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生根与发芽(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生根与发芽
教学目标
1.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2.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感受小桃仁成长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了解植物发芽的相关知识经验。
2.教学挂图《小桃仁》。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小桃仁埋在泥土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并论述:小桃仁怎么才能长成一棵小桃树?
2. 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可进行提问:小桃仁是怎样长成小桃树的?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他们是怎么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桃仁为什么要喝了一大口水,使劲挺直身子?
4. 教师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表现角色对话。
5. 和幼儿一起玩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游戏。
请幼儿扮演小桃仁,小凳子就是桃核,在各种条件下小桃仁慢慢长大。
大班语言教案:生根与发芽(二)
生根与发芽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生根与发芽的原理;
2. 能够描述生根与发芽的过程,并了解其中的关键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花种、豆种或其他植物种子、花盆、土壤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试管、滤纸等;
3. 实验材料:水、温水、化学试剂(例如酒精、盐酸等);
4. 教材参考:《生物学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不同植物的根部和发芽部分,引发学生对生根与发芽的好奇;
2. 提问:你知道植物的根是怎么长出来的吗?种子如何发芽的?请谈谈你的想法。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15分钟)
1. 通过课堂上展示不同植物的根部和发芽部分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描绘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通过萌发与生根两个过程,最后形成发芽植物。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
1.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植物种子进行实验,例如豆种;
2. 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来促进种子的生根与发芽;
3. 小组依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回收数据并统计,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总结。
四、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生根与发芽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思考其他因素可能对生根与发芽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0分钟)
1. 教师对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强调生根与发芽的原理与关键因素;
2. 学生互相分享实验经验与收获,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思考。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植物种子,进行类似的生根与发芽实验,并比较不同植物种子的生根与发芽能力;
2. 学生可以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学生可以设计和进行其他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实验,如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设计应尽量简单易行,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合作,培养团队合作与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