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五-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字族文,认识“饭、能、饱”等生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像泡泡提示那样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能适度拓展。
3.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
会快速查字典。
4.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5.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查字典,发现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辨析同音字,了解同音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都不同。
教学策略
1.比较归类学习
“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都包含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但角度有所不同。
“识字加油站”中,在认识“饱、泡、炮”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再联系句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学过的《小青蛙》,它是关于“青”的字族文,还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让学生读一读。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的构字规律。
2.字词句运用
引导学生在句子、词语等语境中理解字义,从而辨析填空。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强化学生在语境中根据字义正确选择汉字的能力。
查字典环节先回顾查字典的方法,然后进行查字典比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3.日积月累
借助图片,图文对照,感知大意。
了解歇后语的特殊形式,感受歇后语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4.和大人一起读
《狐狸和乌鸦》对话比较多,建议在初步读通的基础上,大人和孩子分角色朗读,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说说明白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进一步通过形声结合法认识汉宇,提高识字能力。
3.了解相同偏旁的字的共同之处,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诵读儿歌
1.了解形声字。
(1)教师出示“饱、泡、跑、抱、袍、炮”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饱、泡、跑、抱、袍、炮”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分别跟“饭、水、足、手、衣、火”有关,读音都与“包”的韵母有关。
(3)师:汉字中有一些是形声字,利用形声结合法可以认识更多有趣的汉字。
2.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
(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互听。
3.读准字音,巧记生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快速拼读。
(结合正音)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小组同学读。
(结合正音)
(3)各组派一名代表读。
(教师评价)
(4)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再以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小组交流记字办法,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记字的巧办法。
(6)教师指导巧记生字。
板块二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字,让学生从偏旁相同的字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更多偏旁相同的字。
3.课堂小结。
(1)学生分组朗读课本上的生字。
(2)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偏旁。
板块三情感体验,字词运用
1.比较图片,发现区别。
(1)课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
(2)师:同学们,观察“青”和“清”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3)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指导学生用“青”和“清”填空,并说明理由。
远处有()山,近处有()泉。
(4)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用“青”和“清”组哪些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5)教师总结:“青”一般表示颜色,例如:青色;“清”带有三点水,一般和水有关,例如:清澈。
2.总结发现,情境练习。
(1)教师课件出示“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zài见”的“zài”是哪个“zài”,并说明理由。
(2)师:“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3)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放学了,大家()教室门口和老师说()见。
(4)课件出示选字组词的练习:用“再”和“在”组词填空,指名完成练习。
()家正()()学校()次()三
(5)完成教材翻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溪、解、准、楼、伯”)
①先回顾查字典的方法。
②比赛看谁最先从字典里查出这些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会背歇后语,激发主动积累的兴趣。
2.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背诵理解,日积月累
1.图片导入,了解概念。
(1)谁能猜出这张图的谜底?(课件出示:“小葱拌豆腐”的图片)
(2)教师出示谜底:一清(青)二白。
(3)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的图片。
(师生交流,共同猜谜底)
(4)教师总结: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
2.朗读练习,拓展延伸。
(1)请你读一读教材“日积月累”的歇后语,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
(2)同桌对读歇后语,一人读前一部分,一人读后一部分。
(3)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学生齐说后一部分。
(4)拓展其他歇后语。
①课件出示几个课外歇后语。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兔子尾巴——长不了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铁打的公鸡——―毛不拔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②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③学生边读边理解,教师适当点拨,最后熟读成诵。
板块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图片导入,了解内容。
(1)导入:一个晴朗的日子,乌鸦找到了一片肉,他站在树枝上,正准备回家喂宝宝,却遇到了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配图——站在树枝上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和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播放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的音频)
(2)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发音易错的生字。
2.学习短文,讨论交流。
(1)指导学生朗读短文,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分角色朗读短文。
(3)引导学生思考:狐狸共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乌鸦又有什么表现?画出狐狸所说的话并读一读,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教师可借助课件里的
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
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学习效果。
本课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识字方法,理解汉字意思,并在合作中学以致用。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兴趣牵引,注重实践,引导积累和运用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自主性与实践性,突显语文学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