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西煤矿兼并重组方案的合法性分析
山西省煤炭企业重组法律问题浅析

Vo _ . I 2 No 3
吕梁 学 院 学报
J un lo tin iest o ra f ia gUnv ri L l y
21 0 2年 6月
Jn 2 1 u .0 2
・
法学研究 ・
山西 省煤 炭企 业 重组 法 律 问题 浅 析
庞 璐 , 文耀 胡
重 问题 。
改 革 开放 初 期 , 山西作 为 煤 焦 之 乡 , 煤 窑 、 小 小 土焦 几乎遍 地开 花 , 当时全 国煤 焦严 重短 缺 , 山西 出
现 了“ 水 快 流 ” 有 的现 象 , 全省 煤 矿 多 达 1万 多 个 。
山西小 煤矿 曾为 国家 能源 供 应 做 出过 贡献 , 也 积 但
收 稿 日期 :0 20 —9 2 1 -11
并且 全省 的塌 陷 区每年都 会 以近百 平方 千米 的 速度
增 加 。 这 也 是 近 年 来 山 西 地 震 比较 频 繁 的 9 9一) 女 , 18 , 山西 离 石 人 , 硕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国际 能 源 法 。 研
鉴 于 山西 省 日益 恶 化 的煤 炭 产 业 市 场环 境 , 中 央及 山西 省决定 大 刀 阔斧进 行一 次改革 与整 合 。
二、 山西省 煤炭 资 源整合 的 必要性 20 0 8年 9月 , 山西 省政 府 在经 过 一 系列 的评 估
后才 能生 产 出一顿煤 , 目前 中小 煤 矿 的年产量 是3 5 .
展进 程 中起 到 了较 为重 要 的作 用 , 全 国 的能 源 大 是
省之 一 。
资源和 资本 为纽 带 , 采取 企 业 并 购 、 议 转 让 、 合 协 联
山西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及问题分析

二、 山西煤 助 于 煤 炭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水 平 提 高 从 1 9 7 8年全年产煤 6 . 1 8亿 吨 ,到 2 0 0 8年 的 2 7 . 9 3 亿吨,
中国煤 炭产量 增幅 巨大 ,并多年保 持世界第 一产煤 大国 的纪 录。 但是 , 煤炭行业 经济效益并没有 同步提升 。 2 0世纪 9 0年代 以前 , 中 国煤炭行业连年亏损 。即使在现今这种情况下 , 根据 中 国煤炭工业协会 的统计 , 仍有 7 0 %以上的规模 以上煤炭企业处 于微利或 亏损状态 。 煤炭产业集 中度过低是导致 煤炭 产业经济 效益不佳 的重要原 因。 产业集 中度过低造成煤炭企业 问无序竞 争, 影 响了煤炭市场 的正常秩 序 , 造成煤 炭行业利 润大幅度转 移 。如电力部 门是煤炭最 大的消费部门 , 每年所 产的煤炭 6 0 % 左右都用 于发 电。 然 而, 煤炭市场 是相对竞争性 的市场 , 下 游的 电力 市场基本是 由五大发 电集 团 程 的垄 断竞 争市场 , 下游有 足够 的能力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低 电煤价格 。 因此 , 煤 炭产业 高 度 分散 的市 场严重影 响了 中国煤炭市场 的正常秩 序和煤炭行
型矿井 占到全部矿井 总数的 6 0 %以上 ; 大公 司 、 大集 团的煤炭 产量 占全省煤 炭总产量也只有 5 1 . 3 %。此外 , 小煤 矿加工转化 率低 , 资 源浪费严重 、 安全基 础薄弱 、 乡镇煤 矿机械 化水平低 , 人员 素质不能适应 行业发展 的要求 、 市场 竞争主体 多 , 宏观调 控 困难等 问题也制约着 山西省煤炭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 。
业 的稳 定 发展 , 也 造 成 了煤 炭 行 业 经 济效 益不 佳 的结 果 。 西 方 经 济 学从 理 论 上 解 释 了企 业 并 购 重 组 的 内 在机 理 : 通 过并 购重组 等方式 , 可 以降低交易 费用 , 包裹各种 交易谈判 和 签约的费用 、 企业 内部组织管理的费用等 。在马克思 主义 政治 经济学中也认 为并 购重组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 煤炭企业规模 , 有 助于提 高煤炭产业 的集 中度 , 保 证合理 的产 业结 构和竞争秩序 ,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而煤炭企业 规模 不断 扩大 , 导致企业 的生产成本下降 , 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强 , 最终达到提高整个 煤炭 产业经济效益水平 的 目的。 并购重组正 实现矿井大型化 、 企业规模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表 1 , 我们可以 看出山西省各地区兼并 重组前后矿井规模扩大显著 。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需要关注的问题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一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需要关注的问题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需要关注的问题(一) 发布时间:2009-11-22 00:00:55作者:刘献民浏览:1499次【收藏】【打印】【大中小】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被兼并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考量着参与兼并重组各方的决策能力与对兼并重组操作过程的把控,而兼并重组法律风险的防范集中体现在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中。
制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最为关健的一个环节,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既是对前期兼并重组工作的检验和总结,也是新公司组建的主要依据。
制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和协议除满足《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合同内容条款外,应重点关注兼并重组主体,土地使用权,被兼并煤矿企业债务,被兼并煤矿企业职工安置,县、乡、村既得合法利益的保护等相关问题。
一、兼并重组主体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且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性很强,正确选定兼并重组主体,不仅影响兼并重组工作能否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引发各种纠纷,保障重组后新公司的正常运转。
(一)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精神,允许参与兼并重组的兼并主体包括:1、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以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
2、现已具备300万吨/年生产规模,且至少有一个120万吨/年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告后,可以作为兼并重组主体。
3、其他作为兼并重组整合主体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矿井),由各市人民政府提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则上应有一个生产规模在9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作支撑,兼并重组整合后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矿井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
浅析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改革

