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气氛问卷_初中生版_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 学校气氛首先是作 为个学校或者班级内 部, 学生或教 师对学 校 气氛的知觉会有 很大差 异[ 9] 。在 此基 础上 才能 考虑 学校 气
氛的测量或是其对 学校 成员 的影响 作用。 如果 一味 强调 学 校气氛的组织属性, 而 忽 视个 体之间 学校 气氛 知觉 的差 异 性, 会造成许多重要 信息的 损失 [ 1 0] 。正是 由于人 们对学 校 组织内部不同成员 之间学 校气 氛知觉 的差 异性 这一 基本 事
在我国, 学校气 氛是 学校 教育 研究 中比 较关 注的 领域。 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学校 气氛研究 一直停留 在描述 性 研究阶段, 定量研究还刚刚起 步。黄希庭 等人在国 内较早 系 统开展班风校风的研究, 他们将 校风视为 学校的 人格 并 编 制了校风 问 卷对 校 风进 行 系 统、全 面的 测 量[ 4] 。 程正 方 等 人[ 5]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 认为学校组 织气氛是一 学校区 别 于另一学校、为其内部成员共同 感受并影 响其组织 行为的 一
上因子上均大于 0. 35 且非常接近就将予以 删除。
2. 2. 3 结果与分析 首先, 对 58 个条 目 进行 描述 性统 计和 项目 分析。项 目
分析中, 我们严格 按照 心理测 量学 的标 准, 将 鉴别 力指 数小 于 0. 40 的 24 个 条目 进 行 删 除, 最 后 保留 34 题。经 计 算, KM O 值为 0. 805* * * , 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探索性 因素分析采 用采 用 主成 分( Pr incipal components) 抽取 因 子,
系列内部心 理特征, 是 一所 学校 独特 的风 格。在 此基 础上, 潘孝富[ 6] 从健康组 织气氛 的角 度修 订并编 制了 中小 学校 组 织气氛问卷并开展 相关 研究。江 光荣[ 7] 则 从发 展生 态学 理
论出发编制了班级环境问卷, 在 班级水平 对学校环 境与学 生 发展进行研究。尽管不同学者对学校 气氛的 表述存 在分歧, 但对于学校气氛的理解基本上都基 于这样一 个假设: 学校 气 氛是学校组织的独特属性, 是学 校成员共 同感受到 的学校 心 理社会氛围。
通讯作者: 葛明贵, 男, E mail: gmg1964@ mail. ahnu. edu. cn
葛明贵等: 学校气氛问卷( 初中生版) 的研究报告
4 61
以下 7 个方 面: 与老 师的 关系、与同 学的 关系、学 习压 力、学 校纪律与秩序、学 校生活 的多 样性 以及 学校 物质 环境、社 会 影响等方面。由 于学 校气氛 主要 侧重 于学 校环 境的 精神 层
2. 2 问卷的初步测试与分析 2. 2. 1 对象与方法
初步测试样本为芜 湖市 2 所 不同 类型 中学 初二 年级 学 生 98 人, 回收 有效问卷 92 份, 其中, 男生 47 名, 女生 45 名。 研究被试采取现场随机选取班级、在班级 内随机抽 取的方 法
获得, 测试工作由主试亲自主持, 问卷当场回收, 时间大约 10 分钟。对问 卷的完整性进行确认后 用 SPSS10. 0 软件进行 统 计分析。 2. 2. 2 筛选标准
另外, 随着初中 生学 习科 目 的增 加和 活动 范围 的拓 展,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 课堂/ 班级 水平 的学 校气 氛测 量而 言, 在 整个学校层面上的学校气氛测量在中学阶段则更有价值[ 11] 。
2 研究方法
2. 1 初始问卷的编制 2. 1. 1 问卷结构的确定
