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肝性脑病病人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肝性脑病各期临床特点
分期
主要症状
体征
脑电图
一期(前驱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 扑翼样震颤可引出
期)
失常
正常
二期(昏迷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 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 特征性异常
前期)
行为失常
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三期(昏睡 昏睡和精神错乱 期)
四期(昏迷 浅昏迷、深昏迷 期)
1 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防止感染
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避免使用麻醉、止痛、安眠镇静
防止大量输液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禁用碱性 溶液灌肠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昏迷患者的护理
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眼部的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④ 尿潴留保持导尿,记录尿量、颜色、气味
则 疾病知识指导
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教会家属识别 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
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用法服药,告 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评价
病人意识是否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病人是否能遵循饮食计划,营养状况有无改善。
照顾者能否主动参与制定和实施照顾计划,病人是否 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次,粪便pH值5~6为宜。 葡萄糖:
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心理护理
对清醒的病人提供情感支持。对患者的 异常行为,不能嘲笑或表示不满,切忌伤害 患者的人格,以尊重、体谅的态度对待患者。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健康指导
生活指导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制订合理的饮食原
钟,能感到病人抖动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
肌张力增高、巴彬斯基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存在。
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三期(昏睡期)
昏睡、精神错乱。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紊乱保护脑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常用药物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肝移植 是治疗各种终末期
肝病的有效方法,严 重肝性脑病在肝移 植后能得到显著改 善。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
1意识障碍 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
D 肌红蛋白 E 动脉血气分析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2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 原发性肝癌 B 门静脉断流术 C 急性肝衰竭 D 各型肝硬化 E 脂肪肝 3 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B 食醋灌肠 C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D 谷氨酸钾静滴 E 避免使用损肝药物
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
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控制蛋白 质摄入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肝性脑病致精神
异常、烦躁不安有关。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导致皮肤瘙痒有关。
与黄疸
5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营
养失调、抵抗力低下有关。
一般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 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饮食护理
饮食成份
护理要点
蛋白质
暂停摄入,待病人神志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饮 食,每天20g,然后每3~5天增加10g,逐渐增加至 每天40~60g,以植物蛋白为主
热量 维生素 脂肪
每日5000~6700kJ,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 者鼻饲或静脉滴注25%葡萄糖液
门体分流手术。
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 炎、肝癌等。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肝炎后肝硬化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 大量利尿、放腹水
高蛋白饮食
便秘
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本病产生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 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 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产物 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 循环,透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 。
D 100-110g/d E 120g/d
2 张某,男,45岁,因肝性脑病入院治疗,遵医嘱 灌肠清除肠内含氮物,灌肠时不能选用 A 清水 B 肥皂水 C 生理盐水 D 新霉素液 E弱酸性溶液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夏某,男,40岁,突发神志不清2小时,既往有酒精性 肝硬化病史15年,身体评估:意识模糊,慢性肝病 病容,腹部膨隆,移动浊音(+),下肢轻度凹陷 性水肿 1 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A 血肌酐 B 血尿素氮 C 血氨
脑电图检查:(有诊断价值) 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及
昏睡期病人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θ波 或三相波;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 每秒少于4次。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简单智力测验
目前认为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 性脑病最有价值。常规使用数字连接试验, 此外还可用书写、画图、搭积木等进行测 试。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 失常。
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数正常。
扑翼样震颤也称肝震 颤。嘱病人两臂平伸,肘 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 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 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 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 的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 抖动。若紧握病人手一分
递质,则发生神经传导障碍。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 体学说
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门体分流和肝衰竭时, 可绕过肝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激活GABA受 体造成大脑功能紊乱。这种受体还可与巴比妥类和
苯二氮卓药物结合,抑制神经传导。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治疗要点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
消除诱因。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或
暂停蛋白质饮食、灌肠或导泻、抑
制肠道细菌生长。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可用降氨药。谷氨酸 钾和谷氨酸钠、精氨酸等。
调节神经递质: 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主要学说
氨中毒学说
肝衰竭时,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 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 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氨对大脑 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及直
接干扰神经传导。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假神经递质学说
肝衰竭时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其化学 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 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 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
提供丰富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禁用维 生素B6
减少摄入
水、钠 腹水者限制摄入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二)病情观察
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
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因子 和血糖。
原发肝病的症状、体征。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三)对症处理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 明显异常 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浅昏迷 明显异常 时腱反射和肌张力增高,深昏 迷时各种反射消失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血
氨多增高。
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数正 常。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6知识缺乏 有关知识。
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目标
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病人能遵循饮食计划,保证每日热量摄入,
促进肝功能恢复。 病人能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病人能够描述正确的预防肝性脑病的知 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1 马某,男,55岁,因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住院,病 人经治疗后神志转清,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但短 期内蛋白质不能超过 A 40-50g/d B 60-70g/d C 80-90g/d
第六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概念与临床特点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 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行为异常和昏迷等。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病因
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 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
⑤ 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四)用药护理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
应用时根据血钾、血钠浓度进行调整
精氨酸: 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静脉输液速度
不宜过快。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新霉素: 长期服用可出现听力或肾功能损害。
乳果糖: 服用时从小剂量开始,保持每日排便2~3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肌张力明显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脑电图明显异常。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四期(昏迷期)
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 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肌张
力、腱反射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 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和过度换气。
脑电图明显异常 。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肝衰竭时,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 苯丙氨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 亮氨酸减少,可促使芳香族氨基酸更 多地进入脑组织形成假神经递质,从
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临床表现】
原有肝病特征+意识改变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