浅析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改革作者:张慧谢晓燕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0期一、我国煤炭工业现状及改革措施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我国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产量135642.6万吨,同比增长8.7%。
从2009年9月召开的全国大型煤矿建设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达469处(包括在建和改扩建煤矿),其个数不到全国总数的2.5%,产量达到14.23亿吨,占目前全国总产量的一半。
在全国各个省份中。
山西是我国第一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
山西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
近年来,山西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当前,新一轮的煤炭兼并重组改革又在三晋大地拉开序幕。
山西省在《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年底,山西省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矿井总数从2598座减少至1000座”。
山西省通过煤炭企业兼并和重组作为解决煤炭产业现状的主要手段。
二、山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因分析(一)世界煤炭工业的趋势在世界大国中,煤炭工业是和其经济主要发展模式相符合的。
世界煤炭工业在大国中呈现集中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当前全球大型煤炭公司都是跨国经营公司,其产业呈现出相关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循环经济为模式的产业链,煤炭产品在集团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深加山,大幅度减少了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数额,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把集团产业优势转化成了竞争优势,提高了综合盈利水平。
而山西省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借助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手段,以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煤炭产业链。
(二)粗放式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多、小、散、低”,是对山西煤炭工业整体状况的概括。
山西省现在有各类煤矿2598座,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了近七成,各类矿井平均单井规模只有36万吨,明显偏小;大型公司产量仅占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并且矿井布局散乱,小矿遍布各地,大矿无处施展;大量小煤矿仍在采用落后的炮采方式,按矿井数量算,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30%,掘进机械化程度只有25%。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
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 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
关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若干思考煤矿是山西省的重要产业,也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促进山西省煤矿企业的有效整合和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要解决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而不强、小而不精”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些煤矿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无法实现兼并重组后的协同效应和产业链优化。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煤矿企业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整个煤矿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要加大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因此,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煤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再次,要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煤炭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煤炭产业的整合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
山西省可以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的煤炭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技术,共享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提高整个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最后,要注重煤矿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煤矿企业在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才队伍。
因此,山西省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加入,提升整个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总之,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通过解决问题、加大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煤矿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山西省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安全工作通知”的通知(一)【法规类别】国家安全工作【发文字号】晋政发[2010]21号【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10.09.03【实施日期】2010.09.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西省人民政府批转“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安全工作通知”的通知(晋政发[2010]2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安全工作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要认真落实各级人民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类矿井的安全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尚未移交接管到位的重组整合矿井的安全监管。
