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黏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目的:通过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了解粘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粘度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通过落球法可以测量液体的粘度。

当一球从管子的上端落下时,由于液体的粘滞力,球不能自由下落,而是随时间逐渐减速直到停止。

落球法利用粘滞力对球体的作用直接测得液体黏度,计算公式如下:η=2(g-ρV)/9c其中,η为液体的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V为球体体积,ρ为球体密度,c为液体中球体的附面积所造成的阻力系数。

实验器材:落球仪、不锈钢球、粘度杯、天平、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清洗干净的粘度杯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从中心位置向四周倾倒粘度杯内液体,使其液面略高于粘度杯口。

2. 用干净柔软的织物揩干不锈钢球的表面和手指指纹,取适量液体注入粘度杯中。

3. 轻轻放入处理好的不锈钢球,并避免球与粘度杯发生碰撞。

4. 将不锈钢球从杯口自由落下,计时器开始计时。

5. 直到不锈钢球停止落下,记录下时间t。

6. 用天平称出不锈钢球的质量m,以及球的直径D和液体的温度θ。

7. 重复以上步骤3至6,得到不同时间下的球体速度v。

8. 用计算公式计算液体的粘度。

η=2(g-ρV)/(9c)9.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液体的平均粘度。

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条件:球体质量m=0.13g,球的直径D=2mm,液体密度ρ=1.207g/cm³,液体表面张力=0.0592N/m,重力加速度g=9.8m/s²。

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时间(s)球体速度v(m/s)0 05 0.037310 0.073815 0.106520 0.139225 0.170230 0.1998计算平均粘度:η = 2(g-ρV)/(9c) = 44.478Pa·s实验结论:本实验使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测量结果为Η=44.48Pa·s。

根据测得的粘度,比较不同液体的粘度大小,观察不同温度下同一液体的粘度变化,加深对粘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粘度液体测量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液体粘度的测定思考题牛顿环实验报告篇一: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化学物理系 05级姓名张亮学号一、实验题目: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二、实验目的:通过用落球法测量油的粘度,学习并掌握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三、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斯托克斯公式的简单介绍粘滞阻力是液体密度、温度和运动状态的函数。

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可导出斯托克斯公式: 粘滞阻力F?6??vr(1)2(η的表示在一般情况下粘滞阻力F是很难测定的。

还是很难得到粘度η。

为此,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小球的液体中下落时,重力方向向下,而浮力和粘滞阻力向上,阻力随着小球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小球将以匀速下落,由式得43rr3192?r(???0)g?6??rv(1?2.4)(1?3.3)(1?Re?Re?...) (2)13Rh161080式中ρ是小球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由式(2)得2??9(???0)gr2rr3192v(1?2.4)(1?3.3)(1?Re?Re?...)Rh1610801?18(???0)gd2(3)dd3192v(1?2.4)(1?3.3)(1?Re?Re?...)2R2h161080由对Re的讨论,我们得到以下三种情况: (1) 当Re0.1 时,可以取零级解,则式(3)成为1?0?18(???0)gd2(42ddv(1?2.4)(1?3.3)2R2h即为小球直径和速度都很小时,粘度η的零级近似值。

(2)0.1Re0.5时,可以取一级近似解,式(3)成为31?1(1?Re)?1618(???0)gd2ddv(1?2.4)(1?3.3)2R2h?1??0?3dv?0 (8) 16(3)当Re0.5时,还必须考虑二级修正,则式(6)变成31921Re)??2(1?Re?16108018(???0)gd2ddv(1?2.4)(1?3.3)32R2h119dv02?2??1[1??()] (9)2270?1四、实验步骤:1( 2(用等时法寻找小球匀速下降区,测出其长度l。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测量液体黏度实验报告液体黏度的测量物理学系一、引言黏滞性是指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如果在流动的流体中平行于流动方向将流体分成流速不同的各层,则在任何相邻两层的接触面上就有与面平行而与相对流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或曳力存在。

液体的黏度在医学、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血液的黏度有关;石油在封闭的管道中输送时,其输运特性与黏滞性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学会使用毛细管和落球法测定液体黏度的原理并了解分别适用范围,掌握温度计、密度计、电子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并学会进行两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一)落球法当金属小圆球在黏性液体中下落时,它受到3个力,重力mg、浮力和粘滞阻力。

如果液体无限深广,在下落速度v较小下,粘滞阻力F有斯托克斯公式F=6πr是小球的半径;??称为液体的黏度,其单位是Pa·s.小球刚进入时重力大于浮力和粘滞阻力之和,运动一段时间后,速度增大,达到三个力平衡,即mg=+6π于是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式,并用m??ldd3??,v?,r?代入上式,并因为6t2待测液体不能满足无限深广的条件,为满足实际条件而进行修正得(??-?)g2dt1??18lDH其中??为小球材料的密度,d为小球直径,l为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t为小球下落l距离所用的时间,D为容器内径,H为液柱高度。

(二)毛细管法若细圆管半径为r,长度为L,细管两端的压强差为?P,液体黏度为?,则其流量Q可以由泊肃叶定律表示:?r4?PQ?8?L由泊肃叶定律,再加上当毛细管沿竖直位置放置时,应考虑液体本身的重力作用。

