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模式
作者:蒋文汇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2期
蒋文汇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4)
关键词:随书光盘;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
摘要: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使用最多的三种管理模式的利与弊,认为“书盘
分开,各自管理”的模式最为实用,且易于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072-02
收稿日期:2014-01-12
作者简介:蒋文汇(1982-),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图书馆馆员。

1随书光盘的定义和特点
本文所讨论的随书光盘一定是随书附赠的,即当购买图书时,免费获得的光盘,需要另外
出资购买的配套光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这类随书光盘虽然也是一种电子文献资源,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书,它与纸质图书相
互制约。

首先,它没有独立的题名和价格,无法在市场上单独出售和流通,只能与纸质图书作
为整体购买;其次,很多纸质图书没有随书光盘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这种情况最多地体现在
语言类图书上,如《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一书,如果没有附赠的听力光盘,这本书就毫无作用。

因此,随书光盘的非独立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2随书光盘的管理模式及其利与弊
2.1书随盘走,简单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管理模式。

光盘装在特制的光盘袋内,用双面胶粘
在封三的位置,不做光盘的数据加工,也不粘贴条码、磁针,光盘随书的流通而流通。

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在于:①提高了光盘的利用率。

每位借到书的读者,只要他想利用光盘,翻开书就随时可以利用,免去了借阅登记的麻烦,节省了不少时间。

②减少了图书馆工作
人员的工作量。

因为光盘是随书走,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只需办理图书的借阅手续即可,借还
的时候只要查看一下光盘有无破损、是否归还就可以了。

但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光盘随书走不利于光盘的集中管理。

光盘在读
者的利用过程中,是否保护妥当,有无刮伤、磨损,是否感染病毒等,工作人员在办理借还手
续时,是无法一下看出来的,只有当下一位读者再次利用的时候才会反馈,但如此则会引起读
者不满,降低图书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②对于光盘数量超过1张的图书,如果将全部光盘
都粘在图书封底,会导致图书过厚,不利于排架管理,流通过程中还会加大图书的磨损。

③对
于损坏光盘不好定价赔偿。

随书光盘是随书附赠的,并无独立定价,市场上也不单独出售,光
盘在流通过程中难免会有损坏或丢失。

有些图书馆规定,对于损坏或丢失光盘的图书需按图书
原价进行赔偿,这样,一方面会加大读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本身就是免费赠送的光盘,要求按照书的原价进行赔偿,似乎也不太合理,尤其是对于某些高定价图书,这样的规定势必
会引起读者不满。

但如果不对其进行赔偿,听之任之,则会造成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对其他读者也不公平。

所以,赔还是不赔的确是个难题。

④光盘损坏或丢失会造成信息资源利
用的不公平。

图书馆的复本量一般是3~5本,因此,光盘的数量最多也不会超过5张。

有的光
盘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破损,无法使用,所以光盘的数量可能会比实际书的复本数要少。

先借
到光盘的读者自然可以利用质量好、清晰度高的电子资源,但随着光盘的使用次数增多,光盘
画面会逐渐失真,数据无法读出等,对后来读者的再次利用产生影响,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的不
公平。

2.2书盘分开,各自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也是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运用至
今的管理模式。

具体做法是:将盘与书抽离开来,光盘不单独做数据,而是在与其配套的书目
数据的010字段@dCNY价格后,加“()”标注“含光盘”,再多做一条010字段著录光盘的ISBN号,016字段著录光盘的ISRC号,215@e著录“附光盘()张”,括号内填光盘的具体数字,这样读者在检索书目信息的同时,就可看到该书附带光盘的信息。

抽离出来的光盘与配套
书贴上同样的书标,如果一本书包含1张以上数量的光盘,就将这些光盘合订在一起,只贴一
张书标。

书标的内容分为三行,第一行是图书分类号,第二行是种次号,第三行是图书条码号,每本书依据条码号对应一张光盘[1]。

抽离出来的光盘统一移交到电子阅览室,实行集中管理,由专门人员负责分类上架。

光盘不提供外借,使用时,读者凭借阅证和所借图书的索取号信息,由专门人员找到相应光盘,然后再免费刻录给读者,使用完毕后,将光盘归还原位,以供下次
使用。

2.2.1方便之处。

①有利于光盘的保存和保护。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置了专门的光盘存放柜,常年开放空调,温度控制在16℃~25℃之间,湿度控制在25%~45%之间,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并有专门人员负责打扫、定期检查,避免灰尘和强磁辐射[2]。

