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市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间.或(jiàn)驯.熟(xùn)忖度.(duó)否.极泰来(pǐ)
B. 敕.造(chì)悚.(sǒng)然迁谪.(zhé)悄.无声息(qiāo)
C. 内帏.(wéi)盥.(huàn)洗歆.(xīn)享穿红着.(zhuó)绿
D. 韶.(sháo)光榫.(sǔn)头朱拓.(tuò)踌躇.(chú)满志
2. 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蠕动仓皇荸荠玉枕纱橱
B. 窈陷籼米倡妓长弘化碧
C. 畏葸牲醴湮没嘻嘻钓叟
D. 狗彘暮霭斑驳舞榭歌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 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附近发生爆炸发生后不到1小时,中国留学生便接到了学校短
信,之后电子邮件、电话、微信、微博等通讯和社交工具问候与祝福就不绝如缕
....。
B. “4月20日”雅安7级地震,有近200人遇难,近万余人受伤,余震近千次,150
余万人受灾。
看到这一组组耸人听闻
....的数字,无数同胞的心被牵动撕扯着。
C. 近日关于微信收费的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
....,而腾讯与运营商之间的博弈也分外令人关注。
而正在这个时候,腾讯却“祸起萧墙”了。
D. 凤凰古城收“进城费”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为平息舆论压力,风凰古城官方和负责
旅游开发的公司相继回应质疑。
但无论辩解理由多么冠冕堂皇
....,都难以抵消公众的抵触情绪。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争议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B.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相当于6万亿英里),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 辩论首先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正确把握辩题的内涵,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材料,找好论据。
D. 文学作品的续写和改编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 据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11月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1月国内汽车市场一扫前几个月的阴霾,各大车系品牌车销量普遍上涨。
B. 住建部副部长近日在第七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培训暨派遣会上讲话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一天天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
C. 尽管库克特别强调iPhone销售业绩超过预期,但第三方数据显示,苹果手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已下跌至15%,而平板电脑的份额也从68.2%下降至50.4%。
D. 新修订的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颁布一周来,引发广泛关注和持续热议。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对网上一些热点问题答疑释惑。
6.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指的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史鼐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薛家。
(《红楼梦》)
B. 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
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
(《堂·吉诃德》)
C. 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但巴黎的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高老头》)
D.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家里,与他的女儿结下情谊。
但大卫对律师雇用的一个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科波菲尔》)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褒贬分明的谥号
什么是谥号?这是在皇帝制度下(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当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和有“忠勇义烈”之举者死后,由朝廷或私家给予的盖棺定论性的称号。
诚如《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
对位尊者或贤者死后给谥号,是皇帝制度下礼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在《礼记》规定得很清楚。
其《曲礼下》言,诸侯死后将要出葬时,“言谥曰‘类’”,就是说,其手下或亲人应当向天子请赐谥号,这叫做“请类”。
《檀弓上》也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
周道也。
”大意是:幼儿时取名,行冠礼时取字,50岁以后则以“伯、仲”等字词来称呼;至于死后则要给以谥号。
这些都是周朝礼制所规定的。
那么,谥号究竟起于何时呢?《逸周书·谥法解》说:“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这就是说,谥号这种制度起于周初开国功臣周公与姜太公死后临葬之际。
而《世本》则干脆说,周公旦、太公望“制谥法”。
清人方苞《谥法》也说:“周公所以因而作谥法也。
”今人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对此亦持肯定意见,称开创中国谥号制度者“不能说是别人,只能归之周公。
这是他为巩固周政权而制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
对此,王国维认为:“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
……谥法之作,其在宗周共、懿以后乎!”(《观堂集林》卷十八《通敦跋》)王国维的意思是说,谥号制度当起于西周中后期。
郭沫若则在王国维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西周至春秋现今知道的历代周天子、诸侯国国君的谥号,不是生号(活着时就有的称号)便是后人的伪托。
所以,“谥法之兴,当在春秋中叶以后”,甚至“当在战国时代”;因为那时学者“惯喜托古作伪”,《逸周书》就是战国时学者“伪托之结晶”,而《谥法解》乃“其结晶之一分子也。
”(《金文丛考·谥法之起源》)另有一些学者如吴静渊、屈万里、黄奇逸、袁庭栋等,则认为谥号制度当滥觞于殷商而通行于周。
对此,笔者也是赞同的。
在皇帝制度下,君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则由皇帝赐予(也多经礼官议定)。
一般来说,谥号是对死者一生行为的一种肯定性的评判,目的是为在世者及后人树立一种德行的榜样。
