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抓实就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川:抓实就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青川县人社局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1页(P49)
【作者】青川县人社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2018年以来,广元市青川县着眼贫困群众致贫根源,探索实行“四个三”工作模式,着力在“四个精准”上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奔小康,助力乡村振兴。
“三项”核查,精准掌握群众需求
一是入户调查,确保台账建设精准。
瞄准全县9826户贫困家庭17247名贫困劳动人口,进村入户再核查、再识别,让全县就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入库精准。
二是专项排查,确保对象锁定精准。
及时更新完善“就业创业精准扶贫管理”台账,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异地搬迁贫困户、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排查,并在台账上进行标注。
三是全面普查,确保服务管理到位。
对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数量、就业能力、技能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并组织实施。
目前,已针对性建立17247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贫困人口就业帮扶台帐。
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引导培训。
依托青川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羊肚菌等特色种养业,开展引导式技术培训,着力引领贫困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提升创业成功率。
同时,组建农林、科技等专家团队和3000余名擅长木工、泥工、焊工、刺绣等手艺的“土专家”“田秀才”,采取“1+1”“1+N”结对帮带模式,定期开展“坐诊式”指导服务,为贫困群众解疑答难、问诊把脉。
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精准培训。
根据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的现实需要,上门入户征求意见,共同制定学习“菜单”,精心组织培训资源,量体裁衣开展培训。
先后开展厨师、焊工、电工、家政、挖掘机驾驶、餐饮服务等市场需求的工种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
三是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体验培训。
依托高校和优质企业、创新创业个体、乡土人才等资源,组织贫困群众开展体验式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学习典型做法,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发展信心,助力增收脱贫。
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体验培训学习12期600余人次。
“三项”计划,精准推进就业援助
一是实施“春风行动”计划。
开展专项招聘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有力的就业援助服务,先后组织搭建供需平台招聘活动20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1700余个,6567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2231名。
二是实施“扶贫送岗”计划。
坚持每月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适时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并将招聘会开到贫困乡镇。
三是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
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建立对接关系,制定扶贫专场招聘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等项目实施方案,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劳务协作联络站。
浙江省湖州市还出台了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十二条具体措施,在交通、就业、探亲、租房等方面给贫困劳动者予以补贴,鼓励贫困劳动者到湖州企业就业,劳务协作机制有效建立。
一是“带动式”安置,给脱贫者“造血”。
出台就业扶贫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暂行),对贫困劳动力创办实体进行奖补,并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补贴30余万元,带动280余名贫困劳动者自主创业。
同时打造双创空间、三锅、木鱼3个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带动周边乡镇120余名
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目前承接各类手工订单30万件,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
二是“激励式”安置,给脱贫者“活血”。
制定就业扶贫基地(车间)认定及奖补办法,充分发挥奖补政策导向,择优认定了四川中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川县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等31家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全力打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孵化基地)1个、返乡创业示范园4个、就业扶贫示范村7个,先后鼓励吸纳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375人,按照定额奖补与一
次性奖补相结合的方式兑现就业岗位奖补资金54.3万元。
三是“兜底式”安置,
给脱贫者“输血”。
因村制宜开发出保洁绿化、治安协管、村道维护、交通管理、地质灾害监测、护林防火、劳动保障协理员七大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贫困户中的残疾人、低保家庭成员、异地搬迁人员996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确保特殊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