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沟博物馆观后感15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寿沟博物馆观后感150字
当我参加完福寿沟博物馆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福寿沟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非常的科学,让我感叹道古人的智慧。
一、根据老城地形,划分排水区域,形成干渠与支沟清晰、纵横行曲、条贯井然的排蓄水网络系统。
赣州老城排水防涝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个子系统。
文清路以东区域,即老城区东南部分的雨水由福沟收集,通过老城东南角闸口排入贡江;文清路以西区域,即城西北部分的雨汇入寿沟,排入章江。
同治八年(1869年)政府对福寿沟进行了疏通和治理,并绘制了福寿沟的地图,经维修后的福寿沟总长12.6公里,排水面积约3平方公里。
二、福寿沟由明渠、暗沟和闸门组成,设计科学合理。
根据人口、建筑分布密度以及不同地段功能,布置沟渠。
一般存繁华地段、人口活动频率高的区域设置暗沟,在边缘区采用明渠排水。
暗沟多为矩形断面,砖石拱形结构,断面尺寸较大。
据历史文献记载,暗沟“广二三尺、深五六尺,以砖,复以石”。
经对现存福寿沟测量,其尺寸基本与志书上记载一致。
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
三、砖石城墙下设置水窗闸门,起到防洪排水双重功能。
老城区两面临江,福寿沟的排水口直通章贡两江。
汛期时,两江水面高于城区,洪水
顶托,城里的水不仅排不出去,江水还会倒灌进城中,极易形成水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彝又在福寿沟的出水口处设计建造了12座水窗闸门,即“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
福寿沟出水口水窗闸门的门轴装在上游方向,视江水消涨自动关启。
当江水低于福寿沟的水位时,沟渠中的水力就会自动冲开闸门,泻入江中;而当江水高于福寿沟的水位时,江水就会关闭闸门,防止江水倒灌进城内。
例如,十二水窗闸门中的度龙桥闸口宽4米,高2.5米,沟渠中的雨水进入水窗时,流速增大了2至3倍,水窗沟道坡度达4.25%,比一般下水道的坡度大4至10倍,强大的水流即可冲开闸门,将沟渠中水、泥沙以及一些漂浮物一同排入江中。
这让我不由的惊叹古人的智慧,让我更加的崇拜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