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必修四:时评写作29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必
修四:时评写作
【考点精讲】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伪文化”现象泛滥,“新八股文”呈现燎原之势. 在高考作文评改中,这种“虚.假.伪”的文风将一定会受到打压. 然而,怎样把作文写“真”.写“实”呢?笔者认为,写好时评文,不失为使同学们摆脱“虚.假.伪”的文风,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的文风上来的有效途经之一.
一.文体常识介绍
(一)文体概念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 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
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
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 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
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 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
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 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
的理性判断.
(三)时评的主要表现手法
1.夹叙夹议
时评是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时评主要的表现手法.
夹叙夹议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先叙后议;还有先议后
叙;或是边叙边议;等等. 当然,时评是论述文体,所以,叙与
论的比例,始终是论为主,论比叙多. 从论是叙的关系来看,叙
是论之需要,也就是说,时评的论,是基于具体事件的评说,离
开这一事件,论说就无法展开.
2.亦理亦情
时评是论述文体,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
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时评“亦理亦情”的手法,首先体现在所评所析更合“情理”.
二.写作要领
写好时评文,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备好材料
要写好一篇时评文,必须要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 这样,写的时候,才能纵横捭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 要取得第一手材料,可以调查走访,去新闻发生地调查事实的真相;也可以调查群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可以上网搜索获得资料;还可以查阅报刊杂志. 获得大批材料后,才能根据自己观点的需要,去粗取精,选用材料,才能做到评论时“真”.“准”.“实”.
第二步,拟好一个标题
时评文的标题,要实在. 或高度地概括评论的话题,或一针见血地点明议论的中心.提出作者的见解.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 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 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如《格言能“震撼”贪官?》(《杂文报》第1797期,柏敏)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 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
第三步,拟出写作提纲
时评文是议论文的一种,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 写作前拟好提纲,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保证.
文章的构思,一般大体结构是:“引—点—议—结”.
引,即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点,就是点明中心论点,必须要旗帜鲜明.
议,要求联系社会现实,要有务实的文风. 议论时,可以掺入作者的情感色彩,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最后结尾要有力,最好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需要反驳别人的观点的话,可以先摆出要批驳的对象,然后指出他的漏洞,引例证将其驳倒,再树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议论,使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
三.写作思路
结合例子,归纳时评的写作思路.
1.示例文章分析
[材料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时事评论文章.
“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昆明官员听讲座打瞌睡丢官
来源:南方日报
在2月22日晚7时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 同时,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王亚华向大会作书面检查,并通过呈贡电视台向全县播出. 这在呈贡县都是第一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第一排,在睡觉的,你是哪个单位的?站起来!”日前,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会上,一名听讲时打瞌睡的干部被仇和书记毫不留情地当众点名.
当天,正当主席台上的主讲者侯干云讲到如何发展开发区时,坐在一旁的仇和突然礼貌地对侯干云说“打断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第一排靠最右边的方向. “上课时怎么要睡觉,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严肃地问. 那名干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支吾了半天不见回答. “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再次追问. 该干部只得回
答道是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但否认自己在睡觉,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会场一阵哗然. 随后,仇和让他坐下,示意继续讲课.
仇和点名后,会场上所有人再没有一个人开小差. (据《都市时报》)
[示例文章1]
“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
在2月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交代事实)
(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 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 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 (表明观点)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 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
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 “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 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
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
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
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
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
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 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
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 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
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
(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 写时评不但要
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 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 )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
(分析:得出结论. )
[示例文章2]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
在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
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
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
瞌睡,
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2月23日《都
市时报》)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 从网友的留
言来看,似乎同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
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 对此,我不敢苟同.
(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
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 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 “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 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
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 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
(分析:谈依据与理由)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
(分析:联系实际说理)
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
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
(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
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
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 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 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
在是太“珍贵”了!