国外学者关于学校气氛问卷的 建构主 要有两 种思路: 一 种是结构取向, 主要以 M oos 关于 人类环 境的三 分法[ 12] 为理 论框架, 将学校 气氛 划分 为三 个维 度的 内容。其 中, 关 系维 度描述个人关系的性质与强度, 包括 师生关 系、同 学关系、家 长- 学校关系等; 个人发 展维度主要描 述环境中 所具有 的让 个人自我增强或发 展的 方向和 方式, 大体 涉及 到成 就动 机、 合作、竞争、学业与社会性持续 发展、活动取 向、学 业取向 等; 系统维护与改变维度指环境中 是否存在 结构、秩序、定向、保 持控制等成 分及 其 明确 度, 包 括 组织 与 秩 序、学校 革 新 等。 这种取向建构的问 卷具 有结构 清晰 的优 点, 但过 于宽 泛, 缺 乏针对性。另一种是因素取向, 研究者 根据各自 研究的 需要 而确 立 学校 气氛 的 具体 要 素, 如竞 争、尊 重、信 任、参 与、满 足、困难、摩擦等。这种取向建构的 问卷针 对性强, 但随 意性 大, 不同研究结 论之 间的 可比 性差。因 此, 最 佳策 略就 是将 两种取向相结合。我们以 M oos 关于学校环 境的分类 法为理 论指导, 确定问卷 的基 本维度 , 各 维度 的具 体 内容 则根 据学 校环境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而定。 2. 1. 2 开放问卷的调查分析
学校气氛问卷( 初中生版) 的研究报告
葛明贵 余益兵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摘 要 以 M oos 关于人类环境的三分法为理论指导, 结合当前初中生 心理发展实际和 学校环境 的特点, 编 制了学校 气氛问卷 ( PSCI- M ) , 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秩序与纪律和发展多样性 5 个维度共 38 个条目。信效度检 测表明, 该问卷具 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 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外部 关联效度 均较为理 想, 可以作 为初中生 知觉的学 校气氛的 测量工具。 关键词: 初中生 知觉的学校气氛 信度 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
问卷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处理: 项目分 析, 包括 以样 本平 均数、标 准差 为指 标考 察单 个 条目的得分分布情 况和以条 目- 分量 表( Item- subscale ) 相 关系数为指标考察项目的鉴别力指数( D) 。由 于本研究 在操 作定义上将 学 校气 氛 作为个 体变 量与学 校环 境交 互作 用 的结果, 侧重于个体对学校环境 的知觉 方面, 因此, 对于标 准 差较大的条目优先 选择。按 照心 理测 量学 关于 鉴别 力指 数 的标准[ 13] : D> 0. 40 很好; 0. 39> D > 0. 30 良 好, 修 改后 更 好; 0. 29> D> 0. 20 尚可, 需要修 改; D < 0. 19 差, 必 须淘汰。 本研究严格要求, 将鉴别力指数小于 0. 40 的条目予以删除。 结构分 析, 采用 探索性 因素 分析方 法。首 先计算 K MO ( Kaiser - M eyer- O lkin) 统计量的值, 以检测原 有变量是 否适 合进行 因素分 析。根据 K aiser 给 出的 度量 标准, KM O 的 值 在 0. 90 以上非常适合; 0. 80- 0. 90 之间适合; 0. 70- 0. 80 之 间 一般; 0. 50- 0. 60 之间不太适合; 0. 50 以下不适合。 人们 一般将 KM O 的值为 0. 70 作为可 以进行 因素 分析 的最低 可 接受标准。本研 究 中, 因 素分 析 中因 子 负 荷的 标 准按 照 惯 例, 如果项目的因子 负荷 小于 0. 40 或 者项 目负 荷在 两个 以
实的忽视, 客观上使人们相对忽 视了特殊 学生群体 对学校 气 氛本身的主观认识和感受, 也必 然造成了 对有关学 生知觉 的
学校气氛研究的缺乏。 因此, 本研究认 为, 学校 气氛 是个 体变 量 与环 境变 量交
互作用而产生的第三个变量, 属于个 体认知 变量的 范畴。本 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编制初中生知 觉的学校 气氛问 卷, 为 进一 步探讨学校环境与 初中 生心理 发展 的关系 以 及开 展学 校心 理辅导提供测量工具。
学校气氛问卷初中生版的研究报告葛明贵余益兵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以moos关于人类环境的三分法为理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生心理发展实际和学校环境的特点编制了学校气氛问卷pscim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秩序与纪律和发展多样性5个维度共38个条目
