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内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所以说这课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点。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学好本课对学好本单元内容有很大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热爱中华民族,爱党爱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的盛况,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

【教学形式】引导、合作探究、情境体验、讨论交流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国旗、国徽、国歌设问,这些图片是什么?是那次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导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ppt,播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指出政治协商会召开的目的、时间以及内容。

师生:齐唱国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师: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开国大典
师:播放影片,
学生:观看并在教材上找出时间、过程以及意义。

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意义。

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
3、西藏和平解放
生:回顾历史上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往来
师:补充
生:在教材中勾画要点
4、课堂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政协的召开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准备)(标志)(意义)
(三)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在知识结构处理上,通过学案导学的运用,尽力使教学内容明晰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学会学习历史找关键词的方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生疑、生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带上浓浓的“生活味”,体现“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

2、注重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协作学习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和指导作用。

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保护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探究的热情。

执教完这一课后,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