(分析: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2.写作模式归纳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2自然段,150-2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200字
(四)结论(100字)
3.优秀时评寻读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评论性的节
目,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电视媒体上有央视的《焦点访谈》,
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今日关注》,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凤凰台的《时事辩论会》.《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等等.
另外,《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京报》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的《明报》《信报》等报纸也有许多精彩的时评文章.
【课堂训练】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 0级大地震,这迅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下面是有关这次灾害的有关新闻,请阅读这则新闻评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4·20”芦山地震感人瞬间:多少爱让我们热泪盈眶
编者按:瘦弱母亲竟独自将200斤的预制板挪开救出儿子,母亲被救出时仍怀抱孩子,19岁小伙不顾房子摇晃徒手刨救出母亲……从汶川大地震到芦山地震,太多动人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民族的美德.人性的光辉在危难时刻闪耀光辉,一次次深深感动你我,让我们更感到价
不顾房子还在摇晃,19岁小伙徒手刨出母亲地震发生后,扬子晚报特派记者谷岳飞在雅安采访了多位芦山地震伤者,综合信息显示,美丽的芦山县城受损严重,“伤得”不轻.
此前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日本大地震,谷岳飞都受命赶赴现场采访,直面天灾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恐惧. 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他迅速整理好行装,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赶往机场,前往灾区. 昨夜12点,他从雅安现场发回第一组报道后,又于今日凌晨1点多,踏上了奔赴芦山的行程——
地震过后,芦山县城“伤得”不轻
因为交通受阻,震中芦山县的情况令人揪心,扬子晚报特派记者在雅安采访了多位芦山地震伤者,综合信息显示,芦山县城受损严重,“伤得”不轻.
直到被儿子刨出,母亲仍不知发生了地震
地震时,19岁的王皎雄正在客厅的沙发上睡觉. 小伙子的家在芦山县西江村,风景秀丽,是个特别“安逸”的地方. “爸爸上班,母亲上街去耍了,我就在家多睡了会儿早床. ”
突然,王皎雄感觉房子猛地摇晃起来,“整个沙发好像被掀了起来”,他一下子就被掀翻在地,房间嘎嘎乱响.
“我害怕得不得了”,就在他仓惶寻找躲避的地方时,突然想起母亲好像刚刚在拿钥匙开门. 在雅安县人民医院,一身是灰,手上有轻伤的王皎雄向扬子晚报记者描述地震时的可怕,当时整个人都迷糊了,“一片空白,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母亲的安危让王皎雄顿时清醒,他顾不得还在摇晃的房子,拼命朝门口跑去.
进门处已经倒塌,一堵墙压了下来,现场全是灰. 王皎雄大声喊“妈”,但不见应声,小伙子就开始刨墙,“因为墙比较薄,比较好挖”,三两下,王皎雄便看见了母亲的头,头上全是血,一堵墙压在她身上.
“幸亏有沙发在下面挡了一下,留下了一点空隙,这让母亲得以保命”.
看见母亲已不能说话,王皎雄加快了速度,用手刨,找了根棍子撬,费尽周折将母亲从倒塌的墙下救出.
直到被儿子救出,45岁的王秀英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就在她回家开门的瞬间,地震发生,门旁的一堵墙倒下,将她压在其中.
王皎雄将母亲背到附近的公路上,现场已全是惊魂未定的村民,“我是我们村最后跑出来的”,王皎雄对记者说. 至此时,他才看见,他熟悉的西江村已经不见了,不少房子倒塌,剩下没倒的房子大多也是摇摇欲坠.
休息一会儿后,王秀英恢复神志,除了全身上下被压的淤伤外,头上血流不止,王秀英告诉儿子,头特别疼. 这时,王皎雄的父亲也从上班的地方赶了回来,父子俩决定送王秀英去县医院. 父子俩换着背,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县医院. 此刻的芦山县医院已经乱成一锅粥,“到处是哭声,从来没有看见这么惨的场面”.
