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中nm232H1的表达及意义
nm23H_1与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异 , 癌组织 中 n 2H 肺 m 3 蛋 白表 达 水 平 明 显 降 低 。
本 研究 结果显 示 , 癌组 织 、 旁组 织及 肺部 良』 肺 癌 生病 变 组织 中 n 2 H 表 达率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常肺 组 m3 正
n 2 H 、 -aei N C C的发生 、 m 3 pct n与 S L n
n2 m 3是 最重要 的转 移抑 制基 因 , 与 了多种 恶 参 性肿 瘤 的发生 发展 。研究 发现 ,m 3是 一个 基 因家 n2
Betnn .a i。经预 实 验 确 定 一 抗 工 作 浓 度 ,m 3 e n 2H 、
的发生及 侵袭 转移 中的 作 用 , 研 究 应 用 免疫 组 化 本
法 观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 S L 组 织 中 n 2 H 、 — N C C) m 3 B
12 3 统计 学方法 ..
采 用 SS 1 . PS 70统计 软件 包进
etnn的表达 情况 , a i e 分析 其表 达与 N C C的病 理类 SL
nn在 其他 肿 瘤 如 大 肠 癌 、 i 胃癌 等 的 蓄 积 程 度 与 肿瘤 的浸润 、 移 密 切 相 关 , 转 可见 B ctnn在 肿 瘤 .a i e
的发生 与发 展 中有 重 要作 用 。而 上 皮 钙 黏 素 与 B — ct i a nn复合体 的表 达 减 弱 被 认 为 是 肿 瘤 细 胞 转 移 e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为 了探 讨 n 2 、 —a n m 3 B ct i 在肺癌组织 、 m3 癌旁组织 、 肺部 良性病变 组织 中的表 达无统计 学差 异 ( P均 > .5 ,-a nn在上述 组 0 0 ) Bct i e
NM23基因与肿瘤生长转移相互关系的探讨

科技风2021年6月DOO10.19392/ki.1671-7341.202117063 NM23基因与肿瘤生长转移相互关系的探讨曹强李君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102摘要:NM23基因是人类较早发现的抑癌基因,NM23基因与恶性肿瘤生长,向周围组织浸润以及向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NM23基因与肿瘤生长转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去认识NM23基因,也有利于我们对恶性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的认识。
本文主要对NM23基因以及它与肿瘤生长转移之间相互关系作一概述。
关键词:NM23基因;肿瘤生长;肿瘤转移Stedy on the relationshi-betweec NM23gece and te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Cao Qiang Li Jun*Xiangtan medical and healt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NanXiangTan411102 Abstract:NM23is one of the earliest known tumoa suppressor genes in humans,The NM23gene is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tumor growth,In recent years,infiltration into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metastasis to distant tissues and organ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gene and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B conducive to our b/Rr understanding of NM23gene,It is also beneficiai to oua understanding of malignant tumor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y-tionship between NM23gene and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Keywort:NM-23gene;tumor growth;Tumor metastasis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营养过剩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都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生活、工作、心理的压力都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恶性肿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不断增多使得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人类的基因组里面存在着具有调节细胞分裂增殖功能的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基因为癌基因,癌基因具有广泛的参与细胞生长因子的转录,以及编码细胞中参与生长的信息传递分子,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相反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基因为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则参与抑制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相关细胞内信息传递分子的表达。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