要认真落实主体企业的煤矿安全管理责任,特别是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要认真履行对重组整合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
要切实做好矿井关闭工作,特别是要对列入关闭名单且未批准过渡期生产的矿井,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立即组织专项行动,确保在2010年9月15日前逐矿拆除提升运煤的动力设备,遣退从业人员,清缴火工品,停止动力供电,注销相关证照,派专人24小时逐矿盯守,确保不再具备生产条件,确保按期完成关闭矿井工作。
省人民政府将对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省级督查。
要严肃认真搞好兼并重组矿井的移交接管确认工作。
未经省煤炭厅审查签字办理移交接管确认书的,其安全监管责任仍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
要继续强力推进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按月通报进展情况。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煤炭、煤监、国土、公安、工商、电力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落实相关责任。
二○一○年九月三日关于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安全工作的通知(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今年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好于去年,但一些地方存在整合关闭矿井的工作进展缓慢、整合矿。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公布日期】2009.08.06•【字号】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施行日期】2009.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吕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吕梁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总体方案的报告》(吕政报[2009]38号)收悉。
《吕梁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总体方案》已于2 009年7月3日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审查通过。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吕梁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吕梁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总体方案》。
同意地方骨干企业山西金晖煤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方山县2处煤矿为2处煤矿,生产规模由75万吨/年增加到210万吨/年。
同意山西汇丰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方山县1处煤矿,生产规模由45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
重组整合后矿井名单为:1、山西方山金晖瑞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12O万吨/年);2、山西方山汇丰新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12O万吨/年);3、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能力9O万吨/年);二、本《方案》确定的矿区范围、矿区面积和开采煤层原则上不予变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要调整,以(《采矿许可证》)载明为准。
三、《方案》批复后,方山县人民政府应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的规定,尽快办理资产评估,各类许可证、照变更等工作。
四、你市要根据省政府晋政发[2008]23号和晋政发[2009]10号文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按批复落实好《方案》。
二〇〇九年八月六日。
“山西整改煤炭企业”背后的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研究

“山西整改煤炭企业”背后的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研究作者:龚思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5期一、问题的提出自2008年以来,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省内煤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这一改革(以下简称“山西煤改”事件)于2009年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乃至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法学问题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山西煤改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山西煤改应该受到怎样的法律规范?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被强制兼并重组的企业皆具有合法资质,政府将它们强行兼并到其他企业的行为无疑损害了其合法拥有的采矿权与对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所享有的所有权。
但山西省政府宣称其兼并重组方案有公共利益追求:如减少矿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等。
那么,山西煤改能否被称作是征收行为呢?法学界对此众说纷纭。
二、事件背景——利益线索在社会经济大转型的环境下,国务院出台了“国发 200518号”文和“国函 200652号”文,旨在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
之后,山西省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晋政发200823号”文和“晋政发 2009 10号”文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煤炭企业整改。
看似合法有理的煤改为什么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呢?事实上,山西省煤改依据的两份地方红头文件是违背国务院精神的,整改的标准也大大超过国务院的标准。
另一方面,山西省煤改侵犯了煤老板的合法私权利。
但山西省政府宣称其兼并重组方案有公共利益追求。
那么,山西煤改到底算不算征收行为呢?学者们对此纷争不已。
季涛教授认为:“征收是国家先改变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再给予补助,而本次整顿更像是政府主持下的强制收购。
”周江红教授对此回应道:政府在收购中有强制性手段,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征收。
笔者比较赞同周江红教授的观点。
变相征收其本质上和一般征收没有区别:1.行政相对人失去了其财产权;2.这种“失去”是政府的行政强制手段所导致的。
