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常考知识汇总--附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陋室铭》《爱莲说》两文在内容和写法方面有哪些相同点?
(时间:10 分钟 满分:30 分)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9 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不蔓不枝. 枝:长枝茎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鲜:少
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成为像莲一样的君子。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
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 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 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
不逢时。
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空阔寂寥,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怆然流泪了。【主旨大意】这首诗写诗人登临远眺的感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生
(时间:5 分钟 满分:9 分)
一、诗歌鉴赏。(5 分)
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比喻
,“最高层”比
喻
。(2 分)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分)
二、名句默写。(4 分)
3.(2019 连云港)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
,
”两句,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
(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木兰诗
1.常识概要
《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者名字)编的《乐府诗集》,是
民歌。
2.重点实词
(1)唯.闻女叹息(
)
(2)问女何所忆.(
)
(3)旦.辞爷娘去(
)
(4)关山度.若飞(
)
(5)木兰不.用.尚书郎(
)
(8)香远益.清(
)
(9)不蔓.不枝.(
)(
) )
)
(
)(
)
3.一词多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鲜
(2)远
(3)之
(4)者
(5)谓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 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 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项是(4 分)( )
A.
B.
C.
D.
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 分)(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
喜爱,借景抒情:借花写自己。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
二、名句默写。(4 分)
4.荡胸生曾云,
。
5.造化钟神秀,
。
6.(2019 重庆)杜甫的《望岳》中,揭示经过奋力登攀,必会达到理想境界、领略无限风光的名
句是
,
。
登飞来峰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之一。 2.这首诗的体裁是
,字介甫,号半山,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 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3.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
“
,
”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
长。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的句子
是:
,
。
卖油翁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本文的作者是
,号
,晚号
,
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2.重点实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释.担而立( (3)睨.之久而不去( (4)但微颔.之( (5)以钱覆.其口(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颈联写细望,描写出山中云气层出不穷、群鸟入山的美景,作者心胸为之激荡。“曾” 通“层”,“决眦”意思是眼眶(几乎)要裂开,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诗人极力张大眼睛仔细观赏 归鸟入山的情态。
尾联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的愿望。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 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终当,终要。 【主旨大意】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抒发 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 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 的勇气和决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主旨大意】诗人登高望远,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 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
(时间:5 分钟 满分:18 分) 一、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小题。(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陋室铭.(míng) B.苔痕.上阶绿(héng) C.草色入帘.青(lián)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古诗文 孙权劝学
1.重点实词 (1)权谓.吕蒙曰(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
) )
)
(7)即更.刮.目相待(
)
2.一词多义
(1)以
(2)见
(
)
(
)
(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D.南阳诸葛庐.(l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孔子云.(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 分)
二、名句默写。(6 分)
5.在《陋室铭》一文中,刘禹锡写出了自己在陋室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后,又以
“
,
”两句抒发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6.(2019 山西)《陋室铭》中的“
,
”,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7.《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爱莲说
1.常识概要
“, 岳”在这里指
,诗中的“岱宗”也指
。
整首诗扣住“望”字来写。 首联写远望,以问句起笔,自问自答,把泰山放在齐鲁大地这一大背景下,衬托出泰山的高峻苍 翠。“岱宗”即泰山;未了,不尽。
颔联写近望,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钟”字把大自然拟人 化,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描写出泰山像一把神奇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 明暗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朝文学家、诗人
,本文选自《
》。
(2)铭,是指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重点实词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4)谈笑有鸿.儒.(
)
(5)往来无白.丁.(
)
(6)可以调.素.琴.(
)(
)
(7)无丝竹之乱.耳(
)
(8)无案.牍.之劳.形.(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寂寞悲凉之感的句子是:
,
!
望岳
1.杜甫,字
,自称
,世称杜少陵。
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
”。他的诗歌在整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最著名的有“
”“三别”等,抒写了民间的疾苦。其诗作今存 1 400 多首,著有
《
》。
2《. 望岳》的体裁是
三、名句默写。(4 分)
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
句子是
,
。
9.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体态正、直的句子是:
,
。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2.幽州台即蓟北楼,是燕昭王
,
代诗人,当时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而建。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视,表达自己身在高层的独特感受。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
是:
。
游山西村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这首诗的体裁是
,
(朝代)爱国诗人。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 小猪,这里指猪肉。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 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1)《爱莲说》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本文选自《
》。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
,也可以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
与现在的
近似。
2.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宜.乎众矣(
)
(7)陶后鲜.有闻(
(时间:5 分钟 满分:10 分) 一、诗歌鉴赏。(6 分) 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2 分)
2.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 (2 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3.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2 分)
) )
) )
) )
(7)康肃笑而遣.之(
)
(
)
3.一词多义
(1)尔
(2)射
(3)以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4)之
(5)而 1.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3.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短文两篇 陋室铭
1.常识概要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陋室铭》的作者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B.
C.
D.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17 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6)著.我旧时裳(
)
(7)出郭.相扶将(
)
(8)双兔傍.地走.(
)(
)
3.一词多义
时期北方的一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帖
(2)市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1.脱我战时袍,
。
2.《木兰诗》中的诗句“
,
”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
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水陆草木之花,
。
2.
,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四个字)
2.《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
(
)(
)
3.一词多义
之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1. 2. 3.斯是陋室,
,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
1.本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2.《陋室铭》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的?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
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时间:3 分钟 满分:6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2 分)
二、名句默写。(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