直接被地震从二楼甩到了一楼
头部重伤的王秀英被送到芦山县医院的同时,24岁的杨武军也被人送到了医院. 杨全身上下都是血,两只手骨折.胸口.腿上全是刮伤,最严重的是头部,半边脸被压呈紫黑色,双眼充满血丝,右眼肿得老高.
杨武军家在芦山县卢家乡(音),地震时他也在家里休息,因为是周末,就多睡了一会儿,家里就他一个人,家人全都出去了. 杨武军家在二楼,“突然就感觉床摇晃起来”,杨猛地起身准备往外跑,但还没开步就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过来,“人直接从二楼被甩到了一楼,之后人就失去了知觉”. 几个小时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杨武军,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医院的,“太可怕了,吓惨了!”
曾祥亭的一个朋友也是摔伤. 他的这位朋友是浙江人,到芦山县做生意,地震发生时正在宾馆睡觉. 感觉到房子在摇晃后,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他六神无主,便从二楼窗户跳下,结果摔伤严重,后背.手.脚都是伤.
跑出去一回头,厂里被震得稀烂
39岁的黄万芳也是芦山县清仁乡人,在跟记者说起地震情形时,黄仍是一脸的惊恐.
她在县里一家棉纺厂上班,当时厂里大概有一百多人,“突然间就感觉地在晃动,房顶不断在往下掉东西”,短暂几秒钟后,人们普遍反应过来,“地震了!”
于是大家一起往外冲,“跑着跑着,腿就感觉不听使唤了,脑子里清楚要逃命,但就是迈不开腿”,黄万芳说自己当时整个人心全部被恐惧占据.
等黄跑到厂外的空地上,回头看,整个棉纺厂“已经稀烂”. 想到家里还有68岁的老母亲,黄赶忙跟家里联系,但电话不通,黄一路惊慌地跑回家.
赶到家门口,黄万芳看见,去年四兄妹合伙盖的新房子,所有的墙全部开裂,不少墙面倒了下来. 地震时,68岁的老母亲正
在上厕所,被一面倒塌的墙砸到,头部受伤. 一一清点后,发现一大家子就老母亲一人受伤,黄万芳这才稍稍安心.
墙壁砸来 12岁姐姐把弟弟扑在身下
昨日下午1点多,一辆救护车将数名地震伤员从芦山县人民医院转到雅安市红十字医院抢救,其中一名最小的患者聂祖淞只有2岁零3个月. 地震发生时,他同母异父的12岁姐姐陈宇扑在他的身上,最终不幸身亡.
姐弟俩和爷爷聂中全住在位于芦山县石延乡青江村聂冯沟组的家中. 聂中全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地震发生时,聂祖淞和陈宇刚倒完垃圾返回屋内,“地震一发生,屋里的墙就倒了,把姐弟俩压在了下面. ”聂中全说,他当时吓坏了,便赶紧到邻居家喊了几个小伙子过来帮忙,他们动用了三四根钢筋花了十多分钟才把墙体掀翻,找到了被压的姐弟俩,“当时就看到姐姐趴在弟弟的身上,把弟弟保护着,她自己是处于昏迷状态. 我们检查了一下,陈宇伤得很重,手和脚都断了,头上也被砸中,出了血,而聂祖淞看上去倒是没有什么外伤. ”聂中全说起姐姐救弟弟的事情时,老泪纵横,尽管陈宇跟他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是其儿媳妇再嫁时带到聂家来的. “他们姐弟俩虽然是同母异父,但感情一直都非常好,我估计当时姐姐肯定是看到情况危急,就直接扑到弟弟身上,结果整堵墙都砸在了她的身上. ”
经雅安市红十字医院检查,聂祖淞还是受了一些内伤,X光结果显示他的肝脏有积水,但情况还算比较稳定. 而陈宇则是被先一步转往雅安市区的医院抢救,所以聂中全并不知道她被送往了哪个医院,他一直恳求记者在采访时帮他留意陈宇的下落,“拜托一定要找到她,我儿子在太原打工,儿媳妇在雅安. 他们把孩子委托给我,我不能让他们出事啊,否则我怎么对得起儿子和儿媳妇!”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打听得知陈宇是被送往了雅安市人民医院,但当记者赶到该医院时,却得到了噩耗———陈宇在被送医
途中已经因伤重不幸去世.