明显增 加 , 与瘤旁正 常对照组( 4 8 3 . %和 2 . % ) 比 , 61 相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1 , Nf P< .0 ) 且 r2和 H 一 白的表达呈正 相关 - O 1蛋
( 0 4 0 P< . 5 。而患者性别 、 r= .4 , 0 0 ) 年龄 、 胶质瘤 复发 、 手术切 除范围 、 肿瘤 大小 、 术后放 化疗情况 与 N f 、 O 1蛋 白的表 达 r2 H . - 均无相关性 ( 0 0 ) P> .5 。结论 Nf r2和 HO 1 白可能与 G M 的形成 有一定关系 , 望作为反映 G M 的诊断及 治疗 的生物 - 一蛋 B 有 B 学新指标 , 成为 G M 的治疗和研究 的新 靶点 。 B 关键词 : 胶质母细胞瘤 ; r 2 H . ; Nf ; O 1免疫组 织化学 -
A src: up s T vsgt teepes no u l r at rho - l e c r (N f )adh i xgns一 H 一 b t t P r oe oi et ae h x rsi f c a co e tri 2r a df t a n i o n e f r y d e t a o2 r2 n e eoyeae1( O - n 1 nh m ngi l tm , n e os l i at o e rwho i ls m .Meh d 4 ae l b s m eeaa sd )i u a l ba o a a dt ipsi e mpc nt o t f l bat a o s hr b s hg go o to s 9css f i l t aw r nl e ogo a o y
TENG — e Zhip ng, YU a p n Tin— i g,W ANG e Ch n,LIYu
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的开题报告
背景: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PTEN和nm23-H1是两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密切相关。
尽管对于二者的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它们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收集样本,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基因表达分析,寻找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一系列临床指标的关系。
此外,本研究还将对二者的调控机制进行初步的深入探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基于PTEN和nm23-H1的分子标记进行大肠癌筛查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预计能够初步确认PTEN和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为深入探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预计本研究能够为大肠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e od 】 Nns a e n ne; e - e u tav vr as ii o m r eca atn K yw rs o— lcll gc c R a t a ite e e r c po pl e s h nr co; m l lu a r l i qn ti r s t n rtn y a i e i m e
鱼 鲎 02 6月第3 卷第6 1年 4 期
61 8
转 移抑制基 因 N 2 一 1 非小细胞肺癌 中的表达 及临床 意义 ▲ M 3H 在
梁冠标 陈铭 伍 冼 磊 梁祥 森
( 广西 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胸 心外科 , 宁市 50 2 ;- a :ag o18 6 .o ) 南 30 1Em i l nt 86 @13 cr li a n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 因(m 3 1 m N n 2. ) R A在非 小细胞肺癌( SL ) H N C C 组织 中的表达及其与
N C C临床 病理特征 间的关 系。方法 SL 采用 S B r n实时荧光定量反 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el m R —C 方 Y RGe I e r — eq TP R) at i
在世 界 范 围内 , 癌 已经成 为严 重威 胁人 类 健康 肺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发 病 率 和 死 亡 率 位 列 肿 瘤 首 其 位 J侵袭 和转 移 是 肺 癌 的特 点 之 一 。 因此 , , 研究 肺 癌侵袭 和 转移 的相 关机 制 , 寻找与 肺癌 转移 相关 的 并 标 记 物成 为 了近 年 的 研 究 热点 。肿 瘤 转移 抑 制 基 因 ( m 3H1 是 一 种与 肿瘤 细胞 转移 抑制 相关 的基 因 , n 2一 ) 近 年 的研 究结 果显 示 其 在 多 种 恶 性 肿 瘤转 移 过 程 中
nm23-H1 基因在胃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论著・n m232H 1基因在胃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鲁凯 姚壮凯 刘燕文 赵成 刘永平DO I :10.3760/c ma .j .issn .1674-6090.2009.02.006基金项目:江苏连云港卫生局科研项目(07025)作者单位:222023连云港,江苏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232H 1(n m232H 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n m232H 1蛋白。
结果 n m232H 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和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及T NM 分期有关。
结论 n m232H 1能够抑制胃癌浸润转移。
