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实验2 神经干动作电位 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学习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观察神
经干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3、学习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二、实验原理
可兴奋组织如神经纤维在受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短暂的变化。
由安静状态下的膜外正膜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兴奋状态下的膜外负膜内正的去极化状态。
因此,在膜外兴奋区相对于未兴奋区来说电位为负。
这种电位差所产生的局部电流又引起邻近未兴奋区的去极化,使兴奋沿细胞膜传向整个细胞,而原来的兴奋区的膜电位又恢复到膜外正膜内负的静息水平。
这种可传播的、短暂的膜电位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
可兴奋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其兴奋性要经历一个规律的时相变化,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才恢复到正常的兴奋性水平。
本实验旨在观察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潜伏期、幅值及时程,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的影响。
了解神经兴奋传导速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神经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蟾蜍常用手术器械、蛙板、铜锌弓电极、毁髓针、玻璃解剖针、神经屏蔽盒、电极、蛙钉、任氏液、烧杯、培养皿、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四、实验步骤
1、坐骨神经干的制备
双毁髓,制备下肢标本,制备坐骨神经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
将分离好的坐骨神经干标本放在神经屏蔽盒内的电极上,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末梢端置于引导电极。
3、实验项目
打开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进入实验模块:依次选择“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干兴奋不应期测定”。
选择适当
参数,进行实验。
(1)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先将刺激强度设为零,再逐渐增大,直至出现动作电位时(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强度);逐渐增大至动作电位幅度达到最大值为止,该强度的刺激为最大刺激(记下该强度值)。
(2)测定传导速度测量两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s(mm)和传导所用时间t (ms),然后,根据公式v=s/t,
(3)观察不应期给神经干最大刺激强度使之出现两个大小相等的动作电位,改变刺激间隔的时间,逐渐缩短两刺激间隔时间至第2个动作电位刚好变小,此时的刺激间隔时间即为动作电位的恢复周期。
如再逐渐缩短刺激间隔时间,第2个动作电位刚好消失,则该不应期为绝对不应期。
记下绝对不应期,动作电位恢复周期减去绝对不应期就等于出相对不应期。
(4)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及单相动作电位以上观察到的都是双相动作电位,用小镊子将两根引导电极间的神经干夹伤,可见动作电位的第二相消失,变为单相动作电位。
五、注意事项
1、制作标本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神经的牵拉,以免损伤神经。
2、实验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标本湿润。
3、神经干应与每个使用的电极密切接触;特别要注意与中间接地电极的接触。
4、刺激强度应要从最小的强度开始,逐步增加刺激强度,且持续刺激时间不宜
过长,防止损伤神经干。
5、实验结束后,神经屏蔽盒应清洗、擦干,以防止残留的盐液常腐蚀电极。
思考题
1、为什么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上相和下相的波形、幅值不对称?
2、简述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两者在时程和幅度上有何不
同?
3、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这
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全或无”现象有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