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广东潮州太平初级中学七年级第一科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广东潮州太平初级中学七年级第一科单元测试1
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3.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草B.吃虫鸟C.细菌D.猪
4.某小组同学将调查涉及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月季、梧桐、含羞草、白菜、桂花树归为一类,而将瓢虫、蜜蜂、蜘蛛、猫、狗归为另一类。

他们的归类依据是:()A.形态结构特点B.生活环境C.用途D.数量
5.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玉米属于:()
A.家畜 B.作物 C.宠物 D.家禽
6.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A.珊蝴虫.月季.机器人.鼠妇B.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D.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
7.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8.狗热了,会伸长舌头“哈气”,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
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的大气圈
B.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10.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生物生存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制约?()
A.营养物质B.温度C.水D.阳光
11.在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A.温度B.湿度C.光照D.空气
12.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

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
13.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1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 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C.蛾类夜间活动 D.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1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候鸟迁徙
C.树林能保持水土 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6.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木丛B.水洼C.草地D.裸地
17.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鱼
19.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D.分解者20.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淡水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21.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而获得营养物质。

22.生物圈是指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m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_________和_______上层。

23.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等在内的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4.科学探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请写出探究的正确顺序:(填序号)。

①制定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实施计划④得出结论⑤作出假设⑥表达和交流
25.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非生物部分有、、等。

2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详解】
A.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

此项符合食物链的写法,A正确。

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而此选项中蚱蜢→草,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B错误。

C.写食物链的时候,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而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但此链条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D错误。

【点睛】
把握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箭头的指向要注意。

2.A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水稻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吃猪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人和猪属于捕食关系;蚂蚁吃蚱蜢,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蚂蚁和蚱蜢属于捕食关系。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A
【解析】
试题分析:A、草属于植物,是生产者,A正确;
B、D吃虫鸟、猪属于动物,是消费者,B、D错误;
C、细菌是分解者,C错误.
故选A
考点: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4.A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

由题中的叙述可知,瓢虫、蜜蜂、蜘蛛、猫等生物都属于动物,而月季、梧桐、含羞草、白菜、桂花树等生物都属于植物。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分类依据多种多样,如果按照生物的用途来划分,可以把生物分为家禽、家畜、宠物、农作物等,玉米含丰富的淀粉,能给人类提供糖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属于作物类。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6.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点睛】
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7.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

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

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8.B
【解析】
试题分析:狗没有汗腺靠舌头散热的跟呼吸没关系.呼吸还是靠呼吸道还有肺.狗热了,会伸长舌头“哈气”,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考点:生物的特征。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可见B正确。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而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因此珠穆朗玛峰上温度极低,最低可达-60度左右不适于生物生存,导致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1.C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由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故选C。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2.C
【分析】
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影响生物,此题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详解】
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

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3.A
【解析】
试题分析:小麦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4.A
【解析】
试题分析:秋天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秋天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该选项符
合题意;骆驼刺深长的根,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与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相适应。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蛾类夜间活动是受光照影响产生的昼夜节律。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适应动物携带传播果实,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5.C
【解析】
试题分析:“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做出反应(向太阳),因此葵花朵朵向太阳,表明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候鸟迁徙,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树林能保持水土,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符合题意;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是靠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探究实验,要求全面真实,减少实验误差。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裸地、草地和灌木丛,正好形成对照,变量只有植物,只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的湿度,符合探究目的,而在水洼边,水洼边的空气湿度受水的影响大,不能体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考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

17.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沙漠中干旱少水,所以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8.D
【解析】
试题分析:ABC属于生态系统,D.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19.B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

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消费者的作用。

20.C
【解析】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21.有机物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2.10千米;水圈的大部;岩石圈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生物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
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23.光、温度、水、空气;生物因素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如大树、蚯蚓、鸟、人、微生物等与小草之间均属于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4.②⑤①③④⑥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所以科学探究的正确顺序:②提出问题、⑤作出假设、①制定计划、③实施计划、④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5.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6.相对稳定;自动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如果草原生态系统中过度放牧,草场会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