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_节能减排领跑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07 城市住宅
Ⅰ101
太原:节能减排领跑者
■ 本刊记者 刘云佳
山西省太原市创造了建筑节能领域的“三个第一”:在全国地级市率先以市长令颁布实施了《太原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全国省会城市的首部绿色建筑标准——《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该市节能工作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领军”城市。

2009年5月,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检查考核组来山西就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考核,太原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获满分。

太原市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该市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户计
量、既有建筑改造、节能示范项目等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精神,太原市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调整用能结构,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有效方法。

”太原市建管委建筑节能管理中心主任刘玉伟介绍,通过对全市3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的检查、筛选,培育“国瑞苑”项目作为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该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单体污水源热泵制冷制热工
程。

利用城市原生污水作为恒温水源介质,成功解决了1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制冷供热,比传统烧煤取暖、供热水、制冷,年节约标准煤1万吨。

2008年12月,太原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其目标要求: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2009年达到16%、2010年达到25%以上,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一体化、成套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和相关技术标准、配套政策法规,带动产业发展,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减缓建筑用能增长;实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示范建筑工程,集成可再生能源成熟技术产品,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建
筑集成应用技术及其推广;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试验性示范建筑工程,应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推动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在激励机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党政联席确定了今年安排5000万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奖励补助政策(水源热泵补助35元/平方米,地源热泵和再生水源热泵50元/平方米),制定了实现年度保一(100万平方米)争二(200万平方米)的任务目标。

同时,在应用太阳能技术方面,对使用太阳能系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给予太阳能集热系统总投资额的30%的奖励补贴(每个项目奖励补贴不超过150万元)。

太原市建管委依托现有建筑节能机构,制定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并继续完善技术标准,
102

城市住宅 2009.07
大力推动建筑领域中有关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贯彻和执行。

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营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社会氛围。

污水资源化利用获成效
据杨玉伟介绍,针对严重缺水和城市集中供热能力不足的现状,太原市在国瑞苑小区率先采用了污水水源热泵技术。

它提取城市原生污水中的恒温热能资源,通过压缩机系统完成制冷、制热过程,副产品可提供全天热水,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

该技术试运行一年来,年减排烟量2200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6400吨、二氧化碳1.2万吨;年少排炉渣2800吨、废水600吨;而且费用也十分低廉,夏季供冷比燃气、燃油费用低两倍;冬季供暖比集中供热费用低20%。

此种技术通过以污水防阻机、换能器、水源热泵机组等核心设备,提取城市原生污水中的温差,将污水中低品位的恒温能量“汲取”出来,创造性地在山西省第一家采用原生污水作为冷热源,变废为"宝":不烧
煤、不燃油、不燃气、不排烟、不排渣、零污染,实现了小区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生活热水全年保障的“三联供”,解决了15万m 2建筑物的制冷供热。

开展政府办公楼
及公共建筑能耗统计
为有效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促进全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太原节能中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市辖区内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采取按类型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了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两大类,包括、办公、医
院、学校、写字楼、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7种20栋建筑,对这些建筑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电、水、煤、焦炉煤气等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了统计。

据了解,为了减缓太原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增加,根据统计结
果,该市有关建设管理部门加大了对于当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

其措施主要有:1、制定现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政府机关办公楼率先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争取在“十一五”期末,搭建太原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市重点建筑能耗进行实施检测,并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制度,促使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为高能耗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准备条件。

2、加大培育推广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3、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实现用热按热计量收费。

3、建立能耗管理机制。

大力实施分户计量供热改革
“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推进分户供暖
和供热计量改革,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是落实节能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供热要想真正走向市场,成为商品,需要摸索‘热’商品本身的特征、用‘热’市场规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依
靠科技进步,提供热计量适用性技术产品支撑,从而有力地推动供热改革的稳步前行”,刘玉伟如是说。

据悉,目前太原市城镇房屋建筑面积总计7260万m 2,已安装有供热设施、实现供热的各类建筑面积为6234万m 2,供热负荷3986.56MW。

冬季供热形式包括: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大型热源厂和分散的中小型锅炉房及少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其中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5423万m 2,供热负荷3420.72MW ,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0.7%。

太原市建管委根据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供热体制改革,实现了“谁用热、谁交费”,供热商品化。

随着全社会热是商品的意识不断增强,建立供热货币化市场机制的条件基本成熟,为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

该市在一些小区如市传染病医院高层住宅小区开展热计量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该市还将继续推广既有建筑热计量试点,并加大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强化政策研究,尽快制定出台太原市“两部制”供热计量收费办法,明确节约用能奖励和超定额加价的经济激励政策。

二是强化管理研究,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建立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闭合管理体系,三是强化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技术(产品)体系。

城市集中供热实行热力变频,区域供热实
施热力平衡,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强化机
2009.07 城市住宅
Ⅰ103
制体制研究,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经济法则为基础,注重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经济手段,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社会需求的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革创新机制。

相关链接
据悉,太原市现有既有非节能建筑6140万平方米,按照节能50%的标准改造,可实现节约标准煤84.7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9万吨,粉尘颗粒1.27万吨。

太原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案例
▲丰硕苑小区(区域锅炉房供热、既有居住建筑)
1、基本情况: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

2、改造内容:
(1)围护结构改造(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更换窗户);
(2)供热计量改造(安装热计量表、管网热平衡、实现分室控制,分户计量,并对供热计量数据实时传输监控);
(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4)绿化美化(墙体垂直绿化,环境综
合整治)。

3、改造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总投资2037万元,其中:热表及管网平衡94.23万元;外墙保温、屋面保温951.5万元;更换窗户720万元。

4、改造投融资方式:中央启动资金
42 万元;省奖励补助资金270万元;自筹1725万元。

5、改造模式:既改—热改—可再生能源利用—绿化美化。

(1)组织方式: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组织;
(2)改造主体:太原矿棉厂后勤物业公司;
(3)改造效果:节能率达到5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988.71吨。

改造前后住户室内温度达到20度以上。

经2008年12月5日现场测量,改造后与未进行改造的住户相比,(仅仅是对外墙作了保温,窗户未更换)西边墙住户是室内温度由17度提高到22度,提高了5度;中梯户由19度提高到22度,提高了3度。

该项目建筑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住户提供生活热水。

按照《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该项目还施行了庭院绿
化、垂直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小区环境和老百姓居住舒适度明显提高。

下一步,该项目将全部使用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全部项目完工后,节能率可达到60%以上。

6、主要经验: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
(2)分散供热(区域锅炉房);
(3)产权单位和住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4)产权单位和住户积极筹措改造资金;
(5)形成既改——热改——可再生能源利用——绿化美化的整体改造模式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金融大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
造)
1、基本情况:建筑面积23700平方米。

2、改造内容:围护结构改造(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更换窗户)。

3、改造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总投资1220 万元。

4、改造投融资方式:自筹1220万元。

5、改造模式:建筑装潢与节能改造同步实施。

(1)组织方式:产权单位通过招投标,由中标单位(山西省建筑装饰工程总公司)组织实施;
(2)改造主体: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营业部;
(3)改造效果:节能率达到5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319.95吨。

6、主要经验:
(1)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理报建手续,取得《建筑节能设计认定备案书》和施工许可证,纳入建筑节能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2)大型公共建筑装潢与节能改造同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