因此,可以写出?r4V??t8?L(5)本实验所用的毛细管黏度计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一定量的液体注入右管,用吸球将液体吸至左管。

保持黏度计竖直,然后让液体经毛细管流回右管。

设左管液面在C处时,右管中液面在D处,两液面高度差为H,CA间高度差为h1,BD间高度差为h2。

粘度的测试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试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粘度,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粘度计- 温度计- 不同液体(例如:水、甘油、酒精)3. 实验原理粘度是指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其大小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粘度计通过测量液体在给定温度下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液体层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进而计算出粘度值。

4.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液体样品,并测量其初始温度。

2. 将粘度计放入待测试液体中,并等待一段时间,保证温度稳定。

3. 启动粘度计,并记录下液体流动所需要的时间。

4. 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5. 实验数据记录液体初始温度() 测量时间(s) 粘度(mPa·s)水20 30 1.2甘油25 50 150酒精30 20 0.86. 结果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的粘度存在较大差异。

甘油的粘度值最高,水次之,而酒精的粘度值最低。

同时,可以观察到温度对粘度值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粘度值会下降。

比较水和酒精的实验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高温条件下酒精的粘度较低。

7. 实验结论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液体的粘度存在明显差异,甘油的粘度最高,酒精的粘度最低。

2. 温度是影响液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会导致粘度值降低。

8.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粘度计应保持清洁和干燥,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用精确的温度计。

3. 实验时需提前将样品稳定在给定温度下,待温度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9. 总结本实验通过粘度计对不同液体的粘度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粘度,温度上升会导致粘度值降低。

了解液体粘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用落球法测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粘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粘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掌握落球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3. 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液体粘度之间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落球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当小球在静止液体中下落时,受到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三个力的作用。

若小球的速度v很小,且液体可以看成在各方向上都是无限广阔的,则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可导出斯托克斯公式:粘滞阻力F = 6πηrv式中,F 为粘滞阻力,η 为液体的粘度,r 为小球的半径,v 为小球的速度。

当小球匀速下落时,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达到平衡,即:mg - F = 0将斯托克斯公式代入上式,得到:mg = 6πηrv由此可得:η = (mg / 6πrv)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落球法粘度测量仪、秒表、螺旋测微器、钢球、温度计、液体样品等。

2. 实验试剂:待测液体样品。

四、实验步骤1. 调整实验装置,确保落球法粘度测量仪稳定。

2.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球的直径,重复测量6次,取平均值。

3. 将待测液体样品倒入测量仪的容器中,并记录液体的温度。

4. 将钢球放入液体中,用秒表记录钢球下落的时间,重复测量6次,取平均值。

5.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计算液体的粘度。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钢球直径:d = 0.0200 cm2. 钢球下落时间:t = 5.00 s3. 液体温度:T = 25.0°C根据斯托克斯公式计算液体的粘度:η = (mg / 6πrv)代入数据,得到:η = [(0.0200 cm)^3 1 g/cm^3 9.8 m/s^2] / (6 3.14 0.0200 cm 5.00 s) ≈ 0.0011 Pa·s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待测液体的粘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液体的粘度为0.0011 Pa·s。

七、实验结论1. 落球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

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流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液体粘度的测量实验——斯托克斯法测液体的粘度胡涛热能1班 15摘要:设计出了粘度测量的实验, 该实验使用的器材不多, 且均为常用器材, 较易开展.关键词:液体粘度系数; 斯托克斯法1 实验提供器材游标卡尺、小钢球、磁铁、待测液体、停表、镊子、密度计、温度计, 不同内径的圆形有机玻璃容器一组 ( 5 个) , 50 ml 量筒一个.2 实验原理在粘滞液体中下落的小球,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重力w 、浮力f 和阻力f , 阻力来自于附着在小球表是可得出液体的粘度系数公式:式中η是液体粘滞系数, d 是小球直径, υ0 是小球在无限宽广的粘滞液体中匀速下落时的速度( 收尾速度) . ρ和σ分别表示小球和液体的密度, 由上式可求出液体粘滞系数. ( 1) 式是小球在无限广延的液体中下落推导出来的, 在实际测量中, 液体总是盛在有器壁的容器里而不满足无限宽广条件, 故( 1) 式还需引入修正系数, 于是粘度公式变为( 2)式中d 为圆筒形容器的内径, h 表示容器内液体的高度. v 是小球在有限宽广的粘滞液体中匀速下落时的速度, 由小球在容器中匀速下落的距离除以对应的下落的时间求出, 即v = l / t .3 实验要求设计的实验思路为采用合理操作方法, 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 设计数据表格, 完成各项要求.3. 1 设计实验求出小球在无限深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并求液体的粘度系数图1 t—d/ h 图实验提示: t 与d/ h 成线性关系. 该实验可采用的方案: 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液体, 求出小球匀速下落通过距离l 所需的时间t 1. 当各量筒中液体高度为h2 , h3, h4 时, 重复以上操作, 求出t 2, t3, t4, 根据t 1, t 2, t 3, t 4, 及h1 , h2, h3, h4 , 作图t—d /h图, 拟合直线与纵轴相交, 其截距为t , 则t 就是h→∞时, 即无限深的液体中, 小球匀速下落通过距离l 所需要的时间t 值.如图1 所示. 算出速度代入公式可求出液体的粘度系数.3. 2 设计实验求出小球在无限广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并求该液体的粘度系数图2 t—d/ d 图实验提示: t 与d/ d 成线性关系. 该实验可采用的方案: 实验中采用一组直径不同的圆管, 依次测出同一小球通过各圆形管相同高度两刻线间所需的时间. 以t 作纵轴, d / d 作横轴, 由图示法将测得的各实验数据点连成直线, 延长该直线与纵轴相交, 其截距为t0 , t 0 就是当d→∞时, 即在横向无限广的粘滞液体中, 小球匀速下落距离l 所需的时间t 值. 如图2所示. 算出速度v 代入公式可求出液体的粘度系数.3. 3 设计实验思路, 求小球在无限深广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可采用的设计思路: 在3. 2 的基础上依次改变筒内液体的高度, 根据t 与d/ h 成线性关系, 求出d/h 为零时的t 值, 即为无限深广液体中t 0 值.篇二:粘度法测分子量实验报告实验二十一高聚物相对分子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黏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分子。