和脑电图改变将其分为四个时期。
肝性脑病各期临床特点
分期
主要症状
体征
脑电图
一期(前驱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 扑翼样震颤可引出
期)
失常
正常
二期(昏迷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 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 特征性异常
前期)
行为失常
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三期(昏睡 昏睡和精神错乱 期)
四期(昏迷 浅昏迷、深昏迷 期)
1 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防止感染
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避免使用麻醉、止痛、安眠镇静
防止大量输液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禁用碱性 溶液灌肠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昏迷患者的护理
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眼部的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④ 尿潴留保持导尿,记录尿量、颜色、气味
则 疾病知识指导
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教会家属识别 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
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定的剂量、用法服药,告 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评价
病人意识是否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病人是否能遵循饮食计划,营养状况有无改善。
照顾者能否主动参与制定和实施照顾计划,病人是否 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次,粪便pH值5~6为宜。 葡萄糖:
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心理护理
对清醒的病人提供情感支持。对患者的 异常行为,不能嘲笑或表示不满,切忌伤害 患者的人格,以尊重、体谅的态度对待患者。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健康指导
生活指导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制订合理的饮食原
钟,能感到病人抖动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
肌张力增高、巴彬斯基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存在。
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三期(昏睡期)
昏睡、精神错乱。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紊乱保护脑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常用药物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肝移植 是治疗各种终末期
肝病的有效方法,严 重肝性脑病在肝移 植后能得到显著改 善。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
1意识障碍 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
D 肌红蛋白 E 动脉血气分析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2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 原发性肝癌 B 门静脉断流术 C 急性肝衰竭 D 各型肝硬化 E 脂肪肝 3 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B 食醋灌肠 C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D 谷氨酸钾静滴 E 避免使用损肝药物
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肝
功能减退、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控制蛋白 质摄入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肝性脑病致精神
异常、烦躁不安有关。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导致皮肤瘙痒有关。
与黄疸
5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营
养失调、抵抗力低下有关。
一般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 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饮食护理
饮食成份
护理要点
蛋白质
暂停摄入,待病人神志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饮 食,每天20g,然后每3~5天增加10g,逐渐增加至 每天40~60g,以植物蛋白为主
热量 维生素 脂肪
每日5000~6700kJ,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昏迷 者鼻饲或静脉滴注25%葡萄糖液
门体分流手术。
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 炎、肝癌等。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肝炎后肝硬化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 大量利尿、放腹水
高蛋白饮食
便秘
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本病产生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 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 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产物 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 循环,透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 。
D 100-110g/d E 120g/d
2 张某,男,45岁,因肝性脑病入院治疗,遵医嘱 灌肠清除肠内含氮物,灌肠时不能选用 A 清水 B 肥皂水 C 生理盐水 D 新霉素液 E弱酸性溶液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夏某,男,40岁,突发神志不清2小时,既往有酒精性 肝硬化病史15年,身体评估:意识模糊,慢性肝病 病容,腹部膨隆,移动浊音(+),下肢轻度凹陷 性水肿 1 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A 血肌酐 B 血尿素氮 C 血氨
脑电图检查:(有诊断价值) 典型改变为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及
昏睡期病人出现普遍性每秒4~7次θ波 或三相波;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 每秒少于4次。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简单智力测验
目前认为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 性脑病最有价值。常规使用数字连接试验, 此外还可用书写、画图、搭积木等进行测 试。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 失常。
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数正常。
扑翼样震颤也称肝震 颤。嘱病人两臂平伸,肘 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 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 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 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 的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 抖动。若紧握病人手一分
递质,则发生神经传导障碍。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复合 体学说
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门体分流和肝衰竭时, 可绕过肝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激活GABA受 体造成大脑功能紊乱。这种受体还可与巴比妥类和
苯二氮卓药物结合,抑制神经传导。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治疗要点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常采用综合治疗
消除诱因。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或
暂停蛋白质饮食、灌肠或导泻、抑
制肠道细菌生长。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可用降氨药。谷氨酸 钾和谷氨酸钠、精氨酸等。
调节神经递质: 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主要学说
氨中毒学说
肝衰竭时,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 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 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氨对大脑 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及直
接干扰神经传导。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假神经递质学说
肝衰竭时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其化学 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 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 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
提供丰富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禁用维 生素B6
减少摄入
水、钠 腹水者限制摄入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二)病情观察
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
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因子 和血糖。
原发肝病的症状、体征。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三)对症处理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 明显异常 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浅昏迷 明显异常 时腱反射和肌张力增高,深昏 迷时各种反射消失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氨: 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血
氨多增高。
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脑病,血氨多数正 常。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6知识缺乏 有关知识。
缺乏预防肝性脑病的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护理目标
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病人能遵循饮食计划,保证每日热量摄入,
促进肝功能恢复。 病人能获得切实有效的照顾。
病人能够描述正确的预防肝性脑病的知 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1 马某,男,55岁,因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住院,病 人经治疗后神志转清,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但短 期内蛋白质不能超过 A 40-50g/d B 60-70g/d C 80-90g/d
第六节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概念与临床特点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 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
行为异常和昏迷等。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病因
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 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
⑤ 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四)用药护理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
应用时根据血钾、血钠浓度进行调整
精氨酸: 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静脉输液速度
不宜过快。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新霉素: 长期服用可出现听力或肾功能损害。
乳果糖: 服用时从小剂量开始,保持每日排便2~3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肌张力明显增高,锥体束征阳性。 脑电图明显异常。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四期(昏迷期)
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 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肌张
力、腱反射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 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和过度换气。
脑电图明显异常 。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肝衰竭时,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 苯丙氨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 亮氨酸减少,可促使芳香族氨基酸更 多地进入脑组织形成假神经递质,从
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十六分。
【临床表现】
原有肝病特征+意识改变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
和脑电图改变将其分为四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