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血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33
2)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 胞常减少至0.5%以下,其绝对值小于 15×109/L,可作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 验室的诊断依据。也可见于肾病、内分泌 疾病、骨髓移植等。
整理ppt
34
(二)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 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称血沉。
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病、 骨髓纤维化;血小板破坏增加,如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 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血 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输入大量库存血 或大量血浆引起血液稀释。
整理ppt
25
PLT< 50 ×109/ L为临界水平,较易发生 出血, < 20 ×109/ L时,常有自发出血倾 向。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
O
无
抗A及抗B
整理ppt
43
(2)Rh血型鉴定 人的红细胞上有与恒河 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此抗原被命名为Rh 抗原。含有这种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不含 有这种抗原者称为Rh阴性。目前发现的 Rh抗原主要有C、c、D、E和e等5种,以 D的抗原性最强。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主要 有5种,即抗C、抗c、抗D、抗E和抗e。 一般临床上称含D抗原的红细胞为Rh阳性, 否则为Rh阴性。我国汉族人中,Rh阴性 率<1%。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各种生理、病 理原因引起的缺氧所致,生理性见于胎儿、 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活动;病理 性见于严重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 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整理ppt
9
(二)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比容(Hct)是测定红细胞在全血中 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红细胞比容的多少主要与 红细胞数量及其大小有关。
(1)生理性增快: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或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妇女月经期或妊娠3个月 以上。
整理ppt
37
(2)病理性增快:
1)感染性疾病。
2)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 炎。
3)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坏死
4)恶性肿瘤患者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 沉多正常。
5)高球蛋白血症。
6)各种贫血,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 血沉可因而增快。
第四篇 常用实验检查
整理ppt
1
第一章 血液检验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一、血细胞分析仪检查 一)概述 检测原理、报告单内容、异常警示
整理ppt
2
整理ppt
3
二、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1. 标本采集法 皮肤采血或静脉采血。 2. 参考值 见表
整理ppt
4
表1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
整理ppt
28
四)红细胞相关 参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
整理ppt
29
临床意义
贫血类型 MCV (fl) MCH (pg) MCHC(g/L)
正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
整理ppt
18
(3)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嗜碱 性粒细胞增多较少见,可见于慢性粒细胞 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 化、粘液性水肿、脾切除后以及铅、铋、 锌等重金属中毒。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很少, 故减少与否很难察觉,意义不大。
整理ppt
16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伤寒杆菌感 染;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 细胞缺乏症、非白细胞性白血病等;
化学药物副作用或放射线损伤,如使用抗肿 瘤和抗甲状腺药物、X线和镭照射等;
脾功能亢进、过敏性休克及某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
整理ppt
17
(2)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变 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和 钩虫病等;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也 可见于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器官移植排异反应前期等。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1012/L) (g/L)
4.0 ~ 5.5 120 ~ 160 3.5 ~ 5.0 110 ~ 150 6.0 ~ 7.0 170 ~ 200
整理ppt
5
3.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与血红蛋 白减少,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整理ppt
32
3. 临床意义
1)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 各种增生性贫血,如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时,网织红细胞在5%~10%左右;急性 溶血时可高达50%以上。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3~ 5天后可见网织红细胞先于红细胞恢复之前 增高,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减低而红细 胞及血红蛋白逐渐增高。这种现象称网织红 细胞反应,为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
整理ppt
19
(4)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淋巴细 胞增多见于病毒、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百日咳等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移植物 抗宿主病。儿童的淋巴细胞常有生理性增多。
整理ppt
20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放射病、免疫缺陷病、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烷化剂等。在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多的各种疾病中,淋 巴细胞百分率减低,称之为淋巴细胞相对 减少。
1. 参考值 成年男性:0.40~0.50L/L,平均0.45L/L; 成年女性:0.35~0.45L/L,平均0.40L/L。
整理ppt
10
2. 临床意义
贫血患者红细胞比容减少,但由于贫血有小 细胞性、大细胞性及正常细胞性之别,所 以红细胞比容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计数不 一定成比例。红细胞比容增加见于血液浓 缩及红细胞增多的病例。
整理ppt
26
(3)病理性增加:血小板数超过 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 些恶性肿瘤。
整理ppt
27
(三)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介
