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备考语文小练习(三)【刘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备考语文小练习(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参考译文:
水中树影摇动,隔着短墙看斜阳。
秋树黄叶夕阳照落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幽竹寒花只为我一人拥有如此美景。
喜欢站在小园里,伴着新月如霜的凄清之景。
赏析
本诗结构简单,却以意境胜。
以画写诗,唐王维时已发展得极好了,而黎简此作,与其称为画诗,不如看作是现在的“微电影”“DV”一类的东西,从一个摄像者的视角描绘了一段时间里诗人眼中的小园美景。
镜头首先对准的是平静的池水,水面倒映着层层深树,亦远亦近,微风一起,水面轻摇,树影也跟着迷乱起来,更显深远有致。
镜头上移,诗人开始眺望远处的山峦,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用“山光入短墙”一类俗语,而是变换角度,反客为主,偏偏说成是山光越过短墙,正探头探脑地偷窥着园中景色。
一个“窥”字,让整联都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不仅写出了山光之可爱,也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其匠心令人叫绝。
稍稍调小焦距,诗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黄叶。
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
此处黄叶之黄,不是枯黄,不是蔫黄,而是一种绚丽夺目的鲜黄,是镜头中的亮色。
诗人就在这悦目的鲜黄中,时而左顾,时而右盼,发现自己东侧的黄叶平平无奇,而西侧黄叶却能化其鲜亮之颜色入落日之斜辉,奇绝美绝。
是谓“一半”。
诗人何以知黄叶之满?自然是各个方向都曾长凝久驻,也正因此才能比较出“一半”来,有了前句作底,后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韵味。
此外,这一联两句在全诗皆对的情况下看似不工整,实则拗有拗的好处,诗人正是为了突出“一半入斜阳”着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设拗句,引为亮色。
接着,镜头转到身边,幽竹静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
诗人在如斯美景中,为何说小园只宜“小立”呢?原来新月已上,冷似新霜。
诗人从“斜阳”看到“新月”,实在已有一段时间,此时不耐寒冷,只好归去,也是无可奈何。
用月来写寒,这不是什么新发明,“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写出寒冷的同时,又双层比喻出清静高洁之品质的,似不多见。
可能有人认为,本诗前两联写景,颈联过渡,尾联写人,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但失之呆板。
作为一篇微电影式的小诗,因为一个镜头(亦即摄像者)的存在,本诗实际上句句有人,处处有人。
树影迷乱是人眼所见,山光窥园是人心所想,一半黄叶入斜阳,更暗含着诗人痴立园中之状。
幽竹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
景色固然是外物,但选景则是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尤其是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怀。
作者介绍
黎简原籍广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
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元1747年6月30日)黎简生于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
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
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
黎简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
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
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
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曰竹平安馆。
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
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
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
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
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6分)
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10. BD (B项“正面”错,应该是“侧面描写”。
D项“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与文无据。
“应小立”表现虽然寒冷但作者喜欢小园美景依然不愿离去的不舍情怀。
)
11.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5分)
11.①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寓含高风亮节(高洁)之意。
(意象及寓意3分,意象给1分,寓意写出如“凌寒傲放、高洁坚贞”类似词,给2分)②烘托出一个孤傲高洁的诗人形象。
(人物形象2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作者简介】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
善为诗而官不达。
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注】①湘,湘江。
②锁,笼罩。
③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④芙蓉,即木芙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
唐时,湖南湘、资、沅、澧流域遍种芙蓉。
⑤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
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
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
⑥橘柚,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两种常绿乔木。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本诗作者因橘柚而悲自己生不逢时。
⑦旅游,谓长期寄居他乡。
唐贾岛《上谷旅夜》诗:"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⑧王孙,这里指游子。
【翻译】阴云笼罩,我泊舟停行,就宿在湘江,深夜,我像刘琨一样起舞弄剑于江旁。
万里秋风吹拂遍地的芙蓉树,暮雨浇淋着薜荔丛中的村庄。
看到橘柚,使我难以忍受对家乡的思念,身处异地,谁又会把一个游子放在心上?就连渔夫见我也不寒暄相问,吹一声长笛回到自己的岛上。
【赏析】
《秋宿湘江遇雨》是由谭用之所写,作品原文秋宿湘江遇雨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负不凡。
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
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
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
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
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
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
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
芙蓉,这里指木芙蓉。
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
颇为淡雅素美。
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
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
"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诗的第三联着重于抒情。
"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
为什么呢?原来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
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
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
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
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不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
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
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
一阔一狭,互为映衬。
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
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
《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以此终篇,激愤不已。
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
B.颌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
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C.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相思不堪悲橘柚。
”
D.“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单微的渔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
E.诗歌运用用典、比喻、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情感由悲愤到雄壮的变化极易打动人心。
12.DE (D3分,E2分)D项“王孙”有贵族子弟的意思,也指游人、隐居的人。
此处指游子,即作者自己。
且诗人失意不是因为渔夫的冷漠,而是因为怀才不遇。
E项感情变化是由雄壮到悲愤。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两句描写了池潭上的树木和藤蔓,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开篇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然后用“,”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自己对同舍的求学者毫无羡慕,在于“,”。
