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编辑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编辑过程
答:诗经的编辑过程是:采诗、献诗、删诗。

第一种,采诗说。

汉代人认为周代曾设置采诗之官,负责到民间采诗,并将采得的诗歌献于朝廷,便于天子了解地方民情。

《汉书·艺文志》曾云:“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就是所谓“采诗”的目的。

(汉代模拟这种采诗制度,设置乐府来掌管诗歌音乐,乐府所采集的诗歌就是我们所说的“乐府诗”。


周王朝是否施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果没有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乐官(周代的主管音乐的官员是太师,或称主乐太师)的参与,民间的诗歌也很难汇集于王廷。

第二种,献诗说。

献诗是和献曲、献书,以及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等等一系列活动一起,都是为了让辅佐天子,避免天子受蒙蔽的制度。

或者说,这些都是让官员以至于平民表达意见,或者讽谏的途径。

第三种,删诗说。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流传在各国的“诗”有很多,(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将诗经整理成集之时,删去了很多篇,仅仅留下305篇。

有关孔子整理“诗”的说法见于《论语》,孔子自己说:“吾自
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但这段话仅仅谈到孔子整理《诗经》音乐,没有言及删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