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粘度,探究不同液体的流动特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粘度是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通常用来描述液体的黏稠程度。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旋转式粘度计或者流变仪来测量液体的粘度。

通过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可以得出不同液体的流动特性以及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水、甘油和汽油作为实验液体,使用旋转式粘度计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首先,将液体倒入粘度计的容器中,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不同的温度。

在每个温度下,通过旋转粘度计并记录所需的扭矩和转速,从而得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了水、甘油和汽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甘油和汽油的粘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表明不同液体的粘度受温度影响的方式不同,这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甘油和汽油的粘度值相对较大,说明它们的流动阻力较大,而水的粘度值相对较小,说明其流动性较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并分析了不同液体的流动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液体的粘度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液体的粘度值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结果对于工程领域中液体流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仪器的精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液体的粘度值,探究了不同液体的流动特性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这些结果对于液体流动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测量液体粘度实验报告完整版 精品

推荐-测量液体粘度实验报告完整版 精品

液体粘度的测量 粘度是流体的重要物理特性。

粘度测量与石油、化工等工业技术的关系密切,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常用到粘度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液体粘度测量的原理;2. 用旋转法测量液体的粘度、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3. 比较旋转法、落球法和毛细管法等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

[实验方法]测定η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 旋转法:在两同轴圆筒间充以待测液体,当简匀速转动时,可由测定内筒所受的粘滞力矩求得η;2. 落球法:如果一小球在粘滞液体中铅直下落,由于附着于球面的液层与周围其他液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因此小球受到粘滞阻力,它的大小与落球速度有关。

测出落球的速度后可以计算出液体粘滞系数,这种方法一般用来测量粘度较大的液体,并要求液体有一定的透明度。

3. 毛细管法:通过测定在恒定的压强差作用下,流经一毛细管的液体流量来计算η;其它方法:如振动法、平板法、流出杯法等。

[实验原理]1.粘度的定义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一般将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流体流动时流层间存在着速度差和运动逐层传递。

当相邻流层间存在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而慢速流层则力图减慢快速流层。

这种相互作用随着流层间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

流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粘性,流层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内摩擦力或粘性(滞)力。

粘度η是用来表示流体粘性程度的物理量,被定义为νz =0的稳定层流中剪切应力S F xz ∆∆=τ(F 为切应力,S 为表面积)与剪切速率z x d d ν之比值 zx xz d d νητ= 动力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 记作Pa·s ,()112s m 1kg s N/m 1=s 1Pa --⋅⋅=⋅⋅ .实际工作中常常直接测量运动粘度ν,其定义为(动力)粘度η与流体密度ρ之比ρην=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二次方米每秒,s m 2,具体工作中也用 s mm 2。

