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状及表现
(一)“功利性学习”的涵义
“功利性”本意是指做某件事的动机和初衷是围绕金钱和
物质利益作为报偿,只向利益看齐,动机多存在不纯。

“功利性学习”是专指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是为求得实实在在的无形的知识而学习,而是为自己的前途,就业以及一切看得见的有形的目的,为追求仕途坦荡,高官厚禄而学习的一种不健康的学习行为。

它的特征是学习初衷只向着有实质性的预期收益看齐,学习过程只选择见效快的实用性课程,学习目的只为了是否有益于自身发展前途而考虑。

(二)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状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日趋凸显。

个人利益的不断深化在大学里表现为功利性学习,作为大学校园主体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了功利性学习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为提高自身素质,而是为了毕业考虑,为了就业考虑,甚至为了获取实质性的物质利益而考虑,这种功利性的思想渗透到了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也渗透到了高校里的每一个角落。

1.唯分数是举导致学习自主性降低
功利性学习思想的盛行,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
即为只看重考试分数,不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俨然成为了考试机器,机械的背诵,枯燥的理解,这种对于知识的掌握方式并不能起到我们教学相长的目标,也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就比如超过近五成的学生会有选择性的上课,可能只在老师查课的签到,更甚者是在考试将近时去签到以方便获得老师的出题重点,在课后对其重点背诵记忆。

在大学考试科目中每个科目所占的学分比重不一样,所以有一部分学生过多的注重学分高的科目,学分高的科目成绩高出1分,可能会超出6分的差距。

这种“短
暂的胜利”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冲昏头脑,以致这种功利性学习的现象得到扩散和蔓延,周期得以拉长。

功利性学习引发的这种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这是与我们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一种日益猖獗的倒退性的思想。

2.评优评先中弄虚作假不正之风盛行
大学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由此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校内活动,比赛竞赛一个接一个的在学生身边进行着,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参赛积极性特别高,但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坦言参加比赛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学校的“知名度”为在
以后的评优评先中占据优势地位,还有是为了获得赤裸裸的奖金报酬。

这种行为使得为培养大学生而开设活动的各种善意初衷被曲解。

在大学期间各种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入党的申请同样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

为了评优评先或其他物质性利益而弄虚作
假、“走捷径”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为了使自己的竞选过程顺风顺水,有些大学生会选择贿赂负责人,打亲情牌。

而在此过程中暗箱操作引发的腐败行为不仅是为全中国所严厉打击的,更重要的是对学校风气的污染也是对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负面教材,这种为功利性思想引起的不正之风正是功利性思想负面影响活生生的教材。

3.看重实用性专业而学习兴趣降低
如今的大学梦不再是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而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可以赚取更多的钱。

所以一个现实的问题便是要在入学前选择专业,这之中要发到所有可以利用的人际关系慎重选择,找出相对应的专业,以方便为毕业后找工作有“方向和目标”。

这便直接导致了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追求的是需要上什么课程,而不是想要提高哪方面的素质,大学生在被动接受新知识,涉及新领域,而不是兴趣驱使着研究新内容。

从而学生们所学专业越来越向“实用”看齐,这种看似平常的现象,实则有着恶劣的无法估计得后果,试想大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兴趣,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深造,而是在被动的驱使下,学习过程俨然不再是充满乐趣的,你追我赶的局面,代之以消极,沉闷,被动的学习,这种有功利性思想引起
的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毫无疑问成为了严重的问题。

这种学习行为从长远看,不利于大学生整个身心的健康,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的成因分析
(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早在很久以前我们就存在应试的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为了科举献出一生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更多为的是考取一官半职,进而能光宗耀祖,而这种科举制度的存在为当今的功利性学习提供了制度渊源和保证。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功利性行为,这已然已经吹进了以往纯净的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的功利性学习行为并不是“某个天才的突发奇想”,各种条件都为其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这就意味着每年就业压力都在加强,为了是自己能够不被社会淘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必然会使用各式各样的招数来保证自己不被“失业”,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确保自己在学校期间的短处得到填补,让自己成为工作需要的那种人才,而不是奔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由此可见,社会大氛围下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行为有了滋生的土壤,那么这种思想的“泛滥”也是属于情理之中的。

(二)追求高就业率的高校教育和松散的学习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地方,高校是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深造不可或缺的场地。

不同的学校有具体不同的教育机制,这不仅和整个学校管理层的统筹规划有关,而且也是基于全校整
体学生的学习风貌,风气态势制定的,学校制度如果足够严格,整个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就相对比较浓厚,相反,如果整个大学校园松散慵懒,厌学情绪较高,那么可想而知大学生们便会不以为然,得过且过。

当今社会,大学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就业率”成为了四年大学生活的试金石,大学院校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率逐步提高,当然这正合学生的“口味”,当今
社会,毕业就等于失业,在功利性思想的驱使下,使得就业率提上去了,但是就业质量直线下降。

各高校着重提高就业率外在形式,却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内在能力,违背了校园是学生成长、成才、成人额的初衷。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校园学风不浓。

以此说来,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现象的加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家长的过度保护及过高的期望
处于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被家里长辈关怀备至,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当然爱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他们必然会背负着长辈们甚至几代人的重托,成为家里出人头地的一代人,这样说来,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使得当代大学生没得选择,立志必须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一代,不会被优胜劣汰而淘汰掉,从而父母的寄托,一方面让他们有了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但是这种高压的生活环境中,也使得他们会找一个“捷径”实现长辈的重托,比如在校期间就奔着毕业前进,这便很好的解释了大学生的学习为何只为了毕业就业而考试学习,而没有考虑过对自己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