46 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29( 2) : 640- 464
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 度为 0. 6915。由 于筛 选过程 中条 目损 失太多, 发展的多 样性 维 度的 条目偏 少, 问 卷总 条目 数量
也稍显不足。而且问卷的信度 也需要进 一步提 高。因此, 有 必要对问卷条目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 3 正式问卷的测试研究 2. 3. 1 对象与方法
正式测试样本为芜湖市 3 种 类型的初 级中学 各 1 所, 以 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班级并在班 级内部随 机抽取 学生, 共发
采用自由小作文的形式对 70 名 初二学 生进行 调查。要 求学生对自己目前就读学校里发 生的事情 进行描 述, 详 细记 录对学校的见闻感 受, 内 容、题材 和字 数不 限。对 小作 文中 涉及的内容范畴进行质化研究, 提取较 大意义单 位的概 念或 事件进行归类和计数, 选 择频率较大的 类别作为 构想维 度的 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初中生关 于学校 环境的描 述主要 涉及
用最大变异法( V arimax) 进行 正交旋 转。结果将 7 个因 素负 荷小于 0. 40 的条目再次删 除, 最终保留 27 题。进一步 因素 分析表明, 27 个条目 抽取出 5 个特 征值 大于 1. 0 的 因子, 全 部条目进入 5 个原 定维度 中, 累积 解释变 异量 57. 24% 。信 度分析表明, 分量表内部 一致性信度 在 0. 689- 0. 844 之 间,
面, 故选择前 5 个方面作为构思初始问卷的参考。 2. 1. 3 初始问卷的编制
在文献研究和 开放 问卷 调查的 基础 上, 以 M oos 关于 人 类环境的分类法为理论框架, 从 师生关 系、同 学关系、学业 压 力、秩序与纪律、多样性 发 展 5 个维 度搜 集、编写 问卷 条目。 问卷条目完成后, 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定、筛选、修改后形成 58 个条目的初始问 卷。专家 评阅的 内容 包括: ( 1) 问卷 条目 的 表达质量, 即是否 存在 歧义、含糊 不清 或难 以理 解; ( 2) 问 卷 条目的内容效度, 即各条目在多 大程度上 测量了它 要求测 量 的维度。包括: ( 1) 师 生关系: 指教 师与学 生互动过 程中的 心 理关系, 包括关心、尊 重、信 任、平 等、公 平等, 共 12 题; ( 2) 同 学关系: 指学校里 同学之 间交 往过 程中 的心 理关 系, 如相 互 帮助、诚实、友爱、尊重、谦 让等, 共 12 题; ( 3) 学业压 力: 指 学 生对学习压力的主观感受以及学习 任务、学习时间 安排等 情 况, 共 12 题 ; ( 4) 多样性发展: 包括 学生学 校生活的 丰富性 以 及学校对学生全面发 展的 重视 情况, 共 10 题; ( 5) 秩 序与 纪 律: 包括学校生活的有序性、学生不良 行为的 控制等 方面, 共 12 题。为避免社会偏好的影响, 本研究采 用四级评分, 从 完 全不符合 到 完 全 符合 , 依 次计 为 1- 4 分 。在 统计 分 析 时, 负向题反向记 分。除 学业 压力 维度 外, 分值 越高 代表 学 校气氛知觉越积极。
1 引言
随着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发展观 和系统发 展观的 兴起, 人 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 发展的 重要意 义。其中, 学 生主观感受的学校心理环境对于学 生的心理 发展尤 为重要。 于是, 学校气氛( School climate) 成 为当前 学校 心理 学研究 的 一项重要课题。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 F reiberg, H. J( 1998) 所 指出的, 学校气氛就像我们每天呼吸 的空气 一样, 只有到 了 污浊不堪的时候, 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 1] 。20 世 纪 60 年 代以 来, 西方学者在学校气氛领域开 展了大量 的实证研 究并编 制 了相关的测量工具[ 2] 。但总体而言, 国外 有关学校 气氛的 研 究主要侧重于学科课堂气氛( Classroom climate) 方面[ 3] , 对学 校层面的学校气氛研究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氛的测量或是其对 学校 成员 的影响 作用。 如果 一味 强调 学 校气氛的组织属性, 而 忽 视个 体之间 学校 气氛 知觉 的差 异 性, 会造成许多重要 信息的 损失 [ 1 0] 。正是 由于人 们对学 校 组织内部不同成员 之间学 校气 氛知觉 的差 异性 这一 基本 事