“山西煤改”中,政府强行要求小煤矿入股或出卖给其划定的大型煤矿,而且转让价格由政府指定,这其实就是征收的另一种表现。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3]13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3]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f85ab36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d.png)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的意见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3〕1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已圆满完成,重组整合煤矿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改造阶段。
加强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是巩固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省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组整合煤矿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补办立项和核准手续,确保煤矿依规合法建设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委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和省政府兼并重组煤矿升级改造项目立项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省政府办公厅〔2012〕91次会议纪要)精神,属于省发展改革委权限范围内审批的项目,要抓紧补办兼并重组整合煤矿立项和核准手续;对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尽快完善兼并重组整合煤矿项目立项和核准手续。
在补办立项和核准手续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00号)精神,将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批复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作为煤矿的立项和核准文件,办理用地及其他手续,保证煤矿依规合法建设。
二、加快审批环评报告,确保煤矿按期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各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提前开展水土保持、环境监测、公众参与等前期工作,按期将矿井环评文件上报环保审批部门审批。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分析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分析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环保压力增大,单一的煤炭企业往往面临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
因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成为其可行的发展选择之一、本文将从兼并重组整合的目的、方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兼并重组整合的目的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兼并重组整合可以通过整合煤炭企业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煤炭产能规模化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2.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可以优势互补,弥补各自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降低风险能力:兼并重组整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布局和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行业周期性风险,稳定企业发展。
二、兼并重组整合的方式1.横向兼并:即同一行业内不同规模的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通过整合产能和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纵向兼并:即上下游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3.跨界兼并:即与其他行业(如电力、化工等)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兼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4.联合重组:即几家煤炭企业共同组成联合体进行重组,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三、兼并重组整合的影响1.产业集中度提高: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逐渐增高,大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2.企业规模扩大:兼并重组整合可以使企业在规模上得到扩大,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3.技术水平提升:兼并重组整合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
4.经济效益增加: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整合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5.就业问题:兼并重组整合可能会导致一些就业机会的减少,但也将为一些有能力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浅析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浅析我煤煤炭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势在必行,现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优点2.1整合矿产资源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国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支柱,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煤炭市场不断加剧升温,再加上原来竞争手段配臵过程中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造成整块煤田人为性的随意分割,配臵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据相关数据统计,国有大型煤矿的资源回收率一般都达到了60%,而贵州小型煤矿的资源回收率平均低于20%,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将已分散的剩余资源重新收拢,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合理性的开发,能够大大降低煤炭资源的浪费,使仅有的国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2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是煤矿自然条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一半以上的矿井都是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事故当中有70%—80%属于瓦斯事故,然而,目前小煤矿对于瓦斯防治技术及治理投入远远达不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在此过程中,虽然国家在对小煤矿管理过程中出台了如大矿托管小矿、大矿帮扶小矿等诸多举措,但也存在大矿敷衍小矿,小矿应付大矿等现象,很多举措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