n m232H 1蛋白低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及转移和复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胃癌; n m232H 1; 免疫组织化学【中图法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Expressi on and cli n i ca l m ean i n g of nm 232H 1gene i n ga str i c carc i n o ma tissue LU Kai,YAO Zhuang 2kai,L IU Yan 2w en,ZHAO Cheng,L IU Yong 2ping .D epart m ent of General Surgery,L ianyungang Second People πs Hos 2pital,L ianyungang 222023,China【Abstract 】 O bjecti ve T o study the relati onshi p of exp ressi on of metastasis supp ress or gene n m232H 1p r otein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 and tu mor infiltrati on and metastasis .M ethods The exp ressi on of metastasis supp ress or gene n m232H 1p r otein in 50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SP i m munohist oche m istry tech 2nol ogy .Results Correlati ons were p resented a mong exp ressi on of n m232H 1p r otein,infiltrate grade of gastric carcinoma,ly 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 NM stage .Conclusi on s Exp ressi on of n m232H 1may supp ress infiltra 2ti 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Low exp ressi on of n m232H 1p r otein may be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in judge ment of tu mor p r ogressi on,metastasis and recidivati on .【Key W ords 】 Gastric carcinoma, n m232H 1, I m munohist oche m istry 转移抑制基因23(n m23)是Steeg 等于1988年通过消减杂交法从转移潜力不同的K 21735鼠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 ress 2s or gene )。
脑梗死并发食管鳞状细胞癌人群中nm23-H1和MMP-9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者 容 易 耐 受 。且 在 维 持 治 疗 时 , 食欲 减退 、 头 昏、 嗜睡 、 乏力 、 出汗 减 少等 不 良反 应 逐 渐 减 轻 甚 至 消 失 。患 者 能 耐 受 此 药 的长 期 治疗 , 依 从 性 强 。 目前 我 们 用 妥 泰 治 疗 特 发 性 震 颤 样
本量不 多, 且治疗时间不长 , 也有少数病人疗 效欠佳 , 故 还 需 更 长 时 间 的 随访 及 更 大 样 本 的 研 究 , 以 进 一 步 观 察 其 疗 效 及 不 良反 应 。
3
讨 论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 , 是 以震 颤 为 唯 一 表 现 的 运 动 障 碍 疾 病 。其 发 病 机 制 不 明确 , 目前 特 发 性 震 颤 病 因 最 普 遍 假 说 是 橄 榄 体 小 脑 节 律 性 改பைடு நூலகம் , 下 橄 榄 核 小 脑 神 经 通 络 振 荡 通 过 丘 脑 和 皮 质 向脊 髓 传 播 , 最终 引起震颤l 4 。 主 要 临 床
・ 9 4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4年 5 月第 1 7 卷 第 9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Ma y .2 0 1 4 , Vo 1 . 1 7 No . 9
度较小 , 部 分 患 者 因其 疗 效 不 佳 或 因加 大 剂 量 后 不 良反 应 较 大, 不能耐受而 限制 了其使用 。近几年 来 , 也 有 文 献 报 道 新 型 B受 体 阻 滞 剂 盐 酸 阿 罗 洛 尔 能 够 有 效 缓 解 E T 患 者 的 症
状, 但因其对心率 、 血 压 的影 响 而 受 到 限 制 J 。
贲门癌组织中nm23-H1、MMP-2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中 国肿 瘤 外 科 杂 志 2 1 00年 l 第 2卷第 6期 2月
C i S r no D c2 1 , o. , o 6 hnJ ugO e , e.0 0 V 12 N .
・3 7 ・ 2
论
著
贲 门癌 组织 中 n 2 一 1 MM 一 m 3H 、 P2的 表达 与 临床 意 义
2 . % a d7 . % ,df rnl w t h s oma t s e9 . %a d 2 . % rs et ey( 46 n 3 7 iee t i toen r l i u 2 0 n 0 0 f y h s ep ci l P<0 0 . h x v . 5) T ee .
wee e a ne y i r x mi d b mmun hso h mity me h d i 7 c s so u a a t cc r i ac n ma a d 2 a e f o itc e sr t o n 5 a e fh m n g sr a d a c r i o n 5 c s so i nom a is . Re u t Th x r s in r t fn 3一 1 n M P一 i a ti a da c r i ma ts u r r ltsue s ls e e p e so ae o m2 H a d M 2 n g src c r i acno is e wee
nm23-H1和Cerb—B-2蛋白在骨肉瘤和良性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医王 ! !生 』
第3 4卷第 6期
C n a Pa sMei l o r a M r 0 7 V l 4 N . e t l l n dc un l a 2 0 . 0 3 . o6 r i aJ .