这一点,在《礼记·表记》里讲得也很明白: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
”
(《文史杂志》2012年6期)
7. 下列有关“谥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号是由朝廷给予的盖棺定论性的称号,是皇帝制度下礼的重要内容。
B. 谥号不仅可以赐给帝王后妃,也可以赐给文武百官,但一般百姓则没有。
C. 谥号是对死者一生行为的一种肯定性的评判,大多由礼官议定。
D. 赐谥号的目的是为在世者及后人树立一种德行的榜样,故谥号都是褒扬性质的。
8.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逸周书》认为谥号制度起于周初开国功臣周公与姜太公辅政在位之时。
B. 清人方苞与金景芳均认为谥号制度起于周公,这与王国维的观点相同。
C. 郭沫若认为战国学者喜托古作伪,谥号在战国时才兴起,西周时则没有。
D. 袁庭栋认为谥号制度是从商朝就开始有的,周时已大量存在。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谥号制度能提醒人们要赢得大家的尊重,在世时就首先要严格约束自己。
B. 谥号制度对希望死后不背骂名、有个好名声或希望能流芳百世者,是一个有力的鞭策。
C.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谥号制度,也是一种法治约束机制。
D. 谥号制度之所以能得以延续下去,是与儒家“修、齐、治、平”的观点基本相符合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即雁荡山)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
”余谨识.之。
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
曰:“南北殊路矣。
”心为缺然。
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
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
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
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
”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
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
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
”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
石洞隆然,叩之应声。
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
仙榜岩雉堞横排,可书数百姓名。
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
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
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
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
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
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
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袁枚文选》)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谨识.之认识
B. 余遂绝.意于游断绝
C. 家僮肩.行李用肩扛
D. 而世事之舛.如是违背、抵触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亚父者.,范增也
B. 旸谷为.溪水所啮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非具生纸以.名通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我之.当游仙都月出于东山之.上
12. 下列都属于作者能够实现游仙都峰原因的一项是()
①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②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
③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④已至其家,折塈张饮
⑤然仙岩咫尺可游⑥具生纸以名通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
(4分)
(2)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
(4分)
(3)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4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清·顾春
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
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予怀。
天一涯,水一涯。
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
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
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
(1)“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4分)
(2)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15. 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郎才气。
(辛弃疾《水龙吟》)
(3)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4)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5)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塬上风景
银笙
陕北的地形复杂多样。
一山有一山的风姿,一水有一水的身形。
论起最妙处,当数“塬”。
塬是陕北南部的特有地形。
指的是山上的平地。
北部的山是浑圆的,走上山顶也就是下山的起点。
而塬,是爬上山后竟是平展展的地,尽管塬的两边都有沿,在塬上行走,如在平原上一般。
大的如洛川塬、羊泉塬,长近百里,宽也有一二十里。
小塬则三五十里不等。
塬的年龄比起山的年龄似乎要年轻一些。
据说,远古时期黄土高原是一片大海,随着地壳的变迁,水退了,高原露出了水面。
由于水无休无止地冲刷,时间长的,变成了一座座山;时问短的,保留下塬。
但不管山或塬,它的形成都不能以世纪来计算了。
塬上好风景。
它不像山,给人的是一个狭小的空间。
走在山中,总有一种压抑感。
站在塬上,极目远望,无遮无拦。
若是夏天的傍晚,一天的火烧云变来变去,你看得是那么清,那么细。
塬似乎离天近了许多,一天的云锦和五彩的塬连成一体,你分不清那儿是天,那儿是地。
若是秋夜,蓝蓝的天是那么开阔,一天的星斗闪闪烁烁,你觉得天是那么遥远。
凉风从塬上刮过,若仙风拂面,如入苍穹,你感到了舒畅,感到一种旷古的美。
塬也是很古老的,古老到驮不动历史的重负。
多少美丽的传说给塬镀上了光彩,光轩辕黄帝就不知赋予人们多少想象。
黄帝是我们民族的祖先。
古塬上的黄帝陵埋下华夏子孙多少寄托?塬下的黄帝庙香火繁盛了两千多载,但居然没有一尊黄帝的塑像!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人们无法塑造?还是因为那时缺少先进技术无法为黄帝照相、绘画?