一位自称是陈宇亲戚的男子表示,是他把陈宇抱上救护车的,“我当时一抱到她,就感觉已经不行了,因为整个人都是软的. 在送往医院一直到去世的过程中,陈宇都是昏迷的. ”
母爱的奇迹——瘦弱妈妈搬开200斤楼板救出儿子“儿子,妈妈搬开楼板来救你. ”华西都市报记者率先挺进
震中,见证了居民自救互助的感人一幕
独自挪动两百多斤的预制板,对于身材矮小.瘦弱的杨玉蓉来说,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昨天她却办到了. 为了救儿子的命,她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前晚(4月19日),芦山县樊敏路的杨玉蓉家里住着5口人. 她.12岁的女儿.儿子.儿媳以及3个月大的孙儿.
为了买灌溉玉米的化肥,她早早起了床. 地动山摇的刹那,
杨玉蓉刚给孙儿穿好衣服. 听到房子摇得哗哗响,杨玉蓉抱起孙
儿就朝外跑.
边逃生,杨玉蓉边扯起喉咙招呼全家一起逃命. 到了楼下,
她看见儿媳.女儿都在,唯独少了儿子凌立.
【儿子被困】哭求妈妈走开别救了
“他上厕所去了. ”儿媳妇带着哭腔告诉她儿子的下落. 此时,房屋正在垮塌,一些砖头和家具正纷纷落下.
杨玉蓉安排儿媳妇照管好孙儿和女儿,她不顾一切冲回厕所. 此时,她几乎看不到儿子的影子,找了一圈,她看到了一块两米
多长的预制板有10余厘米的缝隙,透过缝隙,她看到了儿子的身体.
“儿子,等着哈,妈妈来救你了!”杨玉蓉给儿子打着气. 此时,凌立正身陷厕所不能动弹. 听见外面哗啦啦的声响,凌立
哭着求妈妈“妈妈,还有余震,你不要管我. ”儿子的哭求,却动摇不了一个母亲救儿子的信念.
杨玉蓉不顾正在垮塌的楼,先把一双手伸进去. 就在这刻,
3楼的床正顺着垮塌的空间往下坠落. 幸好,没有落在母子俩的身边.
【母爱如山】她挪开200多斤预制板
预制板这么重,怎么办?周围的邻居们家家都在忙着救人,自家也没有别的劳动力. 为了救儿子,瘦弱的杨玉蓉使出平生最大的力气,去弄开那块压着儿子的预制板.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居然花了几分钟就把它挪开了40多厘米宽的缝隙. ”杨玉蓉说,通过这个缝隙,她将儿子救了出来.
昨日上午11点半,记者在芦山县医院看到这对母子时,凌立的伤已经做了简单处理,他的腰部和头部缠着绷带,母亲杨玉蓉靠他坐着,用怜爱的目光看着他.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玉蓉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但她没哭. 起身时,她才感到自己的腰也有些痛,她还不知道自己是否也受了伤.
在医院的帐篷里,杨玉蓉都还不太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
凌立也对母亲爆发出的巨大力量感到惊讶. “妈妈平时重活儿干得不太多,我也不晓得她当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 ”凌立说,只有伟大的母爱才会爆发出如此大的力量.
见记者守着儿子,杨玉蓉又跑出去询问儿子转院的事情. 很快,凌立被通知可以坐救护车转运到救治条件更好的医院. 临走时,记者帮他提着液体,一路送他上车,与这对情深母子告别.
救援军车坠河两名战士牺牲
坠崖现场,一名参与救援的战士眼中噙着泪水,默默掏出三支烟,点上,插在了牺牲战友的身边,转身继续投入了救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