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课方案
教课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 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 生字,会写商讨、推辞、打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辞、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一定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因由、经过及结
果,并领悟事件的实质意义。
3.认识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由是因为他的有胆有
识、智谋过人。
4.领会文章首尾响应的写法。
教课要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由是有胆有识,足
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绘的人物性格中领会文章首尾响应的作用。
教课时间:三课时
教课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质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露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骁勇,人物塑造特别
成功,此中诸葛亮这个人物特别生动。
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何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文,理清脉
1.回答。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由、、果。
也是在解决后第二)
2.我把草船借箭的当作借箭前的准和借箭的程。
3.自学文字,好号,通文,达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由: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草船、士
草船借箭的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 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果:按期交、周瑜服
4.据此提文章分段:一(l 、2 自然段)、二( 3--5 自然段)、三( 6-9 自然段)、
四( 10 自然段)
是按事情展的序文分段。
三、学第一段
1.第l 段。
什么叫“忌妒”?(才能、声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恼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中我能看出周瑜葛亮的“忌妒” ?
( 1)指名 2 学生疏角色文第 2 ,旁白。
大家听 2 个学生共几,每一上序号。
(2)每一中,都能看出周瑜葛亮的忌妒。
我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葛亮,心中是怎
么想的吧。
3.学第一。
(1),依据老提的想一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周瑜是多数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
(2)那周瑜内心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
沟通: 2 人一,一人周瑜的,一个周瑜的心理活。
(可想象,有不一样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就落入了我的圈套。
”
生:“你必定会是弓箭,那就正合我意”⋯⋯
( 3)渡:然,周瑜正在想诬陷葛亮,那他怎一步一步行下去的呢?
4.学第二。
( 1)指名 2 人,在其提大家思虑周瑜的心理活。
“公务”是什么意思?“推辞”又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可以推辞?(周瑜以公务来压诸
葛亮,使诸葛亮没法不答应。
)
(2)同桌一同像方才同样议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沟通:“我用公务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
5.学习第三 -- 六轮对话。
( 1)分四组议论~六轮对话,学着方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谈谈周瑜的心理活
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款待
( 2)议论、沟通。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骗局。
从每一次对
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忌妒、恼恨之心。
7.周瑜设计诬陷诸葛亮,而诸葛亮仿佛已堕入他的骗局,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
这样吗?
A、思虑: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如何?
B、他为何答应周瑜这样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 2 节,思虑这些问题。
( 1)(诸葛亮其实已看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成功考虑,
不管个人恩仇,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
(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世读旁白,朗诵第1. 2 节,领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持续
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次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
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因由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 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害诸
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忌妒诸葛亮的原由?
(全文第一句。
)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了然原由,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华,迅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
话。
(全文末端一句。
)
二、学二──四段
1.全文末端句与开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 2 人。
(首尾呼。
)
生配合(首句,生尾句),领会首尾呼。
2.理解神机秒术。
(板:神机秒术)
:用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
出示:神机秒术──惊人的机智,奇妙的划,形容有性,擅长估客情,决
定策略。
3.葛亮究竟是怎神机秒术的呢?
4.默文二 - 四段,找找突出描绘葛亮神机秒术。
胸中有数,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沟通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存有十万枝箭。
(2)不可以周都督知道,否我的划就完了。
(3)⋯⋯回来了周瑜,果真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次日⋯⋯,直到第三天四更候,葛亮奥密地把到船里。
(5)大,曹操必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尽管酒取,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知周瑜”
1.默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假如⋯⋯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葛亮什么会有的假?
(1)指名第三。
(2)口达成填空。
因葛亮知道周瑜忌妒他有才华会从中阻,因此葛亮要不要告周瑜件
事。
两人一填空、沟通。
板:知周瑜心
3.葛亮要什么事?指名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
”( 1)比句子。
A、希望你能借船的两。
B、希望你借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士与多草把子。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用哪句好?什么?(第一句用了详细数字,写出了葛亮船的详细要求。
用第一句好,表了葛壳划早已胸有成竹。
)
( 2)此句。
: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知”
1.葛亮要把事告周瑜,果怎?
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句句子。
( 1)“ 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与所或所猜想的符合。
)
( 2)“事”是什么?“所或所料”又是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真”有什么作用?
(事是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葛不要提此事。
)
:相切合?(切合)用上“果真”表事与葛亮所料完好符合。
( 3)句子领会。
3.介:是吴的一大将,他人忠、守信,正因葛亮知道的
人,因此才想到他不会把此事告周瑜。
用上“果真”一也表了葛亮──板:知
人
4.到在,借箭的划已井井有条地准就。
第二段领会。
五、学“ 天象”
1.:(指小黑板上①④句)
2.指名6-7 自然段,葛亮什么在第三天四更候出?(板:四更
候,因候江上大洋溢。
)
(1)板:大洋溢
(2)候江上大多洋溢到了什么程度?(面面都看不清。
)
3.有了的大会有什么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A、出示:因江上大洋溢,面面都看不清,因此⋯⋯
B、先默6. 7 ,而后四人一用多种方法来充完好句子。
(因此第三天四更出。
因此把船凑近曹水寨。
因此叫士一擂鼓,一高声喊。
因此曹才不派兵出来。
)
4.然,大洋溢一天气的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行少的一个因素,也是葛亮
第三天四更分出的原由。
( 1)葛亮是什么候决定一出的?(三天前立令状。
)什么?
(2)早在三天前,葛亮就到三天后有一漫天大,要功于他天象,认识天气化状况。
板:天象
(3)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领会葛亮天象的神机秒术。
5.正因江上大洋溢,葛亮在天没亮,把船凑近曹水寨,并怎布船?引中相关句子。
(船超西,船尾朝,一字儿开)
(1)看表示 1。
(示出船朝西,船尾朝。
)布船的目的
是什么?(准受箭)
(2)引,可布船,船离曹太近了,不由惊讶他:(引)“⋯⋯”,可葛亮却笑着:(引)“⋯⋯”。
第三
一、温故。
二、学2── 4 部分。
(一)、学“知曹操” :
1.是葛亮的料,事又是怎的呢?引──(曹操在寨里⋯⋯箭仿佛下雨
一。
)
2.“虚”是指什么?
(“虚”与“ ”是一反,“虚”表示内部的状况。
)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用波涛划出葛亮一方的内部状况。
)“20 只船⋯⋯排在船上的两。
”(第四自然段)
4.少的战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绝不用惧怕,可他什么不敢派兵?
口达成填空。
出示:曹操之因此不敢易出,是因(江上大洋溢,面面都看不清。
)
:在种状况下,假如是人也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不会派兵的,因曹
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知曹操性
5.曹操是怎么做的,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曹操的句子,大家写葛亮的句子,配合第8 。
6.看表示2:船朝,船尾朝西。
:葛亮命令把船掉来,船朝,船尾朝西,是什么?(一受了箭,
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此刻你能谈谈这个“妙”,妙在哪处吗?
(二)、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仿佛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
鲁肃正在船中喝酒取乐。
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 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 节,找出一个词来归纳。
板:顺风顺流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 1)依据“顺风顺流”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 节,想一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如何的?(请学生在表示图上用箭头表示。
)→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流的时辰,二十条船像飞
同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流的条件是偶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了解地理的优势,并
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
4.齐读第9 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联合课文说感觉。
四、朗诵全文(分组朗诵)思虑归纳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诵全文,思虑
1.全文用什么形式到达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能够看出周瑜是个如何的人?而
诸葛亮呢?
2.指引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由。
(有胆有识,神机秒术。
)
六、达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