2.用旋转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我们只讨论牛顿流体,即粘度η与zx d d ν无关的液体。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d e)测定实验报告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物理实验报告液体黏度(de)测定各种实际液体都具有不同程度(de)黏滞性.当液体流动时,平行于流动方向(de)各层流体之间,其速度都不相同,即各层间存在着滑动,于是在层与层之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一摩擦力称为“黏滞力”.它(de)方向在接触面内,与流动方向相反,其大小与接触面面积(de)大小及速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黏度”(又称黏滞系数,viscosity).它表征液体黏滞性(de)强弱,液体黏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测量时必须给出其对应(de)温度.在生产上和科学技术上,凡是涉及流体(de)场合,譬如飞行器(de)飞行、液体(de)管道输送、机械(de)润滑以及金属(de)熔铸、焊接等,无不需要考虑黏度问题.测量液体黏度(de)方法很多,通常有:①管流法.让待测液体以一定(de)流量流过已知管径(de)管道,再测出在一定长度(de)管道上(de)压降,算出黏度.②落球法.用已知直径(de)小球从液体中落下,通过下落速度(de)测量,算出黏度.③旋转法.将待测液体放入两个不同直径(de)同心圆筒中间,一圆筒固定,另一圆筒以已知角速度转动,通过所需力矩(de)测量,算出黏度.④奥氏黏度计法.已知容积(de)液体,由已知管径(de)短管中自由流出,通过测量全部液体流出(de)时间,算出黏度.本实验基于教学(de)考虑,所采用(de)是奥氏黏度计法.实验一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一、实验目(de)1、了解有关液体黏滞性(de)知识,学习用落球法测定液体(de)黏度;2、掌握读数显微镜(de)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将液体放在两玻璃板之间,下板固定,而对上板施以一水平方向(de)恒力,使之以速度v 匀速移动.黏着在上板(de)一层液体以速度v 移动;黏着于下板(de)一层液体则静止不动.液体自上而下,由于层与层之间存在摩擦力(de)作用,速度快(de)带动速度慢(de),因此各层分别以由大到小(de)不同速度流动.它们(de)速度与它们与下板(de)距离成正比,越接近上板速度越大.这种液体流层间(de)摩擦力称为“黏滞力”(viscosity force ).设两板间(de)距离为x ,板(de)面积为S .因为没有加速度,板间液体(de)黏滞力等于外作用力,设为f .由实验可知,黏滞力f 与面积S 及速度v 成正比,而与距离x 成反比,即xvSf η= (2-5-1) 式中,比例系数η即为“黏度”.η(de)单位是“帕斯卡·秒”(Pa ·s )或kg ·m -1·s -1.某些液体黏度(de)参考值见附录Ⅰ.当一个小球在液体中缓慢下落时,它受到三个力(de)作用:重力、浮力和黏滞力.如果小球(de)运动满足下列条件:①在液体中下落时速度很小;②球体积很小;③液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无限宽广(de),斯托克斯(S.G..Stokes )指出,这时(de)黏滞力为vr f πη6= (2-5-2)式中η为黏度;v 为小球下落速度;r 为小球半径.此式即着名(de)“斯托克斯公式”.小球下落时,三个力都在竖直方向,重力向下,浮力和黏滞力向上.由式(2-5-2)知,黏滞力是随小球下落速度(de)增加而增加(de).显然,如小球从液面下落,开始是加速运动,但当速度达到一定大小时,三个力(de)合力为零,小球则开始匀速下落.设这时速度为v ,v 称为“终极速度”.此时rv g r πηρρπ6)(3403=- (2-5-3) 式中,ρ为小球密度;ρ0是液体密度.由此得vgr 20)(92ρρη-= (2-5-4)图2-5-1 落球法测定液体黏度所用(de)容器我们在实验操作时,并不能完全满足式(2-5-2)所要求(de)条件.首先液体不是无限宽广(de),是放在如图2-5-1所示(de)容器中(de),因此就不能完全不考虑液体边界(de)影响.设圆筒(de)直径为D ,液体(de)高度为H ,小球从圆筒(de)中心线下落,那么(2-5-4)式应修正为式中,d 为小球直径.由于高度H (de)影响实际上很小,可以略掉相应(de)修正项,又tL v =,L 为圆筒上二标线间(de)距离,t 为小球通过距离L 所用时间,则上式变为)4.21()(18120Dd L gtd +-=ρρη (2-5-5)由该式即可计算出黏度η.另外,在实验观测时式(2-5-2)是否适用,还和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对这方面(de)问题有兴趣(de)同学请参见附录Ⅱ.实验二 奥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粘滞系数一、实验目(de)(4) 重复步骤(2)、(3)测量10次,取t平均值.1(5) 用水清洗黏度计两次.(de)平均值.(6) 取10毫升(de)酒精作同样实验,求出时间t2五、数据记录与处理T1=12℃时,1η=1.2363mp·s故由公式(4)可3算得酒精(de)黏度2η=1.9313mp·s六、注意事项(1)使用粘度计时要小心,不要同时控住两管,以免折断.(2) 当粘度计注入水(或稀释甘油)时,不要让气泡进入管内,放置粘度计要求正、直.(3)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用洗耳球将待测液压入细管时,防止液体被压出粘度计或被吸入洗耳球内.七、附上原始数据。

粘度测试_实验报告

粘度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粘度及其重要性;2. 掌握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使用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4. 分析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流体抵抗流动的能力,是衡量流体性质的重要指标。

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粘度计测量流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从而得到流体的粘度值。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其原理如下:当流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流体受到重力、压力差和粘度阻力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粘度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与流体的粘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速,可以得到流体的粘度值。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毛细管粘度计、秒表、温度计、玻璃瓶、移液管等;2. 实验试剂:待测流体、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将毛细管粘度计安装好,确保仪器运行正常;2.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待测流体,加入玻璃瓶中;3. 将玻璃瓶放入恒温水浴中,调节温度至实验要求;4. 待温度稳定后,用移液管将待测流体加入毛细管粘度计中,确保液面高度一致;5. 开启秒表,记录流体从毛细管流出所需的时间;6. 重复步骤4和5,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7. 根据公式计算流体的粘度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待测流体:食用油;2. 温度:25℃;3. 测量时间(s):30.5、31.2、31.0;4. 平均测量时间(s):30.8;5. 粘度值(mPa·s):1.2。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可知,食用油的粘度为1.2 mPa·s,符合实验要求;2. 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温度为25℃,剪切速率为毛细管粘度计的固有剪切速率;3. 实验过程中,毛细管粘度计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可满足实验要求。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了使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3. 了解了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关系;4. 为进一步研究流体性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液体黏度的测定方法,熟练掌握黏度计的使用技巧,通过实验得到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数据,进一步了解液体在不同温度和剪应力下的黏度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液体黏度是指液体在作用力下沿着同一面积的相对运动速度,因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大小。

