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从石灰砂浆、水泥砂浆到预拌砂浆,中国的砂浆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会给建材业、建筑业带来巨大变化。

为适应这种转变,更好的推广预拌砂浆特别是干混砂浆,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砂浆工作部组织国家建材规划机构和有关业内专家,对中国干混砂浆市场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中,走访国家建设和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拜访了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专家。

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唐山6个城市及河北、广东、河南3个省发放两种调查表,一种是《干混砂浆基本情况调查表》,另一种是《干混砂浆用户调查表》,总计发放151份调查问卷,每个地区有效样本不低于10个。

调查共涉及19个地区,搜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召开专家论证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目前干混砂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量化分析,并提出对策。

下面分三部分进行论述。

二、干混砂浆产业及市场现状
(一)国内外干混砂浆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1、国外干混砂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干混砂浆最早起源于欧洲。

1893年法国的Trranova公司开始生产干混砂浆,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干混砂浆加工企业。

1905年Montenovo公司和1927年Wulframix公司相继成立,干混砂浆应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战后,随着建筑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种干混砂浆产品迅速崛起,到20世纪70~80年代,商品砂浆在欧美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在欧洲,干混砂浆产品已经达到几百种,包括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粘结砂浆、修补砂浆、装饰砂浆等几大类,每类都有几个到几十个品种。

2004年全球干混砂浆产量约1.8亿吨,其中欧洲为9000万吨。

德国是世界干混砂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74年德国干混砂浆的产量仅为10万吨,1986年就增长到300万吨,年均增长32.8%。

到2000年,德国已有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以上的工厂150多家,大约每55万人口就拥有一家干混砂浆厂。

德国的maxit集团在本国及欧洲共拥有100多家干混砂浆厂,2000年生产干混砂浆约600万吨。

法国的Weber & Broutin 集团在欧洲14个国家设有约近70家干混砂浆企业,并且在亚洲、南美、中东设有分厂。

在欧洲各国,干混砂浆已占建筑砂浆的80%以上,砂浆现场搅拌量越来越少,例如德国1999年建筑砂浆用量为1143万吨,其中干混砂浆占87%,预拌砂浆占13%。

从水泥的用量来看,欧洲用于干混砂浆的水泥量近几年呈增长态势,现已达到5%左右,并且增长趋势仍将继续。

德国2004年用于干混砂浆的水泥用量已占水泥消费总量的16.3%。

干混砂浆在欧美国家能迅速发展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二是质量要求,为了能在饱和的市场中竞争,就要满足高质量建筑的要求;三是机械化的施工及预混合砂浆的使用,可提高建筑效率,并且对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要求降低;四是可以节省材料费用和材料的使用;五是满足一些新型墙体和建筑材料对砂浆的要求,像聚苯乙烯泡沫板、加气混凝土及类似的建筑材料需要特殊的砂浆产品。

另外,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某些欧洲国家对建筑材料中的辐射和气味也有严格的限制。

亚洲已成为干混砂浆发展的新兴市场。

在东南亚及东亚,干混砂浆产品的发展集中于大城市,在这些城市内,经济增长迅速,人口增加也很快,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砂浆产品由现场搅拌转为干混砂浆。

新加坡应用干混砂浆已有近十年历史,早期主要依赖进口。

近两年,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砂浆必须“干粉”化,因而生产迅速扩大。

除了原有3~4条年产数万吨的生产线外,双龙公司97年使用劳特设备建设一条30万吨/年散装、包装混合生产线,E.P.公司也于98年引进劳特设备建设一条40万吨/年全包装生产线,裕廊水泥99年引进M-tec设备建成一条30万吨/年散装、包装混合生产线。

到2000年,新加坡已拥有130万吨生产能力,近年来生产能力还在增加。

由于产能增长过快,新加坡干混砂浆已近饱和。

2003年和2004年,新加坡干混砂浆产量均为130万吨,2005年产量有下降趋势。

香港干混砂浆尚未进入大发展阶段,装修用砂浆大多用进口材料,工地用砂浆部分用商品砂浆,也有部分用进口干砂浆,2004年干混砂浆进口量为12万吨。

现场搅拌砂浆已经限制使用,但未禁止。

到目前为止,香港仅有一条上规模生产线,是E.P.公司在港投资企业,设计能力30万吨/年。

韩国干混砂浆生产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施工一直采用现场搅拌砂浆。

鉴于干混砂浆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都优于传统的现场搅拌,干混砂浆在韩国得以迅速发展。

