最新-浅谈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
和谐文化建设是以和谐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文将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指出和谐文化建设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也一直坚持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一、和谐文化建设历程和谐文化包含这样几个内涵。
第一,以和谐思想为核心。
和谐文化不仅强调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更把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如今,我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变之中,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得社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谐文化的构建便是对和谐理念的弘扬、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1]第二,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
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的、世界的、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而和谐文化以和谐为其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属于民族的、大众的现代文化,其内涵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符合先进文化的特征。
在构建历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认同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
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之核心,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构成了它特有的文化与文明实质。
二、推进和谐文化发展策略和谐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如今,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全民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创造出更和谐的社会环境,积极谋求和谐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实际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和谐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原则,和谐文化的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
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意识,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追求。
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方面,和谐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国便对和的思想分外推崇,诸如孔子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可以说,和为贵与和而不同所组成的思想,流淌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
另一方面,和谐文化的建设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要从现代化实践中汲取能量,也要借鉴外来文化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谐文化的时代内涵。
第三,以人为本,不断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这种理念要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其中包括了引导、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与愿望。
人民群众是国家建设的主体,也是文明成果的享受者。
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正,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能够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