实验中通常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滴流黏度计两种方法来测定液体黏度,本实验使用的是旋转黏度计。

该黏度计能通过转动施加剪切力,将物体内部分子从原本的排列方式中挤出,导致流体的垂直振动,并测量相对运动速度和流体的黏度。

黏度仪具有示数准确、仪器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易于操作、测量时间短等特点。

实验操作:1. 安装旋转型黏度计,将烙铁浴恒温槽填满45°C的水,按下启动按键,调节烙铁浴恒温槽温度至恒定,放置15min。

2. 用滴管取些试液,放入黏度计的合适位置。

3. 螺丝起点计时,让转子以恒定速度旋转,计时器计时,并记录下黏度计指针稳定后的示数。

4. 更换试样,每测定一次都需反复搅动或者卸去机器构件进行清洗干净,把钢无心胶棒和转杯摆臂等放回原位。

5. 重复以上动作进行测定直到测定完成。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测定时间(s)测定次数黏度值(mPa·s)样品1 22 3 10.23样品2 22 3 9.36样品3 22 3 11.10样品4 22 3 8.57样品5 22 3 7.84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不同试样在相同温度下测出的黏度值,并且发现不同的液体黏度值相差很大,此外,在同一液体样品中,黏度值也不尽相同。

各样品测定出来的黏度值稳定,重现性好,实验结果比较准确,具备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发现,试样的浓度、温度、剪切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液体的黏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量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粘度,了解温度对液体粘度的影响。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当一个小球在液体中下落时,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

在小球下落的速度较小时,粘滞阻力可以表示为:\(F =6πηrv\)其中,\(η\)是液体的粘度,\(r\)是小球的半径,\(v\)是小球下落的速度。

当小球达到匀速下落时,重力等于浮力与粘滞阻力之和,即:\(mg =Vρg Vσg +6πηrv\)其中,\(m\)是小球的质量,\(V\)是小球的体积,\(ρ\)是小球的密度,\(σ\)是液体的密度。

因为小球匀速下落时的速度\(v\)可以通过测量小球下落的距离\(h\)和时间\(t\)来计算,即\(v = h/t\),所以可以得到液体粘度的表达式:\(η =\frac{(ρ σ)g}{18v} \times \frac{h}{t}\)三、实验仪器1、落球法粘度计:包括长玻璃管、储液槽、温度计等。

2、小球:若干个不同直径的钢球。

3、秒表。

4、游标卡尺:用于测量小球的直径。

5、电子天平:用于测量小球的质量。

6、恒温水浴:用于控制液体的温度。

四、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计算小球的半径。

2、用电子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3、将粘度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注入待测液体至适当高度。

4、把小球放入粘度计的储液槽中,使其自然下落,用秒表记录小球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改变液体的温度,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温度下小球下落的时间。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测量小球的直径和质量|小球编号|直径(mm)|质量(g)|半径(mm)|||||||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2、测量不同温度下小球下落的时间|温度(℃)|下落时间(s)|平均时间(s)||||||20|_____|_____||30|_____|_____||40|_____|_____|3、计算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粘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液体粘度的表达式计算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粘度。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引言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体现,是液体流动的阻力。

粘度的大小与液体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因此,了解液体的粘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利用落球法测定了不同液体的粘度,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1.了解粘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掌握落球法测定液体粘度的实验技巧;3.分析不同液体粘度之间的差异。

实验原理落球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当实验液体被塞于粘度计中,使其上端与液面相平,此时,在液体中自由下落的小球受到上方液体的阻力,下方重力的作用。

液体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小球下落速度越慢。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测量不同液体中小球的下落时间,并通过计算得出其粘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粘度计、不同液体样品(如水、甘油、汽油等)和不同尺寸的小球;2.将粘度计装入容器中,使其水平;3.用滴管或吸管将待测液体放入粘度计中,使液面与粘度计顶端平齐;4.选取一个小球,放在粘度计中,并记录下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5.使用计时器测量小球下落至一定距离(如液面下降一定高度)的时间;6.重复步骤4-5,记录每次小球下落的时间;7.换取其他液体样品和不同尺寸的小球,重复步骤3-6;8.计算不同液体样品中小球的平均下落时间,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粘度。

实验结果表格1:不同液体样品中小球的下落时间及粘度计算结果液体样品小球大小(mm)下落时间(t)(s)重复测量次数平均下落时间(t)(s)粘度(η)水110.3310.20.85Pa·s 水215.2315.0甘油17.837.70.58Pa·s 甘油213.5313.3汽油1 5.23 5.10.34Pa·s 汽油210.8310.7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不同液体样品的平均下落时间,并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相同尺寸的小球进行测量,在同一液体中进行了多次下落时间的测量,以减少实验误差。

测量粘度实验报告模板

测量粘度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测量粘度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粘度的概念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2. 掌握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及原理。

3. 通过实验,学习使用粘度计测量液体粘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粘度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粘度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越差。

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旋转法、落球法、毛细管法等。

本实验采用旋转法测量液体粘度。

旋转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是:将待测液体置于粘度计的旋转筒中,当筒体旋转时,液体与筒壁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产生阻力。

