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东侨经济开发区中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教案新人
教版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H2O、CO2
B、H2、CO
C、CO、O2
D、H2、O2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
7、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
(1)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__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_______(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7)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
(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8、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
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
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1)观察气球变化现象是()
A.没有明显变化 B.膨胀变大
C.膨胀后又瘪下去 D.比原来更瘪了
(2)打开止水夹,U形管左右的水位()
A.左高右低 B.右高左低
C.左右水位不变 D.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9、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证明O2中混有CO2的装置内应盛_____________
2)除杂: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
装置内应盛_____________,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

3)贮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
装置________端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气体从装置________端通入。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装置________端通入。

③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__端通入。

容非常丰富,既有概念,又有碳及其化合物的物质知识,更有化学实验内容的拓展,如气体的检验、除杂等等,想要在一节课中全都复习到,那么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设计将单质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复习生活中与之相联系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此基础上穿插进很多复习内容,如在复习碳三角知识时,利用单质碳与不同量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复习了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转化关系,以及包含其中的气体的检验、气体的除杂等内容,更让学生理解反应物量的不同导致生成物的不同这一化学观点。

在这一节课中,我准备了学生的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难度根据课堂需要层层递进,因此可以对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及时了解。

整节课不仅补充了新课时没有展示的部分内容,而且也一起探讨了一部分关于气体转化的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学生的思维容量相当大,接触到了不同的题型,对今后的化学解题能力会有所帮助。

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改进。

1、我用了较少的时间将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建立起来,而重点则是在不同形式
上的练习上。

我是着重通过递进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的。

有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本来估计学生不会马上得出结论,如如何检验混合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结果一位学生很快报出正确的答案,令我始料未及,而此时学习能力稍差学生就不能完全跟上这样的节奏。

我虽然马上进行了补充说明,但似乎效果一般。

可见,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要加强。

2、习题的设计上还欠思考。

复习课中,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符合教师的课堂复习内容,
题目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题型上可进行变式,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但我在题目的选择某某有所欠缺,题与题之间的过渡上似乎不太顺畅,这将导致学生的思维不是连续渐进而出现跳跃式的思维,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适应这样的题目。

3、没有抓住学生的课堂反馈。

在一道练习题后,我让作对的学生举手,以统计一下人数,
结果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做对。

但是我没有及时利用变式习题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而是继续我的上课内容。

现在想来,完全可以再出一道变式习题,再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到概念及时清。

虽然课后的专家点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我知道,对于这节课,我没有进行非常充分地准备。

也许,我再上这节课时,我会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来镇静应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但需要我这个教师具有更广博的专业知识。

当老师也必须时刻学习,拓展视野,本着敬业的精神对待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