去年重阳节,在古塬上举行了盛大的祭祖活动。
节目中有一个先民祭祖的演出,让我心灵发生了长久的震撼。
先民祭祖,也当是原始部落时期。
先民们穿着草叶制作的衣服,虔诚地边舞边拜,表达了先民对黄帝的崇敬。
尽管他们的表演不是高超的,但总模拟了一个原始的仪式,展示了先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几分钟的表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时不时眼前便浮现出演出时的情景。
古塬与黄帝连在一起,足证明塬的古老了。
古塬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说许多古老的故事。
传说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一古脑地跑到古塬上。
他在前边跑,王莽在后边追。
塬畔上突然遇见一片酸枣林。
酸枣树上长满浑身刺,每根刺的下面还长着弯钩。
刘秀走一步,弯钩把他的衣服钩一下,速度大大减慢。
眼看追兵已近,他口中喃喃念道:酸枣林啊酸枣林,如能救我刘秀一命,我让这塬上的酸枣树都不长钩。
这一祈祷感动了上苍,酸枣树的弯钩突然一下子都掉了。
直至今日再没长出弯钩,这是古塬上酸枣树和其它地方的酸枣树的最大差别。
刘秀跑上古塬后跑的更快了,可追兵也快了。
塬上无遮无拦,他人困马乏。
正在走投无路时,看到一个农夫正在犁地,他翻身下马,让马向前跑去,他躲在犁沟中。
追兵从身边跑过了,并没发现刘秀。
刘秀拣了性命重整旗鼓,终于夺得了东汉江山。
被岁月剥蚀得比较长的小塬,也都是一部浓缩的古今风景。
或站立着一座古塔,或保留着一座古寺。
那塔那寺讲说了多少或喜悦或凄凉或悲壮或绵软的故事,只有叩响它们的心扉才会畅出历史的河流。
塬上好风景。
踯躅在塬上,那田土与往日大不一般了。
宽大叶子的烤烟一株株地从塑料地膜下长出来,迎风挺立,抖起了新的威风。
那一片片苹果园,吸收了高原的阳光和雨露,把特有的滋味甜遍了神州大地。
那高高的杨树林伸开巨大的臂膀,把高原画成一个个方阵,变成美丽的图画。
破窑洞被新的楼房所代替。
夜晚来临的时候,塬上是另一风景:千万支烟囱中放出袅袅的炊烟,渐渐黯淡了天空、黯淡了塬面、黯淡了人影。
只有小城里灯火通明,像是亮亮的航标,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人们步入甜甜的夜生活。
塬整个儿隐没了。
只有灯火正红。
(选自《光明日报》)16. 文章的标题为“塬上风景”,根据全文分析,“古塬”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7. 文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王莽追杀刘秀的故事,你认为这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分)
18. 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作者由塬上风景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 与山给人的是一个狭小的空间的感受相比,开阔平坦是塬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塬上人们不会感到压抑。
B.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水无休无止地冲刷黄土高原后形成了一道道塬,登上塬,人因此会感到一种旷古的美。
C. “千万支烟囱中放出袅袅的炊烟,渐渐黯淡了天空、黯淡了塬面、黯淡了人影”,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对塬的污染的担忧与不安。
D. 塬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说许多古老的故事,这不仅说明塬的人文色彩浓厚,而且表明了塬的历史十分的悠久。
E. 作者以“只有灯火正红”一句收束全文,既是对当今塬上风景的描绘,也是作者对塬的情感的含蓄地表达。
六、(15分)
20. 把“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改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要求:(1)描写自然界的梨花。
(2)以梨花为重点,写出梨花的某一两个特点。
(3)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
七、(50分)
2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商人运载一车货物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下陷,怎么拉也转动不起来。
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给他们每人一些钱,让他们帮忙把货车拖上大路。
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
众人喊了半天号子,然而,货车始终没有驶离原地。
商人看到有人只是出工不出力,决定改换一种方法,按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这些人中有两个爱耍滑头的,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夸张,以表示自己使出了最大的力气。
而真正卖力的农夫,头都埋在胸前,两腿蹬直,向前拉车,货车终于驶出了这片松软的土地。
商人依照观测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两个耍滑头的只分到很少一点钱。
他们质问商人:“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吗?”一个说。
“或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另一个说。
商人说道:“我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也没有听你们的号子,我只注意你们走过的脚印。
”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人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正常走过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了土地上。
请你仔细分析材料寓意,选准角度,提炼中心,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