通过测量筒体旋转的角速度、筒体半径和液体体积,可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四、实验器材:1. 粘度计(旋转法)2. 待测液体3. 秒表4. 温度计5. 量筒6. 玻璃棒7. 纸笔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粘度计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2. 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搅拌均匀的待测液体倒入粘度计的旋转筒中,确保液体充满旋转筒。

4. 将粘度计接通电源,启动旋转筒,开始计时。

5. 观察旋转筒旋转过程中的角速度,记录下旋转筒旋转30秒内的角速度。

6. 关闭电源,将粘度计上的液体倒回量筒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7. 重复以上步骤,至少进行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旋转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公式,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2.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存在误差。

3. 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液体粘度值。

2. 讨论实验结果:a. 实验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存在误差;b. 分析误差来源,如粘度计的精度、液体温度的影响等;c. 提出改进措施,如提高实验精度、控制实验条件等。

八、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及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旋转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液体的粘度。

3.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液体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粘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粘度的测量物11彭瑞光1、实验目的1.1用旋转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并作出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1.2了解并使用落球法和毛细管法等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观察液体中的内摩擦现象2、实验原理2.1旋转法一个圆筒形的容器(半径为R1)外向筒,内部有一个同轴的圆筒形的转子(半径为R2,长度为L),转子由弹簧钢丝悬挂,并以角速度ω均速旋转。

待测液体被装入两圆筒间的环形空间内。

待测液体的粘度可用下式计算:⎟⎟⎠⎞⎜⎜⎝⎛R R L M 2221114-=ωπη(1)其中,R1是外筒的内半径,R2是转子的内半径。

M 为转子受到液体的粘滞阻力而产生的扭矩。

这样,通过转子角速度和扭矩的测定,就可以通过粘度计的几何尺寸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当电机以稳定的速度旋转,连接刻度圆盘,再通过游丝和转轴带动转子旋转(见示意图)。

如果转子未受到液体的阻力,则游丝、指针与刻度圆盘同速旋转,指针在刻度盘上指出的读数为“O ”。

反之,如果转子受到液体的粘滞阻力,则游丝产生扭矩,与粘滞阻力抗衡最后达到平衡,这时与游丝连接的指针在刻度圆盘上指示一定的读数(即游丝的扭转角)。

2.2落球法如果一小球在各方向无限深广的液体中下落,由于附着于球面的液层与周围其他液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因此小球受到粘滞阻力,它的大小与小球下落的速度有关。

则小球所受到的粘滞阻力F 可描述为:πηνγ6=F (2)式中:r 是小球的半径,v 是小球下落的速度,η为液体粘滞系数。

小球在各方向无限深广的液体中作自由下落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且都在竖直方向:重力mg 、浮力ρ0gV 和粘滞阻力F 。

Vgmg ρπηνγ06+=(3)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存放液体的容器(如图所示,H 为液体高度,D 为量筒内径)都无法满足各方向无限深广的条件,必须进行一些边界条件修正,修正过的粘度系数可表示为:()()()Hd D d g L td 6.114.21182++−•=ρρη(4)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有机盐液体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