20世纪中叶库尔特发明了电阻法计数血 细胞,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但到目 前为止,血细胞分析仪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 显微镜检查。尤其是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形 态有多种变化,特别是异常白细胞,单靠仪 器鉴别还不够,还需要将血液制成血涂片,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行人工鉴别。
3)其他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霍奇金 病、器官衰竭等。
整理ppt
7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 积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参考 值高限。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血浆中水分丢 失,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加所致。如连 续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 伤等。
整理ppt
8
整理ppt
38
三、溶血性贫血分类及检查
一、确定溶血及贫血
1. RBC HB↓ 2.RBC破碎
3.血浆游离HB↑ 4.血清总胆红素↑
5.Hb尿
6.血清结合珠蛋白(HP)↓
整理ppt
39
溶血病因检查
1. 先天性:①膜缺陷: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②酶缺陷:高铁Hb还原试验 ③Hb病: Hb电泳、异丙醇沉淀
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再障等
大细胞
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巨幼贫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慢性炎症、尿毒症等
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缺铁贫、珠蛋白
生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整理ppt
30
二、其他常用血液检查
(一)网织红细胞( Ret )计数
整理ppt
14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 中性 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菌能 力,在机体防御与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及分 娩时、寒冷、酷热、饱餐、剧烈运动后等, 多为一过性。
整理ppt
15
②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 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组 织损伤或坏死,如手术、创伤、烧伤、心 肌梗死等;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中毒, 包括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物 质或化学药物中毒;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白血病等。
整理ppt
11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1. 标本采集法 皮肤采血或静脉采血。 2. 参考值 1) 白细胞计数 成人(4 ~ 10) ×10*9/L;
6个月 ~ 2岁(11 ~ 12) ×10*9/L; 新生儿: (15 ~ ) ×10*9/L.
2) 白细胞分类计数 见表
整理ppt
3 ~ 8 0.12 ~ 0.8
整理ppt
13
3. 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 000/mm3) 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4 000/mm3)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是人体防 御系统的重要组分。
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故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胞 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意义。
1)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为适应胎盘 血循环的需要,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血 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某些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造血功能明显衰退所致。也可见于 婴幼儿(6个月-2岁)。
整理ppt
6
2)病理性减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 血功能障碍或红细胞丢失、破坏过多等原 因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
12
表2 白细胞分类计数
名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百分数(%)
绝对值 (×109/L)
1 ~ 5 0.04 ~ 0.5
50 ~ 70 2 ~ 7
0.5 ~ 5 0.02 ~ 0.5
0 ~ 1 0 ~ 0.1
20 ~ 40 0.8 ~ 4
整理ppt
35
1. 标本采集法 静脉血1.6 ml + 0.106mol/L枸椽酸钠抗凝
剂0.4 ml (血液:抗凝剂=4:1) 2. 参考值 魏氏法:成年男性:0~15
mm/1h,成年女性:0~20 mm/1h
整理ppt
36
3. 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无特异性,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
能判断临床意义。
整理ppt
41
1. 标本采集法 静脉血
2. 参考值
(1)ABO血型鉴定 鉴定ABO血型,原 则是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A和(或)B抗 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和(或)抗B抗体 而决定(表10-1-3)。ABO血型抗体,多 为完全抗体,即天然抗体IgM类。通常用 盐水介质法鉴定。
整理ppt
42
表10-1-3 ABO血型系统分型
1. 标本采集法 皮肤采血或静脉采血。 2. 参考值 (100~300) ×109/ L
整理ppt
23
3.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波动:午后较清晨高。运动、进餐
后血小板增加;静脉血高于末梢血;新生儿较 低,三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妊娠中后期升高, 分娩后1-2天降至正常。
整理ppt
24
(2) 病理性减少:血小板数<100×109/L, 称为血小板减少。见于
整理ppt
21
(5)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单核细 胞增多见于
疟疾、黑热病、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等感染性疾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 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急性 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整理ppt
22
(四)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PLT 或 plt)是计数单位容积 内,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 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网织红 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整理ppt
31
参考值
成 人:0.5% ~ 1.5%,平均1%; 绝对值:(24~84)×109/L。
新生儿:2% ~ 6%,出生2周内下降至成人 水平; 绝对值:(96~288)×109/L。
2.获得性:①免疫因素:抗人球蛋白试验 ②膜缺陷(PNH):Ham,糖溶 血试验
整理ppt
40
四.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各 种血液成分的遗传性标记,红细胞、白细胞 、 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 原成分的差异。
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 称为血型系统。血型检查用于输血、器官移 植、骨髓移植、法医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