・
51 ・
仍存在 缺损长 度 ) 。神经缝 合必 须严格 遵守 无张力 原则 。
易 引起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最 后 , 痕 收 缩 反 而 绞 窄 轴 突 , 成 功 瘢 造
直径 4倍 以上或 超过 3c 以 上的 , m 采用 自体神经 移植 是有效
的治疗 方法 , 同缝合方式对修 复神经损伤疗效影响不大。 不
参 考 文 献
1 潘达德 , 顾玉东 , 侍德, 中华 医学会 手外科 学会上 肢部分功 能评 等. 定试用标准. 中华 手外科 杂志 ,0 0,( ) 13—14 20 9 3 :3 3. 2 顾玉 东. 高周 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 平. 提 中华创伤骨科 杂志 ,0 3 5 2 0 ,
植是 自体皮神经移植 , 自体 皮神经移植 可导致供皮神 经区感 但
觉障碍。另外 , 自体 皮神 经来 源少 , 长度 、 细不 等 , 以大段 粗 所 神经 缺损 时疗 效不佳。因此 , 目前很 多学者尝试 非神经移植 材 料桥接修 复周围神经缺 损 , 如羊 膜管 、 肌膜 、 体神 经等 , 异 但效 果不确切 , 且有一些仍 处 于实验 阶段 J 。本组 4 6例神 经缺损 大于缺损 神经直 径 4倍 以上或 超过 3c 以上的 , m 采用 自体神 经移植优 良率为 7. %。 60 我们 认为 : 用 显微 技 术对 上肢 神 经开 放性 完 全断 裂 损 应 伤, 急诊行 I 期修复 , 可取得 满意效果 ; 神经缺损 大于缺损 神经
nm23-H2抗体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的影响

nm23-H2抗体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的影响概述神经胶质瘤是脑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探索神经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非常必要。
近期研究表明,nm23-H2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潜在药物靶点。
本文旨在探究nm23-H2抗体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的影响。
介绍MMP是一类锌离子依赖的内切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MP-2是MMP家族中最具有活性的成员之一,它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从而促进细胞迁移和转移。
众所周知,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的侵袭性。
因此,抑制MMP-2表达可能是控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一种有效途径。
nm23-H2属于nm23家族,是一种核酸结合蛋白,在DNA合成和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nm23-H2具有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据报道,nm23-H2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抑制MMP-2的表达,而且可以直接与MMP-2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活性。
因此,nm23-H2抗体可能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有效药物。
材料和方法细胞株和培养条件本研究中采用的是C6神经胶质瘤细胞株,并采用DMEM培养基(含10%脐血血清)进行培养。
所有细胞均在37°C、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试剂和药品nm23-H2抗体、细胞渗透剂和MMP-2抗体均从生物技术公司购买。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在本研究中也用于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量和磷酸化。
具体步骤如下:1.提取蛋白:取C6神经胶质瘤细胞分别加入无抗体(对照组)、nm23-H2抗体或MMP-2抗体,分别孵育,收集细胞,用RIPA细胞裂解缓冲液裂解,并在冰上静置40min。
2.准备样品:将细胞溶液离心5min并收集上清液,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如苯甲烷磺酰氟化物(PMSF)。
CT23基因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

CT23基因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CT23是一种新发现的基因,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肺癌、胃癌、直肠癌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T23基因还与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CT23基因在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主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得以研究。
研究表明,CT23基因在脑膜瘤、胶质瘤和恶性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脑肿瘤中均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病情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
从临床角度来看,了解CT23基因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脑肿瘤的危险程度、选择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CT23基因的表达水平已成为一种新的脑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CT23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例如,高表达的CT23基因可被用作脑肿瘤的特异性标志来识别患者是否患有脑肿瘤。
此外,CT23基因的表达水平还能反映脑肿瘤的侵袭性和病情严重程度,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CT23基因的表达情况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对于高表达的脑肿瘤,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例如,可采用放疗、化疗等方法抑制肿瘤生长,降低病情的恶化程度。
而对于低表达的脑肿瘤,则可能采用手术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预后评估方面,CT23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高表达的CT23基因与脑肿瘤的预后和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CT23基因的表达情况,以了解患者的预后状况及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CT23基因在脑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尽管目前对CT23基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CT23基因将在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中nm23-H1的表达及意义

人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中nm23-H1的表达及意义唐万忠;孟庆海;夏玉军【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19)3【摘要】①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与人脑转移瘤中抑癌基因nm2 3 H1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 ,观察 6例正常人脑组织、1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与 12例人脑转移瘤组织中抑癌基因nm2 3 H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结果nm2 3 H1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 )高 ,而较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 )低 ,差异有显著性 (F =4 4 .895 ,q =7.4 0 9、4 .839,P <0 .0 1) ;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和复发性胶质瘤中nm2 3 H1表达水平较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高 ,差异有显著性 (q =4 .5 4 9~ 18.0 0 3,P <0 .0 1)。