在我国, 学校气 氛是 学校 教育 研究 中比 较关 注的 领域。 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学校 气氛研究 一直停留 在描述 性 研究阶段, 定量研究还刚刚起 步。黄希庭 等人在国 内较早 系 统开展班风校风的研究, 他们将 校风视为 学校的 人格 并 编 制了校风 问 卷对 校 风进 行 系 统、全 面的 测 量[ 4] 。 程正 方 等 人[ 5]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 认为学校组 织气氛是一 学校区 别 于另一学校、为其内部成员共同 感受并影 响其组织 行为的 一
上因子上均大于 0. 35 且非常接近就将予以 删除。
2. 2. 3 结果与分析 首先, 对 58 个条 目 进行 描述 性统 计和 项目 分析。项 目
分析中, 我们严格 按照 心理测 量学 的标 准, 将 鉴别 力指 数小 于 0. 40 的 24 个 条目 进 行 删 除, 最 后 保留 34 题。经 计 算, KM O 值为 0. 805* * * , 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探索性 因素分析采 用采 用 主成 分( Pr incipal components) 抽取 因 子,
系列内部心 理特征, 是 一所 学校 独特 的风 格。在 此基 础上, 潘孝富[ 6] 从健康组 织气氛 的角 度修 订并编 制了 中小 学校 组 织气氛问卷并开展 相关 研究。江 光荣[ 7] 则 从发 展生 态学 理
论出发编制了班级环境问卷, 在 班级水平 对学校环 境与学 生 发展进行研究。尽管不同学者对学校 气氛的 表述存 在分歧, 但对于学校气氛的理解基本上都基 于这样一 个假设: 学校 气 氛是学校组织的独特属性, 是学 校成员共 同感受到 的学校 心 理社会氛围。
通讯作者: 葛明贵, 男, E mail: gmg1964@ mail. ahnu. edu. cn
葛明贵等: 学校气氛问卷( 初中生版) 的研究报告
4 61
以下 7 个方 面: 与老 师的 关系、与同 学的 关系、学 习压 力、学 校纪律与秩序、学 校生活 的多 样性 以及 学校 物质 环境、社 会 影响等方面。由 于学 校气氛 主要 侧重 于学 校环 境的 精神 层
2. 2 问卷的初步测试与分析 2. 2. 1 对象与方法
初步测试样本为芜 湖市 2 所 不同 类型 中学 初二 年级 学 生 98 人, 回收 有效问卷 92 份, 其中, 男生 47 名, 女生 45 名。 研究被试采取现场随机选取班级、在班级 内随机抽 取的方 法
获得, 测试工作由主试亲自主持, 问卷当场回收, 时间大约 10 分钟。对问 卷的完整性进行确认后 用 SPSS10. 0 软件进行 统 计分析。 2. 2. 2 筛选标准
另外, 随着初中 生学 习科 目 的增 加和 活动 范围 的拓 展,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 课堂/ 班级 水平 的学 校气 氛测 量而 言, 在 整个学校层面上的学校气氛测量在中学阶段则更有价值[ 11] 。
2 研究方法
2. 1 初始问卷的编制 2. 1. 1 问卷结构的确定
国外学者关于学校气氛问卷的 建构主 要有两 种思路: 一 种是结构取向, 主要以 M oos 关于 人类环 境的三 分法[ 12] 为理 论框架, 将学校 气氛 划分 为三 个维 度的 内容。其 中, 关 系维 度描述个人关系的性质与强度, 包括 师生关 系、同 学关系、家 长- 学校关系等; 个人发 展维度主要描 述环境中 所具有 的让 个人自我增强或发 展的 方向和 方式, 大体 涉及 到成 就动 机、 合作、竞争、学业与社会性持续 发展、活动取 向、学 业取向 等; 系统维护与改变维度指环境中 是否存在 结构、秩序、定向、保 持控制等成 分及 其 明确 度, 包 括 组织 与 秩 序、学校 革 新 等。 这种取向建构的问 卷具 有结构 清晰 的优 点, 但过 于宽 泛, 缺 乏针对性。另一种是因素取向, 研究者 根据各自 研究的 需要 而确 立 学校 气氛 的 具体 要 素, 如竞 争、尊 重、信 任、参 与、满 足、困难、摩擦等。这种取向建构的 问卷针 对性强, 但随 意性 大, 不同研究结 论之 间的 可比 性差。因 此, 最 佳策 略就 是将 两种取向相结合。我们以 M oos 关于学校环 境的分类 法为理 论指导, 确定问卷 的基 本维度 , 各 维度 的具 体 内容 则根 据学 校环境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而定。 2. 1. 2 开放问卷的调查分析
