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龟鳖养殖病害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3
一、三圈理论三圈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者创立的关
于领导者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工具,且得到广泛运用,其中之一就是将该理论运用到龟鳖养殖病害防治中。

在防治过程中,人们发现养殖动物是否发病与这三个因素紧密有关。

①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致病菌,也包括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等。

②水环境,其中还包括底质环境、植被生态环境等。

③龟鳖本身的抵抗力、抗病力,即教科书上说的免疫力。

只有当养殖环境中有太多的病原微生物,又赶上水环境不好,再加上养殖动物抵抗力差,即三个圈在运动中形成了一个交集,而且这个交集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和强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养殖龟鳖才会发病。

二、破解误区
传统上人们一直把病原微生物当作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中心。

按照致病性划分,微生物分为非致病性和病原微生物,其中病原微生物为少数,它主要由病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等组成,而且还是动态的,随着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它会发生遗传与变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特效药物研发一直滞后,这就决定了防治的难度。

过去,人们更多的时候把眼睛盯在养殖龟鳖本身上,主要观察其症状、研究其病原,甚至希望一剂见效,而忽视了其他两个方面即致病条件,例如水环境和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但没有防治住病害,反而造成药源性污染。

实际情况是,获得健康的龟鳖苗种已经不难,除非种质退化变差,很多的病害都是因为水环境恶化和投喂不当造成营养不良以及抗病力低下的结果。

三、正确认识
将死亡划分为正常和非正常,其中龟鳖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虽然主要是病死即因患病而死,或缺氧窒息而死、药物毒死,但是病害本身也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主要是水环境恶化以及养殖龟鳖抵抗力低。

龟鳖粗生、易养,就当其免疫力差,抵抗力弱,这也是长时间不耐恶劣环境导致的结果。

哪怕是人们常说的烈性病毒之类,大多数是条件致病性的,它发作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养殖龟鳖生活环境差了,水产养殖龟鳖免疫
力弱了。

也就是说,它们想呈现威力,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水质
恶化了,有毒有害物质理化指标值高了,病原微生物多了,养殖龟鳖抵抗力弱了,才会导致其发病。

龟谚:九分环境一分养。

把眼睛盯在水环境和饲料投喂管理上,应该就能提高龟鳖养殖成活率和成功率。

四、实际操作
按照水产养殖基本原理,水环境主要是由氧、菌、藻、底四大因素构成。

如果想把自己的水产养殖搞好、有效益,如果仅限于养成、即投苗之后,此时人们能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项:①加强增氧能力,例如微流水即滴水,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给养殖龟鳖动物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

②改善水环境,这应该是主战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定期泼洒益生菌和绿藻类适当去调水,保持水体水质的稳定。

③定期改底,底质优劣好坏影响水质环境,通过定期物理清淤、化学解毒、生物调养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实现底质环境优良。

④开展科学投喂,内服保健品,增强免疫力。

在全面均衡饲料营养条件下,通过内服调理肠胃保肝护胆的营养增强制剂达到,其中食疗在该领域可以大有作为,这是因为营养重在修复,中医重在调养,而西医重在控制,可以由里到外全面强化其抗病力。

五、结论
“大病不大治,小病不用治,没病要用药”。

大病不大治主要是指此时不施药,只做三件事,增氧、应激、解毒;小病不用治,停料、改底就好了;没病要用药,是指内服保健营养品少不了。

如果平时注重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常改良底部环境,常服营养和免疫增强剂,养殖龟鳖自然少生病,而且养出来的龟鳖产品就会生态健康和优质安全。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
邮编510000
佛山市顺德区水产商会陈耀根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