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_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Q0分
2.19, 20, 21,22题为选做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1:35.5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8分)
—、单选题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
2、用35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1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1盐酸②改用30mL3mol•L-1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4、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5、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瑢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b不可能显碱性②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③a不可能显酸性④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使用催化剂
B.升髙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加入一种反应物
7、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CH3C00Na与HCl: CH3C00Na与NaOH;
③CH3COONa与
NaCl;④
CH3C00Na与NaHC03混合溶液中,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8、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 + 2Fe3+=Cu2++ 2Fe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9、室温下向10 mL3mol•L-1 lNaOH溶液中加入O.1 mL3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
c (Na+) >c(A-) >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 = 7 时,c (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H+)>c(HA)
10、(单斜)和5(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正交)△H 3 > 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D.S(单斜)=S(正交)△H 3 <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11、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0,发生反应:C0(g) +H 2O(g)= C02(g) + H 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 2 > t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 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min)/(40
.0)(1
2⋅=L mol t H υ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吋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和1.20mol H 2O,达到平衡时
mol CO n 04.0)(2=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 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
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减小
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2、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①盛待测液的排形瓶里留有蒸馏水 ②滴定管尖嗬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
③滴定管在滴定前未将刻度调在“0”,而调在“2.40”
④滴定达终点时,视线高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而的最低点
A.①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 2O 2分解产生1mol O 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 x 6.02 x 10
23
B.室温下,PH = 3的CH 3COOH 溶液与pH=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
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定条件下反应N 2 + 3H 2=2NH 3达到平衡时,)逆(正32NH 2)H (3r =υ 14、下列各种环境的离子组合能大量共存的是
15、在0.1mL3mol/LCH 3COOH 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COONa 溶解需要消耗水,将使溶液中H +
浓度增大
B. CH 3COONa 水解呈碱性,将使CH 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 CH 3COONa 电离出CH 3COO -
,将使的电离程度减小
D.加入CH 3COONa 后,将使溶液中CH 3COOH 浓度垧大,溶液中H +
浓度也增大 16、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用
纽化钾饱和
溶液浸泡过的琼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FeCl 2溶液中(Cl -
)会
增大 B.此电池工作质理与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相
同
C.Fec 为正极,石墨上发生的反应为:
2H +
+2e -
=H 2↑
原电池装置中的盐桥完全可用金属导线代替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7、(10分)(1)在101kPa 、25℃条件下,2g 甲醇燃烧生成C02和液态水时放
热 45.36kJ 。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
(2)己知拆开1molH - H 键,1mol N - N 键,1molN =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 kJ 、391 kJ 、946 kJ ,则1mol1N 2与H 2完全反应生成NH 3的热效应△H 为 = 。
(3)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钾固体;③铜片;④蔗糖)(112212O H C 固体:⑤熔融的氯化钠。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3)在2A+B=2C+ 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18、(12分)银是一种贵金属,古代常用于制造钱币及装饰器皿,现代在电池 和照明器材等领域亦有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 5OmL0.Ol8mol •L -1
的 AgN03 溶液中加入5OmL0.O12mol •L -1
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Ag +
的浓度为 mol •L -1。
(己知 K SP (AgCl )= 1.8x10
-10
(2)AgN03 溶液光照易分解,生成Ag 和红棕色气体等物质,其光照分解的化 学方程式为_ 。
(3)在实验室中配制AgN03溶液吋,常先将AgN03固体溶于较浓的硝酸中, 然后用蒸蒸馏水稀释
到所需的
浓度,以 (填“促进”或 “抑制”)其水解,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明矾可用于净水,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如图所示原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 。
三、选作(做19、20或21、22)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9、(14分)(1)有机物命名:
(2)分子式为C 4H 8烯烃的结构有 种(包含顺反异构)
(3)如图是化学必修2第64页配图(氢原子已钳略),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
题;
①写出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 。
②A 和C 的关系是 。
③D 与G 的关系是 。
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有 (至少答两种原因)。
20、(16分)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制取乙炔。
(1)图中,A 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
式是 。
(2)乙炔通入酸性KMn0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1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21、(14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 、 CO 2、H 2等)与混合,催化合成甲酿是生物颀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衧Cu 、Zn, A1等元素。
写出基态Zn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 分子结构式 。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0H) 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 20 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1mol甲醛分子中 键的数目为。
③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
22、(16分)、己知X、Y和Z三种元紫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 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M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X跟Y 4形成化合物AY3, Z im wJ以形成负一价离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元素原子驻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的符号是;
(2) 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该元素的名称是;
(3) 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
(4) 己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洛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有高到低为、沸点由高到低为。
(用化学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