学校气氛问卷( 初中生版) 的研究报告
葛明贵 余益兵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芜湖, 241000)
摘 要 以 M oos 关于人类环境的三分法为理论指导, 结合当前初中生 心理发展实际和 学校环境 的特点, 编 制了学校 气氛问卷 ( PSCI- M ) , 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秩序与纪律和发展多样性 5 个维度共 38 个条目。信效度检 测表明, 该问卷具 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折半信度, 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外部 关联效度 均较为理 想, 可以作 为初中生 知觉的学 校气氛的 测量工具。 关键词: 初中生 知觉的学校气氛 信度 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
问卷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处理: 项目分 析, 包括 以样 本平 均数、标 准差 为指 标考 察单 个 条目的得分分布情 况和以条 目- 分量 表( Item- subscale ) 相 关系数为指标考察项目的鉴别力指数( D) 。由 于本研究 在操 作定义上将 学 校气 氛 作为个 体变 量与学 校环 境交 互作 用 的结果, 侧重于个体对学校环境 的知觉 方面, 因此, 对于标 准 差较大的条目优先 选择。按 照心 理测 量学 关于 鉴别 力指 数 的标准[ 13] : D> 0. 40 很好; 0. 39> D > 0. 30 良 好, 修 改后 更 好; 0. 29> D> 0. 20 尚可, 需要修 改; D < 0. 19 差, 必 须淘汰。 本研究严格要求, 将鉴别力指数小于 0. 40 的条目予以删除。 结构分 析, 采用 探索性 因素 分析方 法。首 先计算 K MO ( Kaiser - M eyer- O lkin) 统计量的值, 以检测原 有变量是 否适 合进行 因素分 析。根据 K aiser 给 出的 度量 标准, KM O 的 值 在 0. 90 以上非常适合; 0. 80- 0. 90 之间适合; 0. 70- 0. 80 之 间 一般; 0. 50- 0. 60 之间不太适合; 0. 50 以下不适合。 人们 一般将 KM O 的值为 0. 70 作为可 以进行 因素 分析 的最低 可 接受标准。本研 究 中, 因 素分 析 中因 子 负 荷的 标 准按 照 惯 例, 如果项目的因子 负荷 小于 0. 40 或 者项 目负 荷在 两个 以
实的忽视, 客观上使人们相对忽 视了特殊 学生群体 对学校 气 氛本身的主观认识和感受, 也必 然造成了 对有关学 生知觉 的
学校气氛研究的缺乏。 因此, 本研究认 为, 学校 气氛 是个 体变 量 与环 境变 量交
互作用而产生的第三个变量, 属于个 体认知 变量的 范畴。本 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编制初中生知 觉的学校 气氛问 卷, 为 进一 步探讨学校环境与 初中 生心理 发展 的关系 以 及开 展学 校心 理辅导提供测量工具。
学校气氛问卷初中生版的研究报告葛明贵余益兵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以moos关于人类环境的三分法为理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生心理发展实际和学校环境的特点编制了学校气氛问卷pscim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秩序与纪律和发展多样性5个维度共38个条目
46 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29( 2) : 640- 464
