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八中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北京八中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在了解了清明文化后,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

请你帮他分析这
幅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

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

”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① __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②___”三个节气。

上联是③__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
A. 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
B. 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
C. 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
D. 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默写。

______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中用“______ ”描写小潭周围树木枝叶繁茂,随风摆动的样子,小潭景色生机盎然。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3.《水浒叶子》是明末书画家陈洪绶为《水浒传》中四十名好汉创作的系列版画作品,
人物画像配以绰号、姓名和题赞(如图一宋江像所示)。

图二的题赞写道“伸大义,斩嫂头,啾啾鬼哭鸳鸯楼”。

请为图二配上人物的绰号、姓名,并简要说出与题赞中提到的内容相关的一个情节。

绰号、姓名:______
相关情节:______ 。

4.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保尔
..。

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示例】朱赫来是一个无私的老布尔什维克。

他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不会想到做任何的保留。

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他循循善诱,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对保尔的思想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地质上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它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可燃冰在岩石中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使岩石变得致密、坚硬、不透气,从而可以作为盖层把下面的天然气盖住。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可燃冰在自然界的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地分布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
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类型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1995年美国在布莱克海岭钻探了四口井,初步查明该区可燃冰的资源分布情况,据估算仅此一处的可燃冰资源量就可供美国使用一百年。

2000年1月下旬,日本通产省和石油公司在静冈县御前崎近海发现可燃冰,据推测可开采的甲烷体积为7.4万亿立方米,可供日本使用140年。

据权威专家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总碳量大约相当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总碳量的二倍。

在标准温、压条件下,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大约160立方米的甲烷,其能源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10倍,天然气的5倍。

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能源,可燃冰是二十一世纪潜在的能源。

然而,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还仅限于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开采,因为人类在关注其作为能源的巨大可用性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研究其环境效应。

但科学家们相信,工业开采可燃冰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

【材料二】
由于可燃冰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温度或压力的改变都会造成可燃冰分解而释放出甲烷。

鉴于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0倍,同时全世界海底可燃冰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因此,如果可燃冰中的甲烷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将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年0.3%的速率在增加,而大气中的甲烷气却在以每年0.9%的速率迅速增加。

因此近年来甲烷的温室效应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材料三】
现已查明,世界各大陆边缘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以及里海和巴拿马北部近海的海底泥火山大多与海底可燃冰分解有关。

由此产生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还可能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通讯电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所以,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材料一】依次介绍了可燃冰的物理性质、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总碳量和能源密度等内容。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可燃冰的开发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联系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可燃冰这种潜在的新能源的认识。

6.阅读《信天游》,完成问题。

信天游
刘成章
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
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沟壑纵横。

这边山头犁铧翻着土浪,
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

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

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

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
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

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

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
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

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

我看见,
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

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

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
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⑥ 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

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

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

它让我爱不释手。

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

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

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

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

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

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

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

”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

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⑧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

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梁粱”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

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

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⑨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

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

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

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

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⑩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

(有删改)
阅读第①段,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这段的内容简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______
原因:______
阅读第③-⑨段,将这部分文字中体现作者情感脉络的关键语句摘抄下来。

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何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信天游特点的。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陕北、陕北人和信天游这种文化的关系。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7.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岛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上面三段选文是“记”这种体裁中的精品。

【甲】文选自______ (朝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乙】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______ 》中的一篇,【丙】文的作者是______ 代(朝代)作家魏学洢。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中轩敞者为舱。

“记”又称“杂记”,上面三段选文,或记人物事件,或记山川名胜,或记器物建筑。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这段“记”的选文,判断它与【甲】【乙】【丙】三段文字哪一段“记”的类型一样,并结合材料内容解释原因。

【链接材料】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8.阅读古诗《关雎》,完成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① _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② _____。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______ 的女子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_____ ”两句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______ 的心情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
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
....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90.0分)
9.请将“如此美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0.《桃花源记》结尾写道,太守、刘子骥都没有找到桃花源。