④结论nm2 3 H1在正常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中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侵袭的作用 ,而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性胶质瘤和转移性肿瘤中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生、侵袭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06-208)【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转移瘤;肿瘤浸润;基因;nm23-H1【作者】唐万忠;孟庆海;夏玉军【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刘力强;方艳伟;孙志敏;李文华;耿少梅;赵宗茂;焦保华2.人脑胶质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J], 王宏勤;刘晓东;范益民;聂晓冬;乔彬峻;郝解贺3.人脑胶质瘤与人脑转移瘤中NF-кBP65的表达及意义 [J], 唐万忠;夏玉军4.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郭西文;朱树干5.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何青兰;陈炼;秦龙;赵卫海;邢泽刚;李卓先;余国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滕志朋;余天平;王晨;李昱【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 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rf-2和HO-1蛋白在GBM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89.8%)明显增加,与瘤旁正常对照组(34.8%和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0,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复发、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术后放化疗情况与Nrf-2、HO-1蛋白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f-2和HO-1蛋白可能与GBM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有望作为反映GBM的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新指标,成为GBM的治疗和研究的新靶点.%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 Nrf-2 ) and heme oxygenase-1 ( HO-1 ) in human glioblastoma, and their possible impacts on the growth of glioblastoma. Methods 49 cases of glioblastoma were analysed to summarize their gender, age, tumor recurrence, size of tumor, postoperatio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mmunohistochemistry ( SP )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HO-1 in pathological sections of 49 cases of giloblastoma and 23 cases of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Nrf-2 and HO-1 in the 49 glioblastoma tissue sections were 85. 7% and 89. 8% ,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Nrf-2 and HO-1 were 34. 8% and 26. 1% , respectively in 23 cases of adjacent normal sec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001 ). Further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confirme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HO-1 ( rs =0.440, P < 0. 05 ). There were no correlations among gender, age, tumor recurrence, size of tumor, postoperation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 P > 0. 05 ). Conclusion Nrf-2 and HO-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lioblastoma, and may help predict patient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4页(P1011-1014)【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Nrf-2;HO-1;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滕志朋;余天平;王晨;李昱【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中心,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中心,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中心,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属于高度恶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人脑胶质瘤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

人脑胶质瘤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谭平国;李则群;吕建平;谢富生;翁阳【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3(024)B03【摘要】【目的】探讨nm23表达对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意义。
【方法】通过S-P法免疫组化检测50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石蜡切片中nm2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复发情况分析。
【结果】25例低级别胶质瘤nm23阳性14例(56%),平均标记指数34%+27%;25例高级别的胶质瘤3例阳性(12%),平均标记指数17%+20%;两组相比,标记指数P=0.018,阳性率P〈0.01,差别均有显著性。
复发组nm23的阳性率(0%)比未复发组(50%)低.P〈0.05,差别有显著性。
【结论】nm23表达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下降,表达越低复发的可能越大。