2002年韩国地面用、装饰用普通干混砂
浆年消费量约有300万吨。

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干混砂浆将会占整个市场80%的份额。

除此之外,在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在未来的几年内也会加快干混砂浆发展。

这都会对中国干混砂浆市场有影响。

2、国内干混砂浆的发展现状
(1)国内干混砂浆发展概述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引进预拌砂浆技术,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散装水泥工作者及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用户的积极努力,我国的预拌砂浆生产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干混砂浆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自2003年起,上海市开始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普通预拌砂浆。

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万吨规模以上的干混砂浆生产企业131家,设计能力1854万吨,实际生产406.6万吨。

从产品品种来看,除上海地区多为普通砂浆外,其他地区主要生产特种砂浆。

中国的干混砂浆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干混砂浆发展最快的三个地区,80%以上的干混砂浆企业都集中在此。

上海市是我国开展建筑砂浆科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发展干混砂浆最快的地区。

2006年全市干混砂浆生产企业67家,干混砂浆生产能力1100万吨,2005年实际产量为90.42万吨,居全国第一。

图1—1列出了近几年上海干混砂浆的发展情况。

北京市于1989年开始使用干混砂浆,产品品种有腻子、粉刷石膏等非水泥基干粉产品,瓷砖粘结剂、地面自流平材料等水泥基干混砂浆也有少量的应用。

近几年北京市加大了对干混砂浆的使用力度, 2004年1月市建委在发布的《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中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的通知》中规定:“四环路以内工程、奥运工程应率先使用预拌砂浆,工程维修、家庭装修提倡使用干混砂浆,鼓励发展散装干拌砂浆”,通知的发布有力地促进了预拌砂浆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海德堡集团maxit公司和北京金隅集团在昌平合资兴建了一座年产15万吨干混砂浆工厂,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条干混砂浆生产线。

此外,北京市还有敬业达、美巢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北京的干混砂浆开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北京市的干混砂浆生产企业比较分散,规模一般很小。

据有关专家介绍,北京周边生产外墙外保温用砂浆的小企业约数百家,一般规模在10000—20000吨/年左右。

天津市的生产能力大约为80-120万吨,企业数为30家;
广州市生产能力为185万吨,企业数为27家;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干混砂浆企业100多家,年供应量30多万吨;
郑州市最大干混砂浆生产线2006年6月份投产,设计能力10万吨。

(2)我国干混砂浆品种分类情况
干混砂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干混砂浆,包括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和地面砂浆;二是特种干混砂浆,包括瓷砖胶粘剂、保温用砂浆、腻子、填缝剂、自流平砂浆、耐磨砂浆、界面处理砂浆、防水砂浆、装饰砂浆和修补砂浆等。

各地所应用的干混砂浆重点品种也不尽相同,上海市场主要使用抹灰砂浆、砌筑砂浆、地面砂浆等普通砂浆,北京和广州两地以生产特种砂浆为主。

2006北京地区普通干混砂浆生产不足10万吨,所以北京还是生产以外墙外保温体系配套砂浆和内外墙腻子为最多;广州地区砂浆生产以防水砂浆为主;上海的特种砂浆生产以界面砂浆为最多。

(3)已出台的相关政策
为在我国推广干混砂浆,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很多文件。

其中在1999年,原国家建材局发布的《新型建材制品导向目录》就已将干混砂浆作为重点发展和鼓励项目之一,可享受设备进口等有关税收的优惠。

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通知》,通知要求:“各城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拌砂浆规划及使用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预拌混凝土和干拌砂浆的发展,确保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和干拌砂浆供应”。

2004年商务部等五部二局颁布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

同年,在建设部下发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中,也将预拌砂浆(干混砂浆)列为推广应用范围。

200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强调“大力发展预拌砂浆和商品混凝土,大中型城市要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条件成熟的地区应限制现场搅拌砂浆”。

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关于干混砂浆应用的地方政策。

2002年上海市建委、上海市环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本市建筑工程使用预拌(商品)砂浆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3年7月1日起,在外环线以内,市郊区县镇地区新开工工程全部使用预拌(商品)砂浆;2004年1月1日起全市新开工工程全部使用预拌(商品)砂浆”。

2004年上海市又在《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使用预拌砂浆。

2006年北京市建委、发改委、规划委和环保局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本市建设工程使用预拌砂浆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本市四环路以内新开工的建筑工程必须使用预拌砂浆,四环路以外申报优质工程和文明施工工程、政府投资工程、奥运工程应当使用预拌砂浆。

在家庭装修和其他工程中提倡使用预拌砂浆”。

2005年天津市在《天津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政府令中规定:“应当逐步推广使用预拌砂浆”。

南京市在《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中规定:“工程施工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

广州市在《关于我市建设工程推广使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积极推广使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16个城市(或省)制定颁布了推广使用预拌(干混)砂浆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干混砂浆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4)我国干混砂浆生产及应用技术
干混砂浆行业门槛较低,进出相对较易,我国大多数干混砂浆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还比较简陋。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干混砂浆工业,我国的干混砂浆工业无论是从装备水平还是施工工艺上都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大体上相当于其60~70年代的技术水平。

