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及寓意解读(上课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及寓意解读(上课用)
第一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及寓意解读(上课用)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及寓意解读: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
2.《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
3.《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4.《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
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5.《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6.《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
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这就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7.《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
如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对青蝇一样的势力小人十分厌恶,虽无可奈何而又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抒发了自己在烦恼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怀。
8.《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后庭遗曲》,相传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乐曲,后人视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面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
9.《凉州》,也称《梁州》,原是凉州民歌,唐玄宗时的西凉都督郭知远进献给朝廷。
当时的演出遭到许多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
如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将唐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10.《桃叶歌》《竹枝词》,《桃叶歌》本是晋代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后用以表达美好的爱情;《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声调婉转动人,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表达的多是怨苦之情。
如刘禹锡《堤上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诗人巧妙地借当地人民爱唱的民歌,表达了自己遭贬谪、受打击的无限怨情。
11.《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诸葛亮躬耕归隐时曾以本曲吟咏“二桃杀三士”故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如刘克庄《汉宫春》:“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作者借诸葛亮好吟
《梁甫吟》故事,以示躬耕归隐之志,并寓有忧谗惧祸之意。
12.《何满子》:是唐代歌唱家何满临刑时制成的歌,他被玄宗皇帝赐死前作歌以赎死,终不得免。
所作之歌声音凄惨,催人泪下。
白居易作《何满子》诗一首:“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首歌后来就起名《何满子》,广为传唱。
如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表达了宫女被夺去幸福和自由的怨情。
13.《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14.《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15.《黍离》----相传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乃赋《黍离》之意,后用“黍离”表达亡国之痛。
16.《阳关曲》----阳关:古关名。
今甘肃敦煌西南。
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第二篇: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读
古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这些乐曲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表达出诗人特定的情感。
因此,了解诗中常见的乐曲名对欣赏古代诗词是很有帮助的。
2002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即就此命题:(2002年全国)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
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
如果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义。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进行简要解说:《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曲勾起了征夫的离愁,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又因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而不能,离情更苦。
《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诗中“关山”即《关山月》曲调,诗人借此表达了征戍者的离家思归的别情。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此句只用《行路难》一曲就表现了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将士们行军的艰苦。
《霓裳》:唐代著名乐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称。
本传自西凉,经唐玄宗润色修改而成,是演奏难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里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杨贵妃后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
后多指美妙的乐曲。
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六幺》,唐代著名乐曲,也称《灵要》《绿腰》,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如欧阳修《浣溪纱》:“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觥筹交错的场面,词人沉醉其间的神态跃然纸上,其中也暗含了词人借嗜酒耽乐以排遣苦闷的感慨。
《梅花落》,简称《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诗中运用时多作双关,既指梅花飘落,又指梅花落曲调。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同时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这就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阳春》《白雪》,古琴曲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后用以指高雅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文艺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的才能出众。
如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对青蝇一样的势力小人十分厌恶,虽无可奈何而又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抒发了自己在烦恼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怀。
《玉树后庭花》,又称《后庭花》《后庭遗曲》,相传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反映宫廷淫靡生活的乐曲,后人视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中多用来讽刺统治者沉湎声色、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面对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
《凉州》,也称《梁州》,原是凉州民歌,唐玄宗时的西凉都督郭知远进献给朝廷。
当时的演出遭到许多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
如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将唐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桃叶歌》《竹枝词》,《桃叶歌》本是晋代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后用以表达美好的爱情;《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歌,
声调婉转动人,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表达的多是怨苦之情。
如刘禹锡《堤上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诗人巧妙地借当地人民爱唱的民歌,表达了自己遭贬谪、受打击的无限怨情。
《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诸葛亮躬耕归隐时曾以本曲吟咏“二桃杀三士”故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如刘克庄《汉宫春》:“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作者借诸葛亮好吟《梁甫吟》故事,以示躬耕归隐之志,并寓有忧谗惧祸之意。
《何满子》:是唐代歌唱家何满临刑时制成的歌,他被玄宗皇帝赐死前作歌以赎死,终不得免。
所作之歌声音凄惨,催人泪下。
白居易作《何满子》诗一首:“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这首歌后来就起名《何满子》,广为传唱。
如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表达了宫女被夺去幸福和自由的怨情。
三叠阳关【汉语解释】:即《阳关三叠》。
琴曲。
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
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
后泛指送# 即《阳关三叠》。
琴曲。
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
古诗文中鸟的意向
鹃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魄等。
《华阳国志·蜀志》载:“古有蜀王杜宇,号望帝,后禅位出奔,其时子规鸟鸣,蜀人思念杜宇,故觉此鸟鸣声悲切。
”也许因此,人们总是把杜鹃声与“悲伤”、“思归”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来未抵人间离别。
”词人用杜鹃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伤感之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声声,仿佛呼叫着“不如归去”,然而,迁客却仍要远行,这是令人何等的伤情?
作者正是借子规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愁心。
表达了对友人受贬的无限同情。
燕成双成对的燕子,总使人想起团圆或离散。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时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而最让人伤感的,莫过于像燕无家可归一样,成了无根之人。
南唐后主、亡国之君李煜,眼看燕子归来,和泪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句。
鸿雁是大型的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如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 赵嘏《长安望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秦观《减字木兰花》:“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 鹧鸪鹧鸪,在古人眼里,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对着江边的暮色无限惆怅,深山里又传来鹧鸪鸟悲苦的叫声。
黄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马何处,烟草凄迷,鹧鸪啼。
”“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的叫声,也是少妇的心声。
“鹧鸪啼”,含蓄地表达了情系郎君,翘首盼郎归的心情。
乌鸦乌鸦全身黑色,人们对它常有厌恶之感,常用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
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飞集在敌人庙里的乌鸦争食剩余祭品,祭鼓频敲。
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收复中原的不满。
黄鹂黄鹂声脆,易使人喜。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欢愉开朗的胸怀闻黄鹂声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第三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常见意象●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9)莲:出淤泥而不染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10)丁香:愁思或情结
(11)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悲伤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
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1)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12)蝉:高洁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13)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第四篇: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敬业学校(八上课堂练习)
2014年
月
日
姓名:《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敬业学校(八上课堂练习)
2014年
月
日
姓名: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敬业学校(八上课堂练习)
2014年
月
日
姓名:
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1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18.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皆属此类。
第五篇: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作者: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常会碰到一些典故。
这些典故含蓄、洗练、委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核。
倘若我们不能熟知这些典故,不仅会给我们欣赏诗歌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使我们在赏诗的审美过程中无法产生翩翩联想。
常见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而常用的典故有: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顾况《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
”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
10、刘郎、阮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