【总页数】3页(P57-59)【作者】谭平国;李则群;吕建平;谢富生;翁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20;海南医学院病理教研组,海南海口57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COX-2、Ki-67与nm23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翟付强;徐国本;许梦辉2.人脑胶质瘤组织中nm23与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J], 谭平国;李则群;蔡望青;吕建平;谢富生;翁阳3.人脑胶质瘤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J], 张仲林;刘楚伟;张晓东;鲍刚;韩水平4.人脑胶质瘤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 [J], 谭平国;李则群;吕建平;谢富生;翁阳5.人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中nm23-H1的表达及意义 [J], 唐万忠;孟庆海;夏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姜秀峰;周晓平;王建军;王文仲【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3(029)001【摘要】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石蜡切片标本中nm23-H1编码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62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Ⅲ、Ⅳ级中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但PCNA蛋白表达与nm23-H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在34例随访病人中,发现nm23-H1蛋白高表达组及PCNA低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较长.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及PCNA高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高病理学分级有关.nm23-H1蛋白高表达和PCNA低表达提示较好的临床预后.【总页数】3页(P66-68)【作者】姜秀峰;周晓平;王建军;王文仲【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4【相关文献】1.TGF-β1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 [J], 王涛;李文2.人脑胶质瘤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J], 张仲林;刘楚伟;张晓东;鲍刚;韩水平3.PCNA、HSP70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张文凯;孙彦辉;王晓;姚海涛4.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nm23-H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J], 姜秀峰;王建军;周晓平;王文仲;王竞5.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Survivin,PCNA表达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J], 王静;窦全玲;李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胶质瘤中PCNA nm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脑胶质瘤中PCNA nm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李素清;马小彬;郑辉宇【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07(013)005【摘要】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在胶质瘤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脑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PCNA和nm23的表达.结果:PCNA在胶质瘤中绝大部分阳性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全部阴性表达,PCNA在胶质瘤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P<0.01);nm23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全部阳性表达,胶质瘤中部分阳性表达,nm23在胶质瘤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随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P<0.05).两者呈负相关. 结论 :PCNA、 nm23检测可能成为脑胶质瘤诊断及判断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总页数】3页(P549-551)【作者】李素清;马小彬;郑辉宇【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人脑胶质瘤组织中nm23与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J], 谭平国;李则群;蔡望青;吕建平;谢富生;翁阳2.不同组别脑胶质瘤CD133/PCNA和Nestin/PCNA双染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郭成永;焦保华;梁朝辉;卢圣奎3.胃癌组织中nm23、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余朝亚4.Cath-D、PCNA、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忠新; 谢慧君; 蔡德巍; 张玲玲5.Cath—D、PCNA、nm2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忠新; 谢慧君; 蔡德巍; 张玲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m23在胚胎组织和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nm23在胚胎组织和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谢作煊;刘凯珊;何文芳【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01(004)006【摘要】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的表达与胚胎组织发育分化的关系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SD大鼠和人的胚胎组织,以及人肺癌组织进行nm23蛋白(NM23-H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NM23-H1的积聚与胚胎发育期间各种上皮组织的分化和器官形成相一致,正常胚胎组织要发育至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器官结构)时才有较稳定的NM23-H1积聚.在49例肺癌原发病灶中,NM23-H1阳性率34.7%,其中鳞癌的阳性率27.3%,腺癌的阳性率50.0%,5例未分化大细胞癌均阴性.27例肺门淋巴结转移癌灶的NM23-H1阳性率(22.2%)与原发瘤灶中的阳性率(3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肺癌原发病灶中,NM23-H1阳性与阴性二组间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NM23-H1在胚胎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积聚与胚胎组织和肺癌组织器官样结构的分化有密切关系,NM23-H1可能对维持稳定的上皮组织结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NM23-H1似乎不能直接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总页数】4页(P448-451)【作者】谢作煊;刘凯珊;何文芳【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广州,510630;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广州,510630;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nm23、EGFR和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闫堃;纪宗正;程玮;曹光钺2.nm23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闫海军;陈明伟3.nm23在胚胎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J], 张媛媛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nm23-H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杜亚明;王天一;郑伟;王中彬;刘长军;苏鹏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nm23-h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张银文;杜亚明;王中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m23-H1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nm23-H1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刘志荣;杨湛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06(14)9
