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语文研讨会 快速提升作文档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高效精准备考 快速提升作文档次
新课标I卷近几年作文题特点:
1.审题难度降低。 2.命题关注真实生活情境,写作回归真实。 3.思辨性进一步加强。 4.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高考育人选 才的导向作用。
提纲
一.洞悉命题者思维,精准审题深刻立意 二.层进式结构——展逻辑之美 三.建构逻辑思维,让议论走向深入 四.积累诗词名句,增厚文章的底蕴
⑦重拾劳动,这不仅是时代召唤,也是萌向的指引。让我们携起手来, 重拾劳动,筑梦未来,许我中国梦以万丈光芒。
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专家打分:58分 专家点评: ①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始终围绕“重拾劳动,筑梦未 来”展开; ②赞扬与批评兼顾,体现了辩证思维; ③结合材料很密切; ④体现演讲稿特点,语言具有鼓动性,能引起听众共鸣; ⑤建议具体,没有空喊口号
劳动是我们价值观的体现
主体部分: ①劳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②劳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能使人充满生机; ③劳动是我们人生中最美的时刻; ④劳动是我们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是青年绽放的舞台
专家点评: ①只论述说了一个方面,没有对负面的劳动观念及怎么做进行点评; ②四个分论点平面罗列,没有逻辑顺序,没有层次感。 ③全是大话、空话、套话、正确的废话 ④属四类作文37—30,最后专家给分33分。
2.批判社会上存在的负面劳动观念:不理解劳动, 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
3.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要具体 阐释怎么做)
重拾劳动,筑梦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在开始我的演讲前,请大家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劳动了吗?当我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 案时,不难发现,“劳动”一词,似乎被我们遗忘太久。在追逐中国美的路上,少不了劳动;在找寻中国梦 的途中,离不开劳动。所以我们应该重拾劳动,筑梦未来。Βιβλιοθήκη 2.高度重视写作提示和要求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
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抓准关键词句,有的放矢,才能不偏题离题
④的确,在我们提倡“劳动最光荣”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劳动又苦又累。但是,请不要忘记古人之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劳动的人,都是担得起大任之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加需要用劳动撑起自己的梦 想。
⑤空想者们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希望AI可以帮助自己劳动,那岂不是 甘愿输给冰冷的机器?麻木者们不但碌碌终日,还一味践踏他人的劳动成 果。这不仅背弃了传统文化,更践踏了自己的尊严。所幸这只是极端个例。 但是,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谁都不应该与之背道而驰,谁都应该 有热爱劳动之心。
如何精准审题、深刻立意?
1.全面分析材料,不遗漏重要点,防止抓一鳞而 弃全鱼。 2.高度重视写作提示和要求。 3.抓准关键词句,有的放矢,才能不偏题离题 4.学会由果溯因,增加立意深度 5.抽象概括属概念,提升立意高度
1.全面分析材料,不遗漏重要点
(2019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材料: 1.正面肯定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要传承下去。
⑥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伟大中国的复兴决定于我们叱咤风云 的一代青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梦,青年梦的实现离不开劳动。在 此我呼吁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 扫天下?请大家从自己的屋门开始,再到整个家,再到社会,最后国家。 将劳动的目标逐步放大,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心理认同感。也许 只是五分钟的扫地,也许只是十分钟的清理小广告,也许只是一小时的志 愿服务,请你相信这一切付出都是也必将是值得的。它们会化作繁星照亮 你的筑梦之路。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 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①有的说:“我们学习 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②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 人工智能啊!”③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 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例:(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②若我们乘坐时光机器回到古代,也许会惊异于烈日炎炎下的“汗滴禾下土”,也许会惊呼于黎明即起时 “洒扫庭除”,也许会感伤于漫漫长途中的“丁壮在南冈”。热爱劳动的传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又岂能在我辈手中丢失黯然?
③或许有人说劳动会浪费时间,或许有人说劳动可以花钱找人代替……凡此种种,在我看来,皆是狭隘之见。 劳动与学习并不相悖,相应的,劳动还会促进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学习压力固然很大,但适当的、经常性的 劳动却可以帮我们减负。在劳动的同时,我们不仅强健了体魄,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还愉悦了心情。 这种“四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一.洞悉命题者思维,精准审题深刻立意
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原则: 用立意来定作文的档次,着重看立意的深度以及立意与材料的贴合
度。 探究根源:为什么学生审题会出现偏差?
①表层原因是忽略了材料的整体性、概念不清、过度联想等。 ②深层原因是受“前概念”和“套板反应”影响
应对措施:如何克服“前概念”的消极影响呢? ①在意识层面,应强化以作文题为原点的意识,就题论题,因问而答。 ②在措施层面,应根据作文题的逻辑关系,画出关键词,而不是“想出” 关键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