光盘使用完毕后,放入专门的光盘袋,能有效避免表面刮花和磨损,对于已经损坏不可读的光盘也能及时处理并修复,提高
了光盘的有效利用率。

②建立电子数据资源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电子资源作为馆
藏资源的一种,不仅在数量和形式上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也更有利于图书馆的数字化。

如果
将这些光盘转换成数字资源,以文本链接的方式放在网络数据库中,成员馆之间通过点击链接,就可访问到本地数据库中有关文献的内容,为文献传递提供了方便和实现的可能。

2.2.2存在着弊端。

①每种书的光盘数有3~5张,利用的时候,实际只需要1张母盘即可,其余几张基本上处于闲置或备用状态,利用率不高,但却占了很大部分存储空间,增加了保管
的力度和难度。

笔者所在图书馆经历了近十年的馆藏建设,电子光盘的数量已达到4万余张,
并且每年还在以3,000余张的数量递增。

如果一个光盘存储柜能放置10,000张光盘的话,目前至少就得5个光盘柜,而且每隔3年就得新添置一个柜子,这样会加大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和查
找光盘的难度。

②光盘上架不及时会降低光盘使用率。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当天值班人员只有2人,除了负责本部门日常工作外,还要应付学校评估等各项检查工作,自身还承担一定的科研
任务,有时候光盘移交到电子阅览室后,可能无法及时清理、上架,读者在检索新书光盘时,
可能会查找不到,只能等光盘全部上架后,再通知读者来刻录。

光盘的延迟使用会降低光盘的
时效性,也会影响读者服务满意度。

2.3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的网络管理
具体做法是:将光盘的内容由专门人员压缩成镜像文件,再存储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上,与
之配套的图书需在856字段做相应链接,本校读者在检索书目信息的同时,通过点击链接就可
阅览到该书光盘的信息,然后再下载到读者自己的存储设备中。

2.3.1有利之处。

①光盘由压缩上传到服务器,完全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经手,彻底使光盘
脱离于流通领域,有利光盘的保护,大大减少了频繁刻录引起的磨损、丢失和损坏。

②对于读
者来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读者利用网络,不受时间限制就可下载到电子光盘的资源,省去
了排队登记、记录的麻烦,为读者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减少了图书馆高峰时的人流量,客观上
维持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

2.3.2可能产生的弊端。

①随着光盘数量的日益增多,服务器需要的存储空间会越来越大,这就对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光盘上传到服务器之后,还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日
常维护,以保证网络的通畅,并需要对网络时时升级,查杀病毒等。

对于人力、财力的耗费,
经费充足的公立高校图书馆尚能负担,但对于经费相对短缺的独立院校图书馆来说,恐怕就难
以承受了。

②上传光盘到网络服务器很费时。

假如1张300M容量的光盘上传一次需要5分钟,每月有300张光盘入库的话,就得花费25小时完成全部光盘的上传[3]。

如果遇到网络堵塞、服务器反应不灵、光盘量过大等问题,可能耗费的时间会更长。

光盘的网络化利用虽然给读者
提供了方便,但却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独立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本身的工作量
就很大,在不添加人手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忙不过来。

③网络化管理还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

服务器瘫痪、病毒感染、遭受黑客攻击等问题都有可能使存储在网络上的光盘资源遭受破坏,
即使平常有做备份,恢复这些数据依然费时费力。

④网络上的光盘资源还要设置专门的IP访问权限,以防止他人盗用,篡改。

总之,网络化管理是高成本的管理模式,不但要耗费大量资金,还要有大量人力、物力相配合,其使用成本不是所有图书馆都能承受的,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的
推广使用还存在一定难度。

3结语
如何对随书光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已成为图书馆新面临的一大任务,它即关系到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也是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一项内容。

虽然以上三种管理模式
各有利弊,但综合来看,还是第二种管理模式最为实用[4]。

“书盘分开,各自管理”的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对光盘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更好的服务读者;另一方面,比起网络化管理,显得更加安全,对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在图书馆普遍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更为
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高芷岘,李春利.随书光盘管理模式的回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189-197.
[2]秦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5):109-111.
[3]黄新.谈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7):116-117.
[4]徐草.浅议公共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模式[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3(1):28-30.
(编校:马怀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