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少数
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文化融合的趋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
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困境
1.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文化认同偏移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往往会
忽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出现文化认同偏移的现象。
许多学生更加倾向于学习主流文化,而
忽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导致了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民族文化课程设置不合理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进行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时,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有的
学校将民族文化课程设置在非主修课中,学生学习的时间较少,导致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不
够到位。
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民族文化课程,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3.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现代化手段
传统的民族文化课程传承方式比较古板,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和方法。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不高,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
少数民族地区
的高校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限制了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和发展。
二、出路
1.加强学生文化认同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观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民族文化节,组织
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2.合理设置民族文化课程
针对民族文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应重新思考和调整课程设置,将民族文化
课程纳入到主干课程中来,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时间。
学校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课
余时间,开设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和培训课程,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3.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民族文化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学校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
体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
养和引进一批擅长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4.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民族文化课程的
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节庆活动,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课程的传承虽面临困境,但也有出路。
通过加强文化认同
教育、合理设置课程、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民族文
化课程的传承质量,使之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文化
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文化课程能够得到
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