测量液体黏度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黏度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丈量之阳早格格创做物理教系一、弁止黏滞性是指液体、气体战等离子体里里阻拦其相对于震动的一种个性.如果正在震动的流体中仄止于震动目标将流体分成流速分歧的各层,则正在所有相邻二层的交触里上便有与里仄止而与相对于震动目标好异的阻力或者曳力存留.液体的黏度正在医教、死产、死计考查中皆有非常要害的意思.比圆,许多心血管徐病皆与血液的黏度有关;石油正在启关的管讲中输收时,其输运个性与黏滞性稀切相关.本真验旨正在教会使用毛细管战降球法测定液体黏度的本理并相识分别适用范畴,掌握温度计、稀度计、电子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并教会举止二种丈量要领的缺面分解.二、真验本理(一)降球法当金属小圆球正在黏性液体中低沉时,它受到3个力,沉力mg、浮力战粘滞阻力.如果液体无限深广,正在低沉速度v较小下,粘滞阻力F有斯托克斯公式F=6(1)r是小球的半径;称为液体的黏度,其单位是Pa·s.小球刚刚加进时沉力大于浮力战粘滞阻力之战,疏通一段时间后,速度删大,达到三个力仄稳,即mg=+6(2)于是小球做匀速曲线疏通,由(2)式,并用3,,62l d m d v r tπρ'===代进上式,并果为待测液体出有克出有及谦脚无限深广的条件,为谦脚本质条件而举止建正得-gd 118(1 2.4)(1 1.6)t d d l D Hρρη'=++2()(3)其中ρ'为小球资料的稀度,d 为小球曲径,l 为小球匀速低沉的距离,t 为小球低沉l 距离所用的时间,D 为容器内径,H 为液柱下度.(二) 毛细管法若细圆管半径为r ,少度为L ,细管二端的压强好为P ∆,液体黏度为η,则其流量Q 不妨由泊肃叶定律表示:L Pr Q ηπ84∆=(4)由泊肃叶定律,再加上当毛细管沿横曲位子搁置时,应试虑液体自己的沉力效率.果此,不妨写出tL gL P r V ⋅+∆=ηρπ8)(4(5)本真验所用的毛细管黏度计如图1所图1 毛细管黏度计示,真验时将一定量的液体注进左管,用吸球将液体吸至左管.脆持黏度计横曲,而后让液体经毛细管流回左管.设左管液里正在C 处时,左管中液里正在D 处,二液里下度好为H ,CA 间下度好为h1,BD 间下度好为h2.果为液里正在CA 及BD 二部分中低沉及降下的极其缓缓(管泡半径近大于毛细管半径),液体内摩檫耗费极小,故可近似动做理念液体,且流速近似为整.设毛细管内液体的流速为v ,由伯努利圆程可推得tL gHr V ⋅=ηρπ84(6)由于本质情况下出有简单丈量,本真验采与比较丈量法,纵然用共一收毛细管黏度计,测二种分歧液体流过毛细管的时间.丈量时与相共的体积稀度分别为1ρ战2ρ的二种液体,分别测出二种液体的液里从C 降到A (体积为V )所需的时间t1战t2,由于r 、V 、L 皆是定值,果此可得下式111ηρ∝t V战222ηρ∝t V(7)(7)中的二式相比可得112212t t ρρηη=(8)式中1η战2η分别为二种分歧液体的黏度,若已知1η、1ρ战2ρ,只消测出t1战t2便可供出第二种液体的黏度.那种要领便喊干比较丈量法.三、 真验拆置及历程(一) 真验拆置1.降球法:降球法黏度丈量仪1套(包罗铁架台,衰有蓖麻油的少试管战铅垂线);千分尺、游标卡尺各1把,电子秒表1只(型号12003-1A),玻璃皿1个;1m钢尺,衰有蓖麻油的量筒1个(内悬温度计、稀度计各1根).2.毛细管法:奥氏黏度计;分解杂无火乙醇、蒸馏火;稀度计、温度计、秒表;烧杯、移液管、洗耳球;(二)真验历程降球法:安排玻璃圆筒铅曲.安排标记线位子,用钢尺丈量并记录位子,此真验中选了三条.投下第1颗小钢珠前记录室温,测完终尾1颗小钢珠的低沉时间后再记录油温,二者供仄稳;分别丈量5颗小钢珠的曲径战匀速疏通部分的低沉时间.毛细管法:用移液管将5.00ml的蒸馏火注进黏度计左管中,而后将蒸馏火吸至左管且使液里下于C刻痕以上.记下液里自C 降到A所用时间t1,偏偏沉复五次与t1的仄稳值;将火倒出并用酒粗洗涤黏度计,用移液管将5.00ml的酒粗注进黏度计左管中,沉复上述步调,测出酒粗液里自C降到A所用的时间t2,沉复测5次;真验历程中要瞅察温度的变更战记录温度T.用稀度计丈量火的稀度,并分别从附表中查得酒粗的稀度战火的黏度.四、真验截止及分解1. 预真验分解:(1)第一组时瞅察小球低沉创制并出真足安排铅曲,于是举止安排,由第一组战第三组数据不妨瞅出,第三组是安排后的,时间比第一组小,切合推理.(2)采用小球大小:由真验本理中的公式,得到匀速疏通时的速度v 的表白式为2()2()69gV gr v r ρρρρπηη''--==,则2v r ∝,即21t r ∝.由第二第三组不妨瞅出,曲径越大低沉越快,真验瞅察切合推理.则为了减小时间的相对于缺面,一圆里将l 与值大些,与为30.00cm.另一圆里,采用使t 少一些,即v 小一些,那么便要选相对于小的球.于是正在交下去均采用曲径正在1.01到1.02mm 的小球举止考查.2. T2=25.2℃,3=*/kg m ρ'±3(7.900.01)10,3=0.9585/g cm ρ,()29.7940.001/g m s =±表4:各小球曲径及正在BC 段疏通时间记录表序号曲径记录/mm曲径真正在值/mmtB/分秒tC/分秒t /s1 02236''' 12913'''2 02271'''13019'''3 01008''' 11847'''4 02234''' 12947'''5 02236'''13002'''仄稳表5:圆筒内径丈量记录表序数 12345仄稳圆筒内径/mm3. 数据处理:把数据代进公式(3),则332(7.900.9585)109.794(1.01610)67.59=180.3η--⨯⨯⨯⨯⨯⨯出有决定度的估计:5231()() 3.351054ii A dd u d mm -=-==⨯⨯∑,20.004()3B u d mm =2226()()() 4.068910A B u d u d u d m -∴=+=⨯,521()()0.29254i i t t u t s =-==⨯∑12224()2()()7.12410B B u l u l u l m -=+=⨯,其中分度1mm ,与果为D ,H 对于出有决定度效率极小,所以估计时忽略掉:于是()(0.780.03)u Pa s ηη±=±⋅缺面分解:(1)真验中搁小球要先浸进油中再释搁以包管初速度为整,若释搁时与油里有距离,大概引起湍流.(2)秒表使用由于人的反当令间好别,大概引进很大缺面.(3)其余果素已正在出有决定度估计中得以体现.(提议:若使用电子设备,如光电门等拆置记录时间战位子的话会普及很大粗度)(一) 毛细管法:室温初温25.0℃,液体体积5.00ml ,火的稀度0.962g/cm3,室温终温22.8℃,酒粗温度21.0℃,火温度20.8℃表6:毛细管法丈量液体黏度时间记录表数据处理:23H 2021200.8()0.9910O Pa s ηηηη-=+-=⨯⋅2533210.7886010/C H OH kg m ρρ==⨯,2252522311.24510H O C H OH C H OH H O t Pa s t ηρηρ-⨯⨯==⨯⋅⨯于是有3()(1.2450.003)10u Pa s ηη-±=±⨯⋅缺面分解:(1)酒粗与火体积纷歧致,大概由以下几个本果制成:酒粗挥收;洗涤后黏度计中液体并已局部流出;正在移液管中残留量分歧.(2)真验举止时正值春天,而且时间是下午四面安排,温度低沉很快,所以真验举止历程核心温度有变更.(3)真验中稀度计测出火的稀度为0.962g/cm3,与1出有共很大(4)其余果素正在出有决定度估计中有体现.五、 真验论断通过真验相识了黏度的物理意思,并用降球法战毛细管的比较丈量法举止了丈量,降球法丈量得正在25.2℃油的黏度()(0.780.03)u Pa sηη±=±⋅.毛细管法丈量了21.0℃下酒粗黏度3()(1.2450.003)10u Pa s ηη-±=±⨯⋅.那二种丈量要领的使用条件:降球法适用于黏度较大的液体,而毛细管法适用于黏度较小的液体.真验中认识了少度,时间,稀度等物理量的丈量,并举止了出有决定度分解.六、 参照文件1.沈元华、陆申龙主编,前提物理真验,北京:下等培养出版社,2003年12月,119-121页。

