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四部分 作文 第一课 稳拿基础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 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立意往往在审题之后进行。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学会 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 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 题目有关的几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 不紧凑的,考生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 华的东西就是写作的主题。具体的方法技巧有:
(1)审读材料的主题或材料中明示的话题。有标题的材料要认真结合材料审读 标题的含义,有的标题甚至直接指向作文的主题。
第二讲
第二讲 话题作文——挖掘要素审题法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即谈话的中心, 写作时,考生应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行文。相对于命题 作文、半命题作文而言,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的写作范围更广泛,构思、立意更 自由,更有利于考生在写作时张扬个性、抒发情感。近年来话题作文很受河北中考 作文命题人的青睐。写好话题作文,审准题、明立意至关重要。
第一讲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已经完成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的过渡。材料作文,即出 题者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按要 求写作的一种文题类型。它要求考生必须关注生活,具备符合时代特色的视野、思 想和观念,具有独立的辩证的思维品质,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 回家的话了。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薛谭跟随秦青学习唱歌的故事。审题时,可以对材料进行多角度 分析。如从薛谭的角度,听了秦青的歌声,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 习,据此可以提炼出“学会倾听”“知错能改”“学无止境”等观点。从秦青的角 度,面对薛谭的骄傲自满,秦青没有粗暴干涉,而是以自身的才华来影响薛谭,让他 心悦诚服,据此可以提炼出“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等观点。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分 作文
第一课 稳拿基础分
——审题、立意有妙招
目录(河北·中考 )
教材说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第二讲 话题作文——挖掘要素审题法 第三讲 半命题作文——突破限制审题法 第四讲 命题作文——紧扣题眼审题法
拓展延伸
教材说
教材说
教材说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 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 章结构。
(2)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锁定写作话题。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结尾和 议论抒情等点题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甚至给出的某些词语的若干种解释,这些往往 也提示了写作的方向。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3)从多则材料中归纳共同的写作话题。如果作文题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那么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求同存异”的方法提炼出各则材料的“同类项”,从 而归纳出作文的话题。如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题材料: 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品读两则材料,不难提取出其共同的话题——习,考生可根据这一共同话题,确定能 写出新意的立意。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4)从隐晦的材料中解读出寓意或主题。采用了故事或寓言作为材料的作文题,有 的直接给出了寓意提示,考生据此确定写作主题即可。有的则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读、 提炼,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如2020年黄冈中考作文题材料: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 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 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震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通过审题,考生可明确材料所传达出的主旨和命题意图,由于材料本身的含义 是由考生本人领会出来的,故会存在理解上的多样性。中考作文题,通常有一个核 心立意点,若理解偏差可能会导致作文跑题。下面将围绕“如何审题”为考生指点 迷津。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一、准确领悟题旨 一般来说,所给材料表面意思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
材料作文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个部分。材料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 限制性,又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还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 理等综合阅读的能力。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材料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多元、文题开放、材料多样、提 示明朗四个方面。就所给材料而言,内容一般包括寓言故事、社会事件、教材延伸、 逸事典故、诗文歌词、名言格言等。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给出两则材料,其中材料 一是“习”的意思,材料二出自统编教材课文《<论语>十二章》。材料的审题难度 不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生写作的束缚”,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第一讲 材料作文——挖掘内涵审题法
二、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从材料中捕捉到的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
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 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考生一要根据自己的写 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 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 主题、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有价值的方面 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 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化大为 小、以小见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 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