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化学反应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化学反应法
导读: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气相化学反应法。

作者先介绍了酸雨、臭氧空洞等现象及其危害,指出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用者越多,受害的范围越广;随后通过列举实例,具体阐述了使用气相化学反应法破坏环境的严重性,警示人们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全文条理清楚,论证严密,既有事实又有道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气相化学反应法就是通过有机物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气体,利用检测仪器来判断气体成分,以确定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

它最初由美国化学家鲁宾逊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之后很快就被各国科学家所掌握。

在我国,气相化学反应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但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化学法的改进和应用上,研制与开发的化学反应法则不多见。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对气相化学反应法进行研究。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的刘少文博士课题组率先将气相化学反应法应用于大气污染的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0年,“环境保护仪器的研制与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计划,气相化学反应法便是这个项目中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在工业废水和垃圾的排放和处理中使用气相化
学反应法。

由于采用气相化学反应法可以避免土壤、水源的直接接触,因此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对酸雨的研究。

19世纪初,德国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酸雨现象,于是酸雨一词就被翻译到了中国。

直到1949
年,酸雨才第一次被提出来,用来表示硫酸或硝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水的作用,称之为“酸雨”。

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随着降水落到地面上就变成了酸雨。

据统计,欧洲平均每年有140亿吨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其中40%左右会被降到地面上,形成酸雨,而美国也达到了10亿吨,这使得原本只存在于城市的雾霾现象也逐渐出现在北京上空。

如今,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气质量差的地区主要都是因为有车辆排放的尾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却没有相应的能源储备。

我国还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比如随手关灯,浪费了不少电,这都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