几千年过去了,假设有
人考证,你的家乡——新农村就是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你和渔人一起重回桃花源后的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某校学
生近期开展了“闲话清明”的语文学习活动,分享了一段关于“清明文化”的资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但清明节却属阳历,其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

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迷弥)漫着生命的气息,用“①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传说,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

可是介子推因不愿见
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

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晋文公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

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②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莫,表示哀悼。

他在坟前静(慕穆)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因而,清明是多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
“清明一到,农夫起跳”,____。

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内所填字词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文中两处“清明”的意思。

①清明:______
②清明:______
引号有多种用法:有的标示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有的标示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有的标示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下面四句话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项是
______
A.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B.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本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C.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

文段中的画线语句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 。

在文中“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文化常识积累,大雪在小雪之后,霜降之后先是小雪,②处“大雪”错误,可排除BC。

上联中“端午”“清明”“重阳”,描写的是风和日丽的美景,③处填“丽日”更符合语境。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

2.【答案】【小题1】黄发垂髫
【小题2】参差披拂
【解析】答案:
(1)黄发垂髫(注意“髫”的书写)
(2)参差披拂(注意“拂”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行者武松;血溅鸳鸯楼
【解析】根据人物肖像、表现的故事可以判断出是行者武松.
答案:行者武松血溅鸳鸯楼
本题考查《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要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及人物特点.
4.【答案】本题考查名著仿写。

首先要按例句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主人公保尔。

注意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50字左右即可。

这里要结合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来写,同时要用具体的情节来证明。

答案:
示例:保尔是一个顽强拼搏的人。

他把自己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

他的头部中了弹片受了重伤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但他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

【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在童年时代就饱尝生活的艰辛,走上革命道路以后,无论在战争的炮火中,还是在建设时期,他都表现出超人的意志,终于成为钢铁般的战士。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形成条件
【小题2】在自然界的分布
【小题3】资源量
【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认真阅读可知,从第一段到第五段依次介绍了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在自然的分布,资源量,总碳量和能源密度等内容。

最后一段展望了发展前景。

(2)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根据第一段中的“可燃冰在岩石中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使岩石变得致密、坚硬、不透气,从而可以作为盖层把下面的天然气盖住”,据此可知可燃冰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一旦开发会秀发海底地质灾害。

根据材料三“世界各大陆边缘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以及里海和巴拿马北部近海的海底泥火山大多与海底可燃冰分解有关。

由此产生的海底滑塌、滑坡和浊流作用还可能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如海底输电、通讯电缆、海洋石油
钻井平台等。

所以,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由此可知可燃冰的开发会改变海底地层的物理性质,引发海底地质灾害。

(3)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分析说明内容。

结合材料中的说明内容,即可作答。

根据材料一“据权威专家估计,全球可燃冰中的总碳量大约相当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总碳量的二倍。

在标准温、压条件下,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大约160立方米的甲烷,其能源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10倍,天然气的5倍”,可知可燃冰具有潜在的能源和战略意义。

根据材料二“如果可燃冰中的甲烷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将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年0.3%的速率在增加,而大气中的甲烷气却在以每年0.9%的速率迅速增加。

因此近年来甲烷的温室效应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材料三“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可知可燃冰具有强烈温室效应,还会导致严重海洋地质灾害。

所以可燃冰对人类来说既有利又有害,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1)①形成条件②在自然界的分布③资源量
(2)在海底地层中,可燃冰在岩石中起着粘合剂的作用,使岩石变得致密、坚硬、不透气,从而可以作为盖层把下面的天然气盖住。

可燃冰的开发会改变海底地层的物理性质,极大地降低海底地层的附着力,造成大规模的海底滑坡,从而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3)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可燃冰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它具有潜在的能源和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可燃冰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温室效应和能导致严重海洋地质灾害的物质,它同时又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本题是关于可燃冰的材料题。

分别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为什么信天游是一件绝伦的艺术品?
【小题2】第①段极度赞美了信天游,但没有任何具体介绍,为下文做铺垫的同时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什么它是—件精美的艺术品。

【小题3】
【小题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