小煤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如既往的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减少安全投入,煤矿事故频发仍然得不到有效遏制,据2010年国家安监局统计,小煤矿安全事故所占比重将近八成。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分析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分析山西省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已于2009 年如火如荼的展开,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已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笔者以整合主体法律顾问、被整合煤矿企业法律顾问等不同身份和角色全程参与其中,现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实践为基础,结合有关企业兼并重组规范性文件,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进行一定分析,以资参考。
一、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定义在分析兼并重组整合方式之前,有必要厘清何为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实际上,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并非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其仅是法律适用的产物,可以说兼并、重组和整合是三个并列的概念,我国《公司法》也未对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作出明确的规定。
尽管企业兼并、重组的概念在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均有所涉及,但均是从各部门方便管理的角度定性的,企业整合则仅能算作一个经济术语,称不上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具体如下:(一)企业兼并的定义根据《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
(二)企业重组的定义以及方式有关重组的定义,主要体现在相关的税收规定,其中包括股权重组和企业重组两个概念,但这两个概念又有一定的重合。
根据《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股权重组是指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投资者)或股东持有的股份发生变更。
股权重组主要包括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形式。
股权转让是指企业的股东将其拥有的股权或股份,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他人。
增资扩股是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
股权重组一般不须经清算程序,其债权、债务关系,在股权重组后继续有效。
而根据《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若干问题探析——以山西省为例

种模 式下 , 私挖滥采 、 资源浪费 、 安全生产等 问题 只会越来越突 出, 不会得到有效地治理 。 对这 种情 况 , 山西省人 民政府办 针 在 公厅 《 于进 一步做实做强煤 炭主体企业有关事项 的通知》 晋 关 ( 政办发 【0 0 5号 ) 2 1】 中已经要求各级政府要严查公 司资本状况 , 主 体 问题 确保 规范运行 , 重点检 查注册 资本金 额情况 、 资本实 际组 成情 ( ) 并 主 体 一 兼 在兼并 重组过程 中 , 有必要对这 《 山西省人 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 煤矿企业兼并重 组的实施 况和资本实 际到位情况 。所以 , 以杜绝此类 问题 的发生 。 意 见》晋政发 【0 82 号 ) 山西 省人 民政 府关于进 一步加 类型企业 的资质进行 实质性审查 , ( 20 】 3 和《 2兼并主体绝对控股 的问题 。 . 在兼并重组过程 中, 应坚持兼 快 推 进 煤 矿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整合 有 关 问 题 的通 知 》 晋 政 发 ( 不能相 对控 股或参股 , 否则就有 可能损 害兼 【09 1 ) 20 】o号 为兼并 主体 的确定提供 了明确的标准 , 据实践 并 主体 绝对控 股 , 并主体 的利 益 , 背本次兼并重组 的 目标 和原则 。对于这个 问 违 工作经验 的总结 , 在这方面需要注意 的问题是 : 在实践 中, 应重 点注 意煤矿企业 兼并重 组后新设 公司法人 1以空 壳公 司为兼并主体 。 . 根据政府文件 的要求 , 兼并主体 题 , 兼并主体在新公 司必须绝对控股 。值 应为七 家大集 团公 司和达到一 定生产 规模 的地方 骨干煤 炭企 治理结构股权 配置方案 , 实践 中存在 这样一 种情况 : 兼并 主体在兼 并重组 业 。这一标 准的确立对地方影 响较大 , 些地方没有符合 此标 得注意 的是 , 有 x公 司 , 由 准的煤炭企业 , 不得不接受 外地企业做 为兼 并主体整合本 地资 后 新设立 的公司 中并不 直接控股 ,而是设立 一个 x X公司绝对控股 兼并重组 后的新公 司 ,但 在 X X公司的股权 源, 这样 就产 生了一种现象 , 个别地方 政府为 了保护 地方利益 , X 兼并 主体 的参股数 额虽然 较大 , 但没 有达到绝 对控股 投资设立公 司做为兼并主体整合地方煤炭 资源。 如果地 方政府 结 构 中, 仅处 于相对 控股 的地位 , 而兼 并主体 之外 的其 他股东 投 资设 立的公 司符合 省政府文件确定 的兼 并主体 的标 准 , 么 的程度 , 那 这 种 做 法无 可 厚 非 。实 践 中的 问 题 恰 恰 在 于 这 种 类 型 的公 司 大 参股 数额虽然少 于兼 并主体 , 可能背后有一致 的实际控制人 但 多本身没有 实际资产 , 是空壳公 司 ; 或者 政府 不出资也 不参 与 或存在 实际联合 ,这样兼并主体就会失去在 X X公司 中的控股 生产经 营管理 , 而是 任由其他股东经营煤矿 。 这种 做法不仅违反 地位 , 而丧失 在兼并重组后 的新 公司 中的股权 。这 种法人治 进 了法律规定 和政府文件 的要求 , 而且会 使本 次资源整 合 “ 着力 理结 构 的股 权配置 不仅对 兼并 主体的利 益和今后 发展具有 极 提 高煤炭产业集 中度 、 产业 水平 和安全 生产 水平 , 建设新 型能 大 的危 害性和潜在 的危险性 , 且违背了 山西省省政府关 于煤 而 应予 以高度警惕 。因 源 和工业基地 ” 目标落空 , 的 因为 实际投 资这些公 司并 掌握煤 矿企业兼并 重组整合 目标 和原 则的规定 , 此, 在新公 司法人 治理 结构 的股 权配置 中 , 无论通 过何种方 式 矿生产经营权 的很可 能还 是原先 的经营者 , 炭l— 0 2 1- 1 1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 目“ 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 问题研 究”0YA 200 (9 J805 ) ①根据相关文件 , 允许参 与本 次兼并重组的兼并主 体包 括 :1 大 同煤矿 集团 、 () 山西焦煤集团 、 阳泉煤业集团 、 安矿业 集团 、 潞 晋城无 烟煤 集团 和中煤平朔公司 以及 山西煤炭 运销集团公司 、 山西煤炭 进出 口集团公 司等省属煤 炭生产 经营企业。( ) 2 现已具备 30万吨 / 0 年生产规模 且 至 少 有 个 10万吨/ 2 年机械化开采矿 井的地方骨干煤炭企业 , 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后 , 经 可以作 为兼 并重组主体。( ) 他作为兼 并重组整合主体的地 3其 方 骨干煤炭企业 ( 矿井 ) 由各市人民政府提 出, , 经省 人民政府批准 , 原则上应有一个 生产 规模在 9 0万吨, 年及 以上矿井作 支撑 兼并重组 整合 后企 业 生产规模应不低于 3 0万 吨/ , 0 年 所属矿井至少有一 个规模 不低于 10万吨/ 。 2 年 【 作者简介 】王 士亨( 9 9 , 山西太原人 , 1 7 一) 男, 山西大 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 经济 法、 劳动法; 郝思洋( 9 0 , 山西太谷人, 1 8 一) 女, 太原师范学 院政法系讲师, 研究方 向: 民商法
