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疗效随机对照研究翟小荣;王艳
【摘要】Objective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1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and randomized assign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core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cores, effect and 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Results All patients ifnished with the trial. Before treatment, the SAS score in bo th group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t[ (59.41±4.83) vs (58.95±5.04) ]. After treatment, the SAS scor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ifcant reduced than in control group[ (41.40±3.41) vs (63.87±4.48) ] (P<0.01). The SAS score reduced in experiment group [ (59.41±4.83) vs (41.40±3.41) ] (P<0.01), but increased in control group[ (58.95±5.04) vs (63.87±4.48) ](P<0.01). Before treatment, the SDS score in both group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t [ (58.50±4.81) vs (59.24±4.75) ]. After treatment, the SAS scor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ifcant reduced than in control group [(44.67±4.02) vs (65.23±4.08) ](P<0.01). The SAS score reduced in experiment group [ (58.50±4.81) vs (44.67±4.02) ]
(P<0.01), but increased in control group [(59.24±4.75) vs (65.23±4.08) ]
(P<0.01).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signiifcantly improved than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reduc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who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emotherapy, reduce the 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which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总结心理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1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各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足叶乙苷加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化疗疗效情况和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以评价心理护理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1±4.83)分vs(58.95±5.04)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3.41)分vs(63.87±4.48)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9.41±4.83)分vs (41.40±3.41)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95±5.04)分vs(63.87±4.48)分](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4.81)分vs (59.24±4.7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67±4.02)分vs(65.23±4.08)分](P<
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8.50±4.81)分vs (44.67±4.02)分](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24±4.75)分vs(65.23±4.08)分](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评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观察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4)。

结论心理护理
可以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化疗疗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14
【总页数】2页(P87-88)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疗;心理护理
【作者】翟小荣;王艳
【作者单位】陕西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院内科 710002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院内科 710002 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上皮内的嗜银细胞,属于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decarboxylation)瘤的一种,约占肺癌患者的20%左右[1]。

目前,对于SCLC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由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严重,远期预后较差,患者多合并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甚至发生拒绝治疗或自杀[2]。

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本研究对SCLC化疗患者心理护理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间在长安区医院治疗的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标准为:(1)按照《内科学(第7版)》[3]所列诊断标准经CT、磁共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SCLC的患者;(2)患者Karnofsky评分[1]≥70分,预期生存时间≥4个月;(3)患者自愿接受足叶乙
苷联合顺铂化疗。

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其它原发恶性肿瘤等可能对治疗造成影响的疾病的患者;(2)合并精神异常的患者;(3)合并本研究所用药物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本研究剔除标准为:(1)中途退出的患者;(2)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患者;(3)失访的患者。

180例患者中,男122例,女56例;患者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9.24±7.84)岁;患者临床分期[2]为:
Ⅱb期18例,Ⅲa期43例,Ⅲb期57例,Ⅳ期62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本研究已报本院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批准备案,所有入选患者对本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收益均已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足叶乙苷+顺铂方案进行化疗,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化疗毒性反应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1)一般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利于患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2)心理评估:通过观察患者行为、与患者进行交谈和焦虑自测量表(SAS)[3]、抑郁自测量表(SDS)[4]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3)制订心理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心理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指导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4)专项心理护理:对于焦虑的患者应了解导致患者焦虑的原因并进行解释,使患者认识到其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指导患者进行读书、看报、打扑克等游戏活动以放松心情,必要时可以给予镇静剂治疗。

对于抑郁的患者应多做积极的鼓励和暗示,使患者看到治疗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对疾病的恐惧。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比较2组患者化疗
4~6周期后SAS、SDS量表评分情况、肿瘤缓解情况和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以
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

患者肿瘤缓解情况采用Recist标准[4]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完全消失,且持续4w以上无新病灶出现视为完全缓解(CR);患者肿瘤长径总
和缩小超过
30%以上部分缓解(PR);如患者肿瘤长径增加超过20%为进展(PD);PR与PD之间为无变化(NC)。

患者化疗毒性反应情况采用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
分度标准[5]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有序列联
表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未出现剔除病例。

2.1 2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2组患者化疗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化疗后SAS、SDS较化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评分较
化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2.2 2组患者化疗疗效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

见表3。

2.3 2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急性毒性反应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4)。

见表4。

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nursing)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护患交流,应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6]。

研究表明,各种躯体
疾病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对于病程长、造成功能障碍和痛苦较大的疾病还会引起患者发生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

小细胞肺癌可引起咳嗽、咯血、发热、胸痛、声嘶、吞咽困难、胸水、上腔静脉阻塞、Horner综合征和异位内分泌等多种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加之化疗治疗周期长,毒性反应较
重,因此患者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7],如姚逸临等的研究表明,72%的化疗患者均合并一定程度的抑郁心态,50%的患者合并焦虑心态[8]。

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观察到,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患者化疗疗效情况和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心理护理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程颖,柳菁菁.小细胞肺癌转化研究的探索[J].中国新药杂志, 2012,21(17):2004-2008,2085.
[2] 姚逸临,李和根,刘苓霜,等.疏肝肺积方结合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肺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4):213-217.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134.
[4] 姚雪松,李槐.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标准—改良RECIST标准更可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3):177-179.
[5] 张翔,周郁鸿.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82-585.
[6] 肖宁,朱丹,肖水源.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373-376.
[7] 姚逸临.疏肝肺积方结合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
志,2012,15(1):27-33.
[8] 姚逸临,李和根,刘苓霜,等.疏肝肺积方结合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肺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4):213-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