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和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达到强化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和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进行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功能和适应力。
1. 生态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论中,强调应该尽可能还原和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和增加绿化来提升城市居住区的生态功能。
因此,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和延续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 水循环原则
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贯彻流域管理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径流情况,利用自然地形和地势差,合理设置降雨花园、景观型雨水花坛等设施,通过地表径流、渗透、蓄滞、利用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达到减少洪水和污染物的排放。
3. 社会原则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除了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因素,注重居民的需求,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营造出适合居民生活的舒适、温馨、安全的居住环境。
1. 设计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箱等设施
在城市居住区中,可以设计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箱等设施,通过收集雨水、滞留雨水等手段,使降雨能够充分地渗透到地下,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
2. 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选择和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从而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当地气温,净化空气,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合理规划城市水体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城市水体,如城市湖泊、水系等公共水体,利用景观园林技术进行美化,让这些水体成为居民休闲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1. 上海浦东迎春社区
上海浦东迎春社区是一座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之一,该社区通过设计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和设置雨水花园等设施来达到强化城市水文循环和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的目的。
2. 温州文成洋市曦园小区
温州文成洋市曦园小区是一座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居住区,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地形、环境、土壤等要素,合理规划了雨水收集设施、树屋花园等公共设施,让小区既能满足住户的居住需求,又能够增强其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既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增加城市的防洪抗灾能力,保证城市居民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