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521例体脂及血脂指标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糖521例体脂及血脂指标调查分析
董传英;吴华;尉红岩;程洪媛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糖患者的体脂及血脂指标.方法:将1 080例体检人员按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体检当日空腹血糖>6.1 mmol/L)521例和对照组559例,比较两组体脂及血脂指标.结果:两组体脂百分数(F)、腰臀比(WHR)、腰围(WC)及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脂肪储存、分解和分布与血脂关系密切,通过对人体成分的测定了解体脂分布,可以进一步预测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2(018)034
【总页数】2页(P138-139)
【关键词】高血糖;生物电阻法;体脂;血脂
【作者】董传英;吴华;尉红岩;程洪媛
【作者单位】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2011年7~12月,我们对521例高血糖患者的体脂及血脂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院体检人员1 080例。

男742例,年龄22~59岁,平均
(39.68±7.09)岁;女338 例,年龄24~54 岁,平均(40.1±6.33)岁。

均为非体力劳动者。

纳入标准:受试者体检当日空腹,体检前8 h内未做剧烈运动,12 h内未饮酒;身体内无金属(如金属起搏器、钢板等);肢体无残缺;无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既往无慢性疾病史。

排除标准:未空腹体检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调脂、降糖或激素类药物者;患危及生命的疾病(如癌症)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急性创伤或重症感染者;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女性;从事健美和体育职业者;电极接触部位皮肤病或汗脂较多者;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

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体检当日空腹血糖>6.1 mmol/L)521例和对照组559例,高血糖组,男350例、女171例,中位年龄41岁;对照组男392例,女167例,中位年龄41岁。

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测试时光足、单衣,室温15~25℃。

采用全自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拜斯倍斯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测量人体成分。

1.3 判定指标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数(F)、腰臀比(WHR)、腰围(WC)、水肿指数等指标。

采集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Backman Coulte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K-S检验),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体脂及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体脂及血脂指标比较±s)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高血糖组 521 26.93 ±3.01 26.76 ±4.99*86.28 ±8.34*0.91 ±0.04* 74.27 ±4.32 7.38
±1.77*5.39 ±1.02*2.56 ±2.65* 1.22 ±0.25 3.24 ±0.81*对照组 559 26.60
±2.53 25.04 ±4.91 84.64 ±8.75 0.90 ±0.04 74.18 ±4.82 5.60 ±0.41 4.99
±0.89 2.08 ±1.96 1.27 ±0.28 2.92 ±0.70
3 讨论
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肥胖等问题而进行健康体检。

目前,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原理测定脂肪及其他人体成分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先进的检测方法,在健康体检中尤为适用。

全自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
通过在左右手、脚对称放置的8个电极接触点,导入微弱交流电流信号,对人体
电阻进行检测,再利用电波信号技术,在2 min内对体重、BMI、体脂肪、生体
脂肪率、内脏脂肪水平等人体成分进行准确的测试评估,临床医务人员可依据测量结果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指导。

体重超重、空腹血糖高、血脂异常是体检人群中检出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且三者多相伴而生。

据统计大约40%的高血糖患者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三酰甘油增高
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原因是高血糖患者大多胰岛素水平偏低,当胰岛素不足时,体内脂酶活性减低,从而导致血脂增高。

此外,高血糖患者往往进食过多,运动少,促使体内脂类合成增多,造成血脂增高。

而肥胖伴高血脂者,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相对减少,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易诱发糖尿病。

因此,肥胖、高血脂与高血糖三者互为影响,互为加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F、WHR、WC 及 Glu、TG、TC、LDL-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体内脂肪储存、分解和分布与血脂、血糖关系密切,与近年报道基本一致。

通过对人体成分的测定了解体脂分布,可以进一步预测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1~4]。

同时,医务
工作者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预防血糖、血脂
超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胡坤,赵润栓,欧映伟,等.成年人体脂率与体重指数、腰围、血脂、血糖、尿酸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9-10.
[2]王继红,程晓光,徐黎,等.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3):229-231.
[3]肖新才,赖晓华,罗晓林,等.35~50岁女性脂肪组织分布对血脂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
响[J].卫生研究,2008,37(3):322-324.
[4]钟菁,闫玲玲,李映明.女性体脂百分比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6,
33(8):1386-1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