我国劳动力廉价,目前建筑施工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现代化的施工机具还没有广泛应用,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稳定性差,这些已成为制约干混砂浆施工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物流配送技术、施工机具、配套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系统集成研究,是干混砂浆应用技术的重点。

虽然我国干混砂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加上国家正积极推广干混砂浆的应用,因此,该行业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关注,他们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和兴建先进的干混砂浆制造厂,如德国maxit集团、汉高公司、法国圣哥班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中国建有干混砂浆工厂,这些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干混砂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我国干混砂浆行业及市场特点
作为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干混砂浆具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改善施工现场环境、节约资源等多种优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干混砂浆工业刚刚起步,市场处于导入期和快速成长期的过渡阶段,但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开发和鼓励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和推广。

目前,干混砂浆的社会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

为了解中国干混砂浆行业现状和用户对干混砂浆的认知情况,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砂浆工作部于2006年对全国进行了两项问卷调查:一份是《干混砂浆基本情况调查》,共涉及19个地区;另一份是《干混砂浆用户调查》,调查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唐山等城市和河北、广东、河南3个省份,每个地区有效样本量不低于10个,调查样本总量为151份。

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干混砂浆行业和市场方面“四低、一高、两不到位”(即产量低、消费量低、认知度低和技术装备水平低;价格高;政策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的特点提供了有力佐证。

1、产能发挥严重不足
中国的干混砂浆发展很不平衡,80%以上的干混砂浆企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干混砂浆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等城市和广东省是目前国内干混砂浆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中上海以67家企业、1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领军者;天津的生产能力为120万吨,企业数为30家;北京市生产能力200万吨,排名全国第二,生产集中度最高。

上海干混砂浆总产量居全国之首,2005年为90.4万吨;北京、大连、广州和广东产量相当,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天津虽然拥有较多的生产企业和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实际产量却最小,仅有2.48万吨;干混砂浆在广州的应用最广,占当地建筑砂浆的7.6%,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占当地建筑砂浆用量的6.0%和5.26%。

从2005年生产能力的发挥情况来看,全国设计生产能力为1854.75万吨,而实际只生产了406.62万吨,产能只发挥了22%。

分地区看,大连最好,产能发挥超过一半;北京、广州和广东仅发挥了能力的四分之一强;天津仅发挥了1.45%。

2、消费量低,不符合水泥消费大国地位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仍然主要采用现场搅拌作业,干混砂浆使用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水泥用量中可见一斑。

全世界用于干混砂浆中的水泥约占全部水泥消费量的2%;欧洲平均占到5%,其中德国占到16%以上;同是亚洲的韩国在2002年也有2%的占比。

本次《干混砂浆用户调查》的情况基本与目前干混砂浆在我国的使用情况相吻合。

认为较少使用干混砂浆的用户占55.6%,对使用情况不清楚的占34.0%,表示使用很多的不足10%。

3、干混砂浆在国内的认知度较低
干混砂浆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大多数人对其优点和特点还不了解,甚至有些施工人员对使用干混砂浆有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干混砂浆的推广。

《干混砂浆用户调查》显示,使用过干混砂浆的用户不足三成,六成用户未使用但听说过干混砂浆。

全部151份样本中,使用过干混砂浆的占27.1%;未使用过、但听说过的占62.3%;既没使用过,也未听说过的占9.3%;另外有1.3%没表态,见表1—3。

4、干混砂浆技术装备水平低
除少数从国外引进先进设施的企业外,前期投产的国内绝大多数干混砂浆企业生产设备落后。

这是因为引进干混砂浆生产线投资比较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如投资一条年产10万吨的干混砂浆生产线,全部引进国外干混砂浆生产设备与技术,大约需要2000~3000万元,此外还要考虑塔式厂房所需要的钢结构、储汽罐或储油罐、原料的装卸、搬运产品的叉车等辅助设备。

因此,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国产设备。

但国产设备实际使用中设备故障率高、维修量大,生产效率和混合质量较低。

一些小型设备厂生产的混合机配套设备不完备,甚至没有配套设备,采用单机生产,产量低,混合均匀性差,使干混砂浆产品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5、价格较高制约了干混砂浆的推广应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许多建筑商和其他用户的首要选择。

干混砂浆的使用成本要比现场搅拌高出许多,这就使得用户对使用干混砂浆可能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中国劳动力成本便宜,建筑商也不愿意自主选择使用干混砂浆。

这一点与国外不同,国外用户使用砂浆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建筑高质量的需求,而且国外劳动力成本高,用户也愿意选择使用干混砂浆。