请结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山西煤改案

请结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分析山西煤改案本文主体分四个部分对山西省煤炭行业整合的法律问题系统、全面分析:
第一部分,笔者充分搜集山西煤改的相关资料对认清山西煤改的背景和保障措施,对山西煤改全过程做-一个清晰全面的梳理。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行业存在的“小、多、散、乱”的行业格局,及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事故频发、腐败丛生的行业背景,催生了山西煤改的具体方案的出台。
并对山西煤改的目标、范围、措施及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笔者从法律角度分析矿业权的法律属性和山西煤改政府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对山西煤改的煤改方案的合法性和目的的正当性进行周密分析,从山西煤改方案的细节讨论煤改方案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部分,笔者运用对比分析和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就山西煤改对山西省政府,兼并重组企业双方,及山西省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分析山西煤改的利害得失。
第四部分,总结山西煤改对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经验教训,具体指出山西煤改应坚持的现有法律的基本原则;对健全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制度,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角度完善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法律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结合世界的煤炭资源开采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的立法现状,寻求对我国有意义的法律制度启示。
关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若干思考晋煤国有化谁是幕后推手——关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若干思考文/姜爱林金融风暴之后,国进民退无意间成为一个最为抢眼的话题。
大量的事实表明,国进民退已经不是个别事件,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山西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引起了包括广大煤老板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业已被人们认为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进民退”运动。
国进民退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这是当前十分值得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学者无法回避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化还是民营化山西省兼并重组行为是否国有化并非空穴来风。
山西煤炭兼并重组的基本手段是通过7家国有企业去兼并重组全省2200家各类煤炭企业,最后减少到130家。
山西省政府部门强力实施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凸显五大特征:一是行政性;二是国有化;三是大企业化;四是本地化;五是低价化。
这里就是国进民退,就是国有化。
山西煤炭国进民退究竟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兼并重组主体基本上是7大国有企业主体主导,不让民营企业主导兼并工作;二是只有国企收编中小企业,没有民企参与重组;三是企业大量减少,即2200多家减少至130家左右;四是重组结果2:3:5比例结构,也表明国企及其控股企业占绝对多数,而民企明显减退。
这些即可证明山西省推行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具有明显的国有化特征。
民营煤炭企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部分,支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地方煤炭国有化要适度进行,强制性国有化显然有悖于法律法规。
任何一个地方政府的煤炭改革文件,既不能违宪,也不能违法,同时也不能与国家的政策有冲突;反之,就是违宪,就是违法,就是违反国家的政策。
二、谁是幕后推手:晋煤国有化的原因、动力国进民退是一种逆市场行为,违背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向,危害经济后果不可小视。
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国企病种种危害我们记忆犹新,不可数典忘祖。
浅谈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浅谈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浅谈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一、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1、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矿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兼并重组中存在的问题1、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煤矿企业准入门槛低。
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
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将整块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
如近年来一些投资公司或个人以独资、合伙的形式进入各地竞买资源,他们不以组织生产为目的,主要以炒卖资源、转让煤矿等短期行为为主,赚取差价。
由于没有完善的煤矿企业准入制度,造成煤炭资源开发队伍鱼龙混杂,资源浪费严重。
矿业权不合理配置的现状提高了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成本,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
同时,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缺乏资金而拿不到矿业权,资源后备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2、兼并小煤矿成本高、风险大,影响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大多数中小型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事故发生概率高,而大型煤矿企业又面临着严格安全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