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设计应体现“三关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设计应体现“三关注”
摘要: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中应首先考虑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感受文章作者的人格魅力,并且要跟学生说明、说透,这将对文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设计关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6(c)-0099-0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旦设计不好,就会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

我们习惯上以“读”来串联整个教学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应该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呢?笔者认为不妨把关注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关注作者及写作背景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这句话是说:只有了解古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为人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

这种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知人论世”作为我们解读一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前提。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从“作者——作品”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意
念情感、思想境界,然后把握作品的意蕴及其写作意图,最后对语言表达做出评价。

它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可以让学生在赏析文章时有的放矢,不至于偏
离文章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向。

比如:引导学生了解了孟子的“仁义礼智”,就会很容易把握《鱼,我所欲也》中对“本心”的理解;了解了陶渊明的洒脱不羁的性格,学生就很容易了解《五柳先生传》中那个自得其乐的人物形象;了解了范仲淹的满腔热情,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岳阳楼记》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中应首先考虑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
灵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感受文章作者的人格魅力,并且要跟学生说明、说透,这将对文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关注文本
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应该是字词的释义,特别是虚词的意思、词类的活用和特殊的句式这些和我们现代汉语用很大距离的文言知识要点。

因此,关注文言文文本,首先应当关注文言知识的积累。

我们现在不提倡传统的“串讲”,即教师逐字逐句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

一节课下来,学生疲倦,老师更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学
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当好“主角”。

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我们不能取而代之。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愿望,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心理,把这种“串讲”的权利放给学生,教师帮助学生提前设计好一份“预学案”,让学生自己对文言知识进行课前的归纳总结。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预学的舞台,教师只做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强调即可。

甚至我们还可以把“预学设计”的权利也让给学生。

我们不能小觑了学生的能力,他们可能会比我们想的还要细致、全面。

在他们的自主活动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发现,学生自主解决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已经由“学会”变为“会学”,甚至“乐学”。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重文轻道”的现象,认为只要疏通了文意就可以了,殊不知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是浑然一体的,疏
通文意的最终目的还应是对文章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梳理、评价。

此外,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色等也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和文本互动的几个角度。

此时,我们不妨引入“写”的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对文章进行扩写、续写、改写,或有感而写或对课文写作知识及素材应用的写,并且要在设计中将必要环节主次分明的体现才行。

3 关注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不乏千古绝唱。

教授文言文,重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文化传统的东西,还应让他们传承和弘扬,使学生在与古人的沟通中得到语言的积累,
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启迪。

文言文不像现代文一样贴近我们的生活,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可以和我们的思想走进一片没有阻隔的天空。

在与作者和文本对话完成后,应指导他们再次与自己对话。

例如在学习完《岳阳楼记》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能否像范仲淹一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呢?能否拚弃凡事先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狭隘思想呢?能否自
觉的承担起为振兴祖国的重任呢?
学生关注自己,就是对文中思想进行的评价,就是种思想的升华,
这一环节是任何教学都不可缺少的。

学生对文言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就是他们不知不觉走进材料的过程,就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

优秀的文言文就是美的情感,通过创造性的阅读与体验式的阅读,将文言文中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
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

由此可见,文言文的教学设计是“作者——文本——学生和教师”三位一体的整合的过程,只有充分、全面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以此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爱上文
言文学习,使文言文的教学绽放活力与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