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的出处和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戈待旦的出处和典故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晋那会儿,国家虽然表面上还管着中原大地,但里头已经是乱糟糟的,跟一锅粥似的。
外头有游牧民族时不时来骚扰,里头呢,也是各种问题一大堆。
就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出了两位牛人,一个叫刘琨,一个叫祖逖。
这俩哥们儿,那可是铁哥们儿,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刘琨,山西太原人,家里头有来头,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家伙,不光文采好,写得一手好诗文,那文章读起来,悲壮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而且,他还熟读兵法,武艺高强,简直就是个文武双全的主儿。
祖逖呢,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也就是现在的保定市涞水县那块儿。
祖逖这人,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经常帮助穷苦人,所以在乡里头威望老高了。
这俩哥们儿,从小就有大志,立志要报效国家。
他们不光文章写得好,还都喜欢练武,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
那时候,国家乱糟糟的,他们俩一谈到国家局势,就激动得不行,经常聊到半夜三更的。
有一天晚上,他们又聊上了,聊着聊着,刘琨就犯困睡着了。
祖逖呢,还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中,睡不着。
突然,荒原上传来了雄鸡的啼鸣声,祖逖一听,嗖的一下就跳了起来,一脚就把刘琨给踹醒了:“听,这鸡叫声多带劲啊,快起来练剑!”于是,两人就拿起剑,跑到高坡上,开始比划起来。
从那以后,他们俩就养成了个习惯,每天只要听到鸡叫,就立马起床练剑。
这习惯一坚持就是好几年,两人的武艺也越来越高强。
刘琨对祖逖的爱国热情特别佩服,他在给家人的信里写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经常是枕着兵器睡觉,一直等到天亮,立志要消灭敌人。
我还常常担心祖逖比我先起来练兵,结果他还真走到我前头去了!”
这就是“枕戈待旦”这个成语的由来。
它说的就是刘琨那种时刻准备战斗,连睡觉都不放松戒备的精神。
这种精神,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随时待命,随时准备上战场”。
想想看,那时候的刘琨和祖逖,他们心里装的是国家,是百姓。
他们知道,国家危难,匹夫有责。
所以,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这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咱们现在虽然不用上战场打仗了,但“枕戈待旦”的精神还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咱们都要有这种时刻准备、随时待命的精神。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从容不迫,勇往直前。
所以啊,朋友们,让咱们都向刘琨和祖逖学习吧!学习他们那种“枕戈待旦”的精神,为了咱们的理想和目标,时刻准备着,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