价格因素成为制约干混砂浆推广的主要因素。

在《干混砂浆用户调查》中,认为“价格偏高”的占总样本数的61.6%,“价格适中”的占22.5%,没表态的占15.9%,无人认为“价格偏低”。

建筑商是认为价格偏高的绝对力量,因为建筑商是干混砂浆的最大用户,成本控制是建筑商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广州、唐山各100%的建筑商,广东(不含广州)87.5%、北京80.0%、上海75%的建筑商,天津、河北(不含唐山)、河南各66.7%的建筑商都支持此观点,但成都情况有些特殊,认可价格偏高的比例不大。

见图1—4:
6、政策不到位
由于干混砂浆施工价格偏高,单靠市场推动难度比较大,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干混砂浆推广还主要靠政策的力量。

目前我国已有16个城市(或省)出台推广干混砂浆应用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干混砂浆用户调查》显示,仅北京、河北和成都的个别用户知道当地有推广干混砂浆应用的政策;认为没有的和没表态的居多,见图1—5。

此项调查反映出在干混砂浆的使用和推广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力度极不到位,因此各地用户对推广干混砂浆应用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

《干混砂浆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政府支持力度不到位”是各地各企业提及率最高的困难,提及率达到52.6%;同时也是被认为在众多困难中最大的困难,见图1—6:
我国目前尚缺乏强制性的政策或法规,使得落后的施工方式还有很大的存在空间。

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北京、南京、广东等16个城市(或省)制定了推广使用干混砂浆的政策,见图1—7 。

但这些政策都不带有强制性,未规定如果违规将受到何种处罚,这也是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在推广干混砂浆工作中需完善的地方。

7、对干混砂浆的宣传不到位
干混砂浆在我国发展较晚,要想被社会接受,必须对其进行宣传。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干混砂浆用户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干混砂浆了解的各种渠道的提及率都较低,其中最高的刚过四成。

媒体和协会在推广干混砂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提及率分别为41.7%和38.4%;朋友或客户的力量也不能小觑,提及率达17.9%。

但另一方面,厂家推销(26.5%)力度不够,建材市场(12.6%)作为建筑材料的销售平台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各渠道提及率见图1—8:
分地区看,广州的获知渠道非常单一,仅有当地散办推广一种;广东和成都的获知渠道也较少,仅有媒体、散协和厂家三种;北京的获知渠道多而广,且各种渠道被提及率相当,表明北京对干混砂浆的宣传较为有效;上海、天津、河北、河南和唐山了解渠道也较多,但都较为集中在某一种或两种。

广东省、广州市和河南省的散办工作成效大,当地用户主要是从散办了解的干混砂浆信息;天津和唐山的厂家在推销方面下的功夫较多;北京和上海的建材市场培育得较好,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宣传途径,说明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产品的推广体系较为规范,对新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强。

三、干混砂浆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

未来5~15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十二五”为7.5%左右,“十三五”为7%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增长率为10%左右,“十二五”为8%左右,“十三五”为6.5%左右。

前期投资仍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到后期投资和经济增速基本持平。

全国人均GDP将从2000年856美元达到2020年的3150美元左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环境优化经济为主转变。

“十一五”主要目标除经济发展目标以外,还包括一些环境、资源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这表明,中国会越来越重视发展节能降耗产业,并为之提供扶持政策。

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将迎来一片广阔的天地。

未来的中国经济环境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节能、利废、环保产品。

干混砂浆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型建筑材料,将受到政策的支持,率先得到发展和推广。

干混砂浆产业符合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其发展的宏观经济条件已经成熟。

(二)建筑业发展分析
干混砂浆因为直接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发展与建筑业关系密切,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目标和特点,将直接影响到干混砂浆的发展。

未来建筑业发展的特点如下:
1、建筑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既有建筑量达到了400多亿平方米。

未来15年,建筑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可预料,今后15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将达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达到33平方米,需要新增加住宅80亿平方米左右。

到2020年,城市人均住宅将达到35平方米,农村将达到40平方米,共需新建住宅200多亿平方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基础。

2、推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由27.6%上升到33%以上,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未来几年建筑业发展的重点。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用更加有效的建筑材料以达到减少热量散失、节约能源的目的。

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到2010年,节约1.01亿吨标准煤,减排4亿多吨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到2010年,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

干混砂浆中的墙体保温系统专用砂浆,具有高粘结强度、高柔软性、低吸水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施,将会有力带动保温用砂浆市场的快速发展。

3、建筑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应用干混砂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

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水泥、砂子等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影响,施工现场配置的砂浆,无论是砌筑砂浆、抹面砂浆,还是地面找平砂浆,常常出现建筑物抹灰砂浆开裂现象(即便是最传统的黏土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