【摘要】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推测nm23-H1基因可能仅为转移相关基因的上游调节基因,它对肿瘤转移潜能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下游基因实现的.本文重点对nm23-H1的分子生物学、nm23-H1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组织病理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166-1168)
【作者】刘志荣;杨湛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腔口腔颌面外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腔口腔颌面外科,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3
【相关文献】
1.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J], 朱金明;余佩武
2.平足蛋白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宋燕珂;郭迎雪;孙莹;李峣;汪敏;赵丽艳
3.Src激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曾琴;聂敏海
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林花;李雨涵;王云娜;王勇
5.uPA、uPAR、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J], 赵茜;吴秋良;梁小曼;区穗芳;谢秀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黑素性皮肤癌中nm23-H1的表达和意义

非黑素性皮肤癌中nm23-H1的表达和意义
耿国军;刘林嶓;马长路
【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
【年(卷),期】2004(017)006
【摘要】目的探讨nm23-H1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非黑素性皮肤癌46例,nm23-H1阳性细胞数>30%的癌细胞为过度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基底细胞癌、无转移及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1.8%、65%及21%,其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m23-H1基因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403-404)
【作者】耿国军;刘林嶓;马长路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5
【相关文献】
1.MMP-2、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2、TIMP-1在非黑色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黄静仪;刘林蟠;张建文
2.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 [J], 田华;何荣国;武钦学;邬运学;张燕妮;黄葵;韦拔雄;廖红兴
3.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和受体2的表达 [J], 赵
绮;刘林嶓;李广帅;张晨
4.MMP-2、MMP-9及TIMP-2、TIMP-1在非黑色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 [J], 张红;邬时国;干亚丹
5.普通人群对非黑素性皮肤癌和光化性角化病的认知和态度 [J], Halpern
A.C.;Kopp L.J.;李政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204213; [修订日期]2004206215[作者简介]唐万忠(19692),男,硕士,主治医师。
人脑胶质瘤与转移瘤中nm232H1的表达及意义唐万忠1,孟庆海1,夏玉军2(1 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03 1 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摘要] ①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与人脑转移瘤中抑癌基因nm232H1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方法,观察6例正常人脑组织、1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与12例人脑转移瘤组织中抑癌基因nm232H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结果 nm232H1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高,而较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级)低,差异有显著性(F =44.895,q =7.409、4.839,P <0.01);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和复发性胶质瘤中nm232H1表达水平较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q =4.549~18.003,P <0.01)。
④结论 nm232H1在正常组织和低级别胶质瘤中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侵袭的作用,而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性胶质瘤和转移性肿瘤中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生、侵袭的作用。
[关键词] 脑肿瘤;胶质瘤;转移瘤;肿瘤浸润;基因,nm232H1[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0341(2004)0320206203EXPRESSION AN D SIGNIFICANCE OF nm232H 1IN HUMAN BRAIN G LIOMA AN D BRAIN METASTATIC CARCIN OMATA N G W an 2z hong ,M EN G Qi ng 2hai ,XIA Y u 2j u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changes of nm232H1in human brain glioma (HB G )and human brain metastatic carcinoma (HBMC )as well as the role of nm232H1in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tumors. Method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nm232H1was examined with SABC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six cases of normal brain ,18cases of HB G and 12cases of HBMC tissue sampl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tumor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level of nm232H1protein in normal brain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2grade gliomas (WHO Grade Ⅱ),but lower than that in high 2grade gliomas (WHO Grade Ⅲ).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F =44.895,q =7.409,4.839,P <0.01).The level of these protein in high 2grade gliomas ,human brain metastatic carcinomas and recurrent gliom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2grade gliomas and normal brain tissue (q =4.549-18.003,P <0.01). Conclusion nm232H1may suppress the prolifer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tumor cells in normal brain tissue and low 2grade glioma ,and ma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the tumor cells in high 2grade and recurrent gliomas as well as metastatic carcinoma.KEY WOR DS brain neoplasms ;glioma ;metastatic carcinoma ;neoplasm invasion ;gene ,nm232H1 胶质瘤是人脑中最常见的肿瘤,而随着近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人脑转移瘤(HBMC )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二者都具有高度的侵袭性。
