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
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低,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自卑感较强,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
这就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因此,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准确而全面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庭因素。
家庭生活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接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熏陶。
家庭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家庭条件较好,家庭条件优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在他们身上表现明显,一方面父母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经济比较富裕,造成部分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不强,学习目的不明;另一方面,家庭的溺爱成为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攀比心理重的重要原因。
父母这个保护伞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使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较差,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难后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在校园中“我爸是李刚”的处事观念已经深入到部分学生的处事模式之中。
学校因素。
从学校的角度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重视学校教育质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提高我国教育水平,从办学条件,到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逐步普及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咨询工作重视不够。
自古沿袭下来的教育体制使得人们普遍重视智力开发,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完善,在进入大学后会突显出来,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主动性缺失,学生兴趣不足,人际交往障碍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和新生事物,还不能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由于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独立学院一般都办学时间较短,教师年轻化,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经验不丰富,得到的社会认可度相对来说就
较低,很多家长和用人单位都不看好从这样的办学体制走出来的学生。
尤其在求职过程中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加大了学生心理压力,让他们那种“事事不如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另外,当今社会充满了诱惑,学生涉世不深,同时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感,在探索这个花花世界的同时可能产生如仇富、攀比、拜金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应当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高度的重视,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开拓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法,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心理教育资源。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优缺点最了解,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对家长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要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稳定而畅通的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共同协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对于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家长认识到其严重性,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被纵容甚至是被放弃感。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与喜悦。
也可以请一些成功人士到学校来为学生做励志报告,让学生的心靈得到洗礼,树立远大的成长目标,立足长远,拼搏进取。
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作用,创造浓厚校园文化气息。
学生在校主要任务还是学生,课堂教育是最直接的知识习得方式,所以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另外,日常生活当中也要营造一种心理健康的氛围,让学生每天都能耳濡目染心理健康知识,如利用宣传栏、校园网、校园广播、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同时,利用5.25心理健康日和10.10精神卫生日组织心理健康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其中,体验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心理健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感情。
素质训练活动是现在很多单位和企业都会为员工组织一些类似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活动,学校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处事能力。
配备专业性强心理健康教师,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院长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中坚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渠道中,还应建立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层次,突出实践性、功能性。
近年来各学校虽然已经逐步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也做出很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可是还有很多学校在教师配备和资金投入上存在不足,如让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师担任心理指导教师,不能提供合适的心理咨询场所等问题。
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辐射学校、班级和寝室的心理防护体系。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一样。
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个体咨询或者是团体咨询。
适时开展一些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演讲比赛等一些展示才能,培养能力的活动。
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积极关注,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个别人的教育,也不是补救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在很多大学都已经普及,但是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尤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群体,更要掌握更多的方法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路远,需要学生、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 .[2004-02-12 ].
[2] 何琳,陈栩.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右论坛,2007(8):38-40.
[3] 徐露凝,孙丽艳.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创新导论,2008(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