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三级评价样本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7.1 评价等级
⑴环境空气
计算结果见表1-7-1。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估算模式预测数据,拟建项目P
max
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7-2。
拟建项目各均小于10%,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污染因子P
max
表1-7-1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计算
表1-7-2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1.7.2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对评价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次大气影响评价范围是以涂料厂址中心为中心,东西边长6km,南北边长5km的矩形区域。
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5.1.1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在拟建项目厂址布置2个厂界常规因子(TSP、PM
10、SO
2
、
NO
2
)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承担完成,监测数据见附件。
同时收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于2009年3月9日至2009年3月13日对八钢生活区医院和八钢南厂界关于苯系物监测数据。
⑴监测方法
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⑵监测布点
本次环评在拟建项目厂区边界共布设2个常规因子监测点,各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分别见下表和下图。
表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一览表
图5-1 环境空气、地表水与地下水质量监测点位置图
⑶监测时段和采样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于2009年4月24日至4月30日,7天监测,TSP 日采样时间不少于12小时,SO 2、NO 2 日采样时间不少于18小时;监测期间同步观测地面风速、风向、气温等常规气象要素。
⑷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见下表。
表5-2 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 拟建项目位置
南头工村一组
南头工村六组南头工村一组
南头工村七组
南头工村二组
八钢生活区A 区
1#
2#
5.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⑴评价标准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版的通知)中的二级标准。
⑵评价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单因子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
oi i i C C I /,
式中:,i I ——i 污染物的分指数; ,i C ——i 污染物的浓度,mg/N m 3; oi C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 m 3。
⑶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经统计整理后列于下表。
表5-6 监测点监测结果 (mg/Nm 3
)
5.1.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评价
从评价区2个监测点的统计结果来看,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区域环境
空气中TSP、SO
2和NO
2
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要求。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于2009年3月9日至2009年3月13日对八钢生活区医院和八钢南厂界关于苯系物监测数据可知,苯系物未检出,区域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5.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5.2.1常规气象资料分析
⑴资料来源
昌吉市三工镇昌河开发园区位于三工镇东南,东侧紧贴头屯河与八钢生活区隔河相望,距昌吉市城区约15km。
从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来看,污染气象分析采用八钢气象站(建于1985年,与拟建项目相距约4km)的资料比采用昌吉市站的资料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八钢历年新建项目环评报告都是利用八钢气象站的资料,2005年送国家环保总局报批的《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120t转炉、1750mm热轧带钢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也是利用八钢气象站的资料。
本次气象资料由八钢环境监测站提供。
八钢气象站观测内容有: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云量及降水量等。
气象站地理坐标为:北纬43°47′,东经87°58′,海拔高度为844.5m。
⑵多年气象要素分析
昌吉市三工镇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近地层大气环流中纬度环流的影响,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其主要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候很不稳定,多风,升温快而不稳定,冷暖交替频繁,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凉爽。
根据八钢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各常规气象要素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表5-7 八钢气象站多年气象要素统计表
⑶地面风场
根据技术导则要求,本报告对2004-2008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
八钢地区各月及年风向频率、风速、污染系数见下表。
风向频率、风速、污染系数见风玫瑰下图。
①风向频率
表5-8 八钢地区风向频率统计表单位:%
图5-2 风向频率玫瑰图
由上表及上图可见:本地区年盛行风向为NW、NNW风,其频率分别为16.66%、12.90%,SSW、NNE风出现频率最低,其频率分别为1.79%、2.12%。
由全年各月风向频率来看,也均以NW、NNW风向最高,其出现频率分别为
12.88~19.18%、8.61~14.96%,SSW、NNE风出现频率最低,其频率分别为0.53~3.33%、1.25~2.78%。
另外夏季SW、W出现频率也较高,其出现频率分别为6.63~11.78%、9.68~12.77%,冬季E、ENE出现频率也较高,其出现频率分别为6.34~9.86%、9.19~11.86%。
全年静风频率仅为3.37%,1月频率最高为9.11%,5月频率最低为0.27%。
②风速
表5-9 八钢地区各风向平均风速统计表单位:m/s
图5-3 平均风速玫瑰图
由上表及上图可见:评价区全年总平均风速为2.14m/s。
全年以春季风速较大,其中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2.79m/s;冬季平均风速最小,其中1月份平
均风速,为1.40m/s;各风向下平均风速以SSW为最大,平均为4.63m/s;全年以WNW风风速最小,平均为1.48m/s。
5.2.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烟尘、SO2、NO2和二甲苯。
拟建项目污染物估算模式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10。
由表可知,烟尘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257µg/m3,占标率为0.0286%,对应的距离为500m;SO2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5139µg/m3,占标率为0.1028%,对应的距离为500m;NO2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1.542µg/m3,占标率为0.6425%,对应的距离为500m;二甲苯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1.636µg/m3,占标率为0.5453%,对应的距离为700m。
估算模式已考虑了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拟建项目只要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或避免非正常工况的发生,就能保障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表5-10 估算模式预测污染物浓度扩散结果
5.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推荐模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