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课程:小学数学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29页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整数加减法熟练掌握,可以来探讨知识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学生在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之后马上就会运用来进行简便计算,能够学以至用。

再往后看,就是随后要学的乘法运算定律。

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紧密,可以融会贯通,提高自己。

所以,学好本节课是以后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口算练习,发现并会说出加法交换律。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会发现加法结合律并能概括出来。

3.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探索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每人准备一个练习本。

目标评价方式:
1、通过口算练习并总结出规律来达成目标1;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达成目标2;
3、通过对口令和自编应用题来达成目标3。

教学策略:
一.“发现并会说出加法交换律”解决策略:
通过口算练习引出加法交换律。

口算导入新课:
(1)28+72= 72+28= (2) 42+35= 35+42=
(3) 36+64= 64+36= (4)153+147= 147+153=
1、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a.每组算式的得数相等,只是调换了加数的位置;b.个位上的数凑起来是整十数比较好算)
2、总结概括出规律。

3、课件出示规律并板书。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5、对口令。

老师说83+17你说等于17+83.
97+44 88+A 785+68= □+△= 300+600= A+B=
6、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验算加法时可以用到加法交换律)。

二、“会发现加法结合律并能概括出来”的解决策略。

1、出示情景图:一双帆布鞋56元,一条裤子95元,一件棉袄205元。

从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一共花了多少钱?)
2、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

3、观察两种算法,得出:三个加数相同,和也是相同的。

并讨论:先算哪两种
物品的价格时比较好算?
4、探索总结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往往先算能够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这样算起来比较方便。

5、出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6、讨论:这里的a,b,c可以是哪些数呢?
7、自编题:运用刚才学习的加法结合律,编一道应用题。

三、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

补充课本28,29页的空白部分。

教学评价
1.加法的交换律比较简单,对这个规律检测的检测方法也一改往日的练习模式,采用对口令的方式,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探讨出加法结合律后,让学生自编应用题。

这就要求学生在编题时,要考虑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必须能够凑整十或整百,这样算起来才更简便。

否则任意的三个数加在一起(如23+35+13)就失去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