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 度为 0. 6915。由 于筛 选过程 中条 目损 失太多, 发展的多 样性 维 度的 条目偏 少, 问 卷总 条目 数量
也稍显不足。而且问卷的信度 也需要进 一步提 高。因此, 有 必要对问卷条目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2. 3 正式问卷的测试研究 2. 3. 1 对象与方法
正式测试样本为芜湖市 3 种 类型的初 级中学 各 1 所, 以 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班级并在班 级内部随 机抽取 学生, 共发
采用自由小作文的形式对 70 名 初二学 生进行 调查。要 求学生对自己目前就读学校里发 生的事情 进行描 述, 详 细记 录对学校的见闻感 受, 内 容、题材 和字 数不 限。对 小作 文中 涉及的内容范畴进行质化研究, 提取较 大意义单 位的概 念或 事件进行归类和计数, 选 择频率较大的 类别作为 构想维 度的 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初中生关 于学校 环境的描 述主要 涉及
用最大变异法( V arimax) 进行 正交旋 转。结果将 7 个因 素负 荷小于 0. 40 的条目再次删 除, 最终保留 27 题。进一步 因素 分析表明, 27 个条目 抽取出 5 个特 征值 大于 1. 0 的 因子, 全 部条目进入 5 个原 定维度 中, 累积 解释变 异量 57. 24% 。信 度分析表明, 分量表内部 一致性信度 在 0. 689- 0. 844 之 间,
面, 故选择前 5 个方面作为构思初始问卷的参考。 2. 1. 3 初始问卷的编制
在文献研究和 开放 问卷 调查的 基础 上, 以 M oos 关于 人 类环境的分类法为理论框架, 从 师生关 系、同 学关系、学业 压 力、秩序与纪律、多样性 发 展 5 个维 度搜 集、编写 问卷 条目。 问卷条目完成后, 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定、筛选、修改后形成 58 个条目的初始问 卷。专家 评阅的 内容 包括: ( 1) 问卷 条目 的 表达质量, 即是否 存在 歧义、含糊 不清 或难 以理 解; ( 2) 问 卷 条目的内容效度, 即各条目在多 大程度上 测量了它 要求测 量 的维度。包括: ( 1) 师 生关系: 指教 师与学 生互动过 程中的 心 理关系, 包括关心、尊 重、信 任、平 等、公 平等, 共 12 题; ( 2) 同 学关系: 指学校里 同学之 间交 往过 程中 的心 理关 系, 如相 互 帮助、诚实、友爱、尊重、谦 让等, 共 12 题; ( 3) 学业压 力: 指 学 生对学习压力的主观感受以及学习 任务、学习时间 安排等 情 况, 共 12 题 ; ( 4) 多样性发展: 包括 学生学 校生活的 丰富性 以 及学校对学生全面发 展的 重视 情况, 共 10 题; ( 5) 秩 序与 纪 律: 包括学校生活的有序性、学生不良 行为的 控制等 方面, 共 12 题。为避免社会偏好的影响, 本研究采 用四级评分, 从 完 全不符合 到 完 全 符合 , 依 次计 为 1- 4 分 。在 统计 分 析 时, 负向题反向记 分。除 学业 压力 维度 外, 分值 越高 代表 学 校气氛知觉越积极。
1 引言
随着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发展观 和系统发 展观的 兴起, 人 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 发展的 重要意 义。其中, 学 生主观感受的学校心理环境对于学 生的心理 发展尤 为重要。 于是, 学校气氛( School climate) 成 为当前 学校 心理 学研究 的 一项重要课题。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 F reiberg, H. J( 1998) 所 指出的, 学校气氛就像我们每天呼吸 的空气 一样, 只有到 了 污浊不堪的时候, 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 1] 。20 世 纪 60 年 代以 来, 西方学者在学校气氛领域开 展了大量 的实证研 究并编 制 了相关的测量工具[ 2] 。但总体而言, 国外 有关学校 气氛的 研 究主要侧重于学科课堂气氛( Classroom climate) 方面[ 3] , 对学 校层面的学校气氛研究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