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分
自己整理的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分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一条】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点
一,先秦文学
1.《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它运用了大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340 ~ 277年前)开创了“楚辞”的诗风。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其中《离骚》具有代表性。
二、秦汉文学
秦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先秦诸子学
说的集大成之作。
其内容以政治为主,涉及面广,所以一直被归为杂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传记通史。
作者司马迁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正史”,在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鲁迅称之为“史家绝唱”。
三.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人
“初唐四大家”是指、杨炯、陆、罗。
2.盛唐诗人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学派
王维的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送梓州李使君》等。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观察画,画中有诗。
”
孟浩然的代表作有《春晓》、《留别王维》、《过故人庄》、《岁暮归南山》等。
(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高适、王昌龄是该派最著名的诗人,高、岑等成就斐然。
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代表作品。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 ~ 762),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仙”。
后世称李白、杜甫为“杜丽”,代表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4)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712 ~ 770),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世界“诗圣”。
他的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三官”是《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分”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4.宋元明清文学
1.苏轼
苏轼,名“东坡居士”,被世人称为“苏东坡”,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水调歌头》、《声声慢》等。
苏轼是豪放派诗人的代表。
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李清照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擅长写诗词散文,代表作有《一剪梅》、《如梦令》、《三国演义》等。
由于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其前期作品往往比较凄凉,而后期的诗词往往因环境的变化而比较伤感。
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伤心痛苦”,“你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情况,只有皱眉的时候,但是在我心里的时候”等等。
3.——元杂剧文学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4.明清小说
四大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张卉小说的开山之作。
作者是罗贯中。
后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是“文字不是很深,文字也不是很常见”。
《西游记》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
《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浪漫神话小说。
作者是吴承恩。
《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原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综合素质》,作者曹雪芹。
后人评价说“字字都是用血写的,十年辛苦非比寻常”。
【第二条】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点
1.学生是在培养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教学要按照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做到循序渐进,分年龄教学,抓住学生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第二,学生发展潜力大。
俗话说“三天后学生印象更深刻”。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化日新月异。
所以要从发展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避免“三岁见老人”。
第三,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很多观点和做法可能是片面和幼稚的。
此时,教育者应该宽容地对待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传统教育视学生为死读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意愿,强迫学生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的厌恶和厌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将厌学转化为学习乐趣。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和成年人有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思想、情感、行为上都与成年人不同,要认识到学生不等于“小大人”。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心智,独立于教师意志的客观存在。
所以,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应该总是要求学生做老师认为的事情,而应该多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虽然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学习的主体。
任何想要取得成果的教育都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三,学生是责任和权力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以侵权的方式教育学生。
【第三条】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0103010备考点
一、素质教育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一种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教育观。
这是一种教育观点,旨在提高33,354人的整体素质。
根据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活动应该指向人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即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先天生理素质、心理素质
和社会文化素质是全面发展的。
1.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2.素质教育是对所有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为了所有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个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让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过多,缺乏整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类别和课时,设置综合课程,满足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选择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
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过于强调筛选和选择的课程评价功能,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局面。
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一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3.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学
(四)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