13.(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寒鼓声不起(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是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A.积重难返积沙成塔积羽沉舟 B.积重难返积羽沉舟积沙成塔
C.积羽沉舟积沙成塔积重难返 D.积羽沉舟积重难返积沙成塔
14.(3分)A 积重难返: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积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积羽沉舟:羽毛虽然轻,积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小患不及时清除,发展下去也会酿成大祸害;句强调的是“希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应填“积重难返”更好;句强调的是“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应填“积沙成塔”更好;句强调的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应填“积羽成舟”更好。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过去的婚姻要讲个门当户对,这种观点虽属门户之见,但和今天人们看中颜值相比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②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③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但还没有出现统一观点,我在这里存而不论。
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战士的精神山高水长,长征为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⑤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⑥高中毕业三十年聚会,同学们济济一堂,他们有的人已成为社会精英,而更多的人只是普通工人,但彼此之间仍情浓如初。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5.(3分)B(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维护自己所属学派的言论。
使用不当。
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使用对象一般是双向的或多向的。
此处是单向的,使用不正确,可改为“心灵神会”。
存而不论:保留起来不加讨论,此处正确。
山高水长: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
使用正确。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使用正确。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此处用错对象。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会议听取了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沙洋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类考核评估办法》。
B.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眼前却分明浮现出了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亲切得不能再亲切的人和他们的感人事迹。
C.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条条框框制约,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加快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
D.“师德标兵”的动人故事刊登在《烛光耀眼》上,这些标兵成为广大教师暑期学习的典范。
我们知道,他们能获得这样的荣耀,靠的是他们对教育的一颗爱心所取得的。
16.(3分)A(B项,“浮现”与“事迹”搭配不当,去掉“和他们的感人事迹”C项,成分残缺。
“发挥”缺宾语,结尾加“优势”。
D项杂糅,去掉“所取得的”。
)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话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B.2016年,被冠以“网友制造”的“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等年度流行语蹿红,但又很快从舆论中降温。
C.针对我国秋冬季节频频出现的天气污染问题,陈吉宁表示,离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D.新年前后,观众朋友们对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等好莱坞影片的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
17.(3分)B(A项,“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或改为“获得收视冠军”。
C项,语序不当,“既要”放在“我们”的后面。
因为前后的主语都是“我们”。
D项,偷换主语,“引发……争论”的应是“影片”,在“也引发”之前加“这次影片”。
)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次对你公司的惠顾,令我眼界大开,你们的经营确实具有很多创新理念,佩服。
B.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得了您的这幅墨宝挂在寒舍,寒舍立马篷荜生辉。
C.某编辑通过QQ给一位作者留言:“您的大作白璧微瑕,我们已经作了雅正。
”
D.这两个孩子,一个是我当年最喜欢的徒弟,一个是我最好的朋友的女儿,我一定会玉成他们的这段姻缘。
18.(3分)B A“惠顾”是惠临的意思,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
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敬辞,正确。
C“雅正”是敬辞,用于请别人修改自己的诗文等。
句中说的是“我们”修改,不可使用“雅正”。
D“玉成”是敬辞,“成全”的意思,使用对象有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此文只是处于兴趣而作而已,文中出现的错误与纰漏望勿见笑,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B.舍母今年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掉了几颗牙,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C.火车在奔驰,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久仰的家乡,飞向了慈祥的母亲和善良的邻居们。
D.服务员:“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顾客:“谢谢,我一定慢走,下次还要光临。
”
19.(3分)A A“见笑”是被人笑话的意思,谦辞。
B“舍”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不能称比自己大的家人。
这里应为“家母”或“家慈’’。
C“久仰”是客套话,表示仰慕己久,用于初次见面时,一般用于人,不能用于“家乡”。
D“慢走”用于送别,相当于“再见”,不能用于被送别;“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
,。
,而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外方象征地。
①对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测不下二十多种
②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
③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
④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
⑤《周礼》认为它是在礼仪活动中用来祭祀地神
⑥其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距今5300-4000年左右
A.③④⑥①②⑤ B.⑥③①②⑤④ C.⑥①③②⑤④ D.③⑥④②①⑤
20.(3分)D 解析:从所给的上下文可知,排序的文字先谈良渚文化,后谈琮,可以快速对所给句子进行分类。
可知是对良渚文化的说明,由“良渚文化”过渡到玉琮,用玉琮出土数量转入功用,谈玉琮的功用,与下文相接。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
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龟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④②③⑤①⑥ B.⑤④②③⑥① C.⑤①②③⑥④ D.②③⑥①⑤④
21.(3分)C 解析:从所给的上下文可知,排序的文字提到了渔场和海峡港湾两种事物,可快速对所给句子进行分类,同时结合标点的特点,写渔场的形成,写港湾。
22.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3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6分)
①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可以合法进行商业捕杀海豹的国家。
②每年的海豹油、海豹肉和海豹皮制品为捕猎的渔民们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税收。
③因此不管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再三呼吁,加拿大政府还是不愿意禁止捕杀海豹的行为。
④有识之士担心:随着各国保护海豹工作的日见成效、海豹数量逐渐恢复性增长,人们的危机感就会减少,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加拿大政府的做法。
22.(6分)去掉“和税收”;“不管”改为“尽管”;“减少”和“危机感”不能搭配,改为“减轻”或“消失”。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太守宴会上就地取材菜色丰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至塞上》诗人借两种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 益慕圣贤之道 (2).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 俶尔远逝 (4). 往来翕忽 (5). 山肴野蔌 (6). 杂然而前陈者 (7). 千里马常有 (8). 而伯乐不常有 (9). 浮光跃金(10). 静影沉璧 (11). 征蓬出汉塞 (12). 归雁入胡天 (13). 箫鼓追随春社近 (14). 衣冠简朴古风存 (15). 中通外直 (16). 不蔓不枝 (17). 君问归期未有期 (18). 巴山夜雨涨秋池 (19). 伤心秦汉经行处 (20).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
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中学
2019年9月13日
20.你校改为贵校,倍儿棒改为优秀,荣任改为担任,大作改为作品,垂爱改为垂青。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岳阳楼记》中,“,”两句写出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卓越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2)《劝学》中,荀子以“,”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