推荐-测量液体粘度实验报告完整版 精品

推荐-测量液体粘度实验报告完整版 精品

液体粘度的测量 粘度是流体的重要物理特性。

粘度测量与石油、化工等工业技术的关系密切,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常用到粘度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液体粘度测量的原理;2. 用旋转法测量液体的粘度、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3. 比较旋转法、落球法和毛细管法等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

[实验方法]测定η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 旋转法:在两同轴圆筒间充以待测液体,当简匀速转动时,可由测定内筒所受的粘滞力矩求得η;2. 落球法:如果一小球在粘滞液体中铅直下落,由于附着于球面的液层与周围其他液层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因此小球受到粘滞阻力,它的大小与落球速度有关。

测出落球的速度后可以计算出液体粘滞系数,这种方法一般用来测量粘度较大的液体,并要求液体有一定的透明度。

3. 毛细管法:通过测定在恒定的压强差作用下,流经一毛细管的液体流量来计算η;其它方法:如振动法、平板法、流出杯法等。

[实验原理]1.粘度的定义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一般将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流体流动时流层间存在着速度差和运动逐层传递。

当相邻流层间存在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而慢速流层则力图减慢快速流层。

这种相互作用随着流层间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

流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粘性,流层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内摩擦力或粘性(滞)力。

粘度η是用来表示流体粘性程度的物理量,被定义为νz =0的稳定层流中剪切应力S F xz ∆∆=τ(F 为切应力,S 为表面积)与剪切速率z x d d ν之比值 zx xz d d νητ= 动力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 记作Pa·s ,()112s m 1kg s N/m 1=s 1Pa --⋅⋅=⋅⋅ .实际工作中常常直接测量运动粘度ν,其定义为(动力)粘度η与流体密度ρ之比ρην=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二次方米每秒,s m 2,具体工作中也用 s mm 2。

2.用旋转法测定液体粘度实验中我们只讨论牛顿流体,即粘度η与zx d d ν无关的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小球的直径为d,并用 , , 代入上式得:
实验时,待测液体必须盛于圆筒中,故不能满足无限深广的条件,实验证明,若小球沿筒的中心轴线下降,上式须作如下改动方能符合实际情况:
其中D为圆筒内径,H为液柱高度。
四、实验步骤
1、将水准仪放在圆筒底部中央,调整底座使之水平。
2、选取5个金属小球测其直径d,每个小球应在不同的方位测3次取平均。
3、在盛液体的玻璃圆筒上选定小球作匀速下落的一段距离。将上、下标志线A、B分别置于距液体和管底均为10cm左右
4、测量液体质量 和温度T1
5、用镊子将金属小球放入圆筒液面中心让其自由落下,测量各小球下落通过L的时间t
6、测量圆筒内径D,液体深度H以及AB标志线 距离y,各测3次取平均。
7、实验结束时,再观测液体温度T2,取它们的平均值为液体温度。
T(s)
45.3s
46s
47.4s
48s
45.3
47
46.5s
实验数据计算;
=1.060
六、实验总结
1、放入小钢球时要接近液面投放,不能离液面太远。
2、测量小钢球径时要多次测量,避免误差。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3、认真观察小刚球匀速下落的时间,避免产生误差。
X
8、计算,并与同温度下的参考值作比较
五、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
待测量
g(m/s2)
D(mm)
Y(cm)
d(mm)
(kg/ )
0(kg/ )
T(°C)
1
9.8
8.50
17.4
0.680
2
9.8
8.49
0.680
3
9.8
8.48
0.680
平均值
9.8
8.49
0.680
7.8
0.97
24°C
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
院(系)名称
班别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Ⅱ
实验项目名称
液体粘液的测定
实验时间
实地点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二、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
圆筒形玻璃容器、米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秒表、温度计、钢珠若干
三、实验原理
由斯托克斯公式 ,小球受力平衡时, ,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