人脑胶质瘤(HB G )和HBMC 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复发与许多因素有关。
nm23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
有研究显示,nm23能够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长时期相关联1;同时,亦有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nm23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作用2。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ABC 方法,检测了nm232H1在18例H BG 、12例H BMC 和6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人脑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及其来源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手术切除的HB G 病人肿瘤标本18例、HBMC 病人肿瘤标本12例作为实验组。
HB G 病人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为34~57岁,平均为48岁;其中星形细胞瘤Ⅱ级(WHO Ⅱ级)6例,星形细胞瘤Ⅲ级(WHO Ⅲ级)8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4例。
HBMC 病人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7~69岁,平均53岁;其中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7例,肾细胞癌1例,肺鳞状细胞癌1例。
30例病人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
另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收藏的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的左侧大脑中央前回脑组织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女各3例,均因非神经系统疾病死亡。
标本均经中性多聚甲醛液固定。
1.2 nm232H1染色及标记指数的测定采用SABC 法进行nm232H1免疫染色,兔抗人nm232H1单克隆抗体和SABC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以PBS液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
阳性细胞以胞浆或胞核着色为主,呈棕黄色或棕褐色。
利用V IDAS221型图像分析仪对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量进行半定量扫描分析。
40倍显微镜下扫描后计算其平均吸光度值。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 x±s表示,数据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2.1 nm232H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nm232H1在正常人脑组织(图1)、HB G(图2)和HBMC(图3)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
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正常人脑组织和低度恶性肿瘤细胞中nm232H1阳性细胞以胞核或胞浆着色为主,呈棕黄或(和)棕褐色;而高度恶性肿瘤或HBMC组织中nm232H1阳性细胞以胞膜着色为主。
2.2 nm232H1表达与肿瘤恶性度及组织学的关系nm232H1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级别HB G(WHOⅡ级)高,而较高级别HB G(WHOⅢ级)低,差异有显著意义(F=44.895,q=7.409、4.839,P<0.01);高级别HB G、HBMC和复发性HB G中nm232H1表达水平较低级别HB G和正常脑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q=4.549~18.003,P< 0.01)。
见表1。
表1 正常及脑肿瘤组织中nm232H1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A, x±s)组别n吸光度值 正常脑组织60.1365±0.0066HB GⅡ级60.1181±0.00923HB GⅢ级80.1609±0.00793△复发HB G40.1813±0.00463△#HBMC120.1560±0.01493△ 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F=44.895,3q=4.549~7.409,P< 0.01;与HB GⅡ级比较,△q=5.367~18.003,P<0.01;与HB GⅢ级组及脑转移瘤组比较,#q=13.976、10.463,P<0.013 讨 论同其他肿瘤一样,HB G与HBMC演进和异质性的根源是肿瘤细胞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通常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异也就是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基因及抑制基因的分子病变。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的正常存在基因,其表达产物具有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作用,且通过扩增、突变或重排等方式激活后形成癌图1 正常人脑组织中nm232H1的表达(SABC×40)图2 人脑HBG组织中nm232H1的表达(SABC×40) A:HB GⅡ级;B:HB GⅢ级;C:复发性HB G图3 人脑转移瘤组织中nm232H1的表达(SABC×40)基因,表达产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蛋白。
抑癌基因也是细胞内的正常存在基因,其表达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可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向恶性表型转化,但当其通过突变或缺失等方式失活后,则会成为致癌基因,促进肿瘤形成和发展3。
nm23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是由Steeg等在1988年首先分离出来的,其家族中常见的成员有nm232H1和nm232 H2两个,二者的cDNA序列88%同源2。
nm232H1表达产物为二磷酸核苷激酶(NDP K),参与体内三磷酸核苷的生成,通过影响微管聚合状态及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的代谢,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有人认为nm23基因在恶性HB G中的低表达可能是HB G浸润生长和自发种植转移的原因之一4。
在脑转移瘤中nm232H1表达呈低水平5,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
Sarris等6研究表明, nm23的表达在肿瘤早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肿瘤晚期或是转移灶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