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调查报告——以安阳A中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调查报告——以安阳
A中学为例
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全共有3117人,其中男生1483人,占比45.7%;
女生1634人,占比54.3%;独生子女占比29.5%,非独生子女占比70.5%。

发放
家长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96%,发放教师问卷50份,其中有
效问卷49份,回收率98%。

本次调查有效数据3096人,无效数据21人,有效数
据99.3%。

问卷范围广泛,涵盖了学生对当前劳动教育的看法、学生心中理想的
劳动教育、学生认为最适宜的劳动教育频率、课堂教学形式是否生动、理性的上
课形式(讲授类、互动类、实验类)、课程收获程度、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对当
前劳动教育的发展有何看法、对劳动教育的形式创新有何建议等多个方面,较为
全面透彻地反映了学生对当前劳动教育的看法,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学生对未来劳
动教育发展的期望,较为全面地整理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建议、对于接下来劳动
教育形式的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创立、劳动教育方式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1.1调查问卷数据详细分析
表1学生劳动意识一览表
表2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一览表
表3家校协作调查
表4学生对劳动课程的要求
1.2学生文字意见总结
学生对劳动教育实施状况的文字意见和建议,现分门别类,汇总于下:
1.2.1课程实施方面: 切实保证劳动教育课程有效进行,课时可适度增加,
并且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不占用,不停上,切实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进行;
聘请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做到教师专业化、课程优质化,避免课程内容低质,
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并设置专业的劳动教育设备,确保劳动教育有物质上
的保证,确保劳动课程教育效果;
1.2.2课程内容方面:目前,学校实施的国家与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中,有
很多劳动教育内容,可以进一步挖掘与落实。

如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组织无线电、航模,生物学科带学生制作各种生物模型,美术学科的各种设计、手工活动,利
用好课堂这个教育主阵地,能让学生在思想上端正对劳动的态度,在体验中感受
劳动的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利用现有的学校及社会资源,与学科内
容结合的校本劳动课程开发,与生涯规划结合,与社团活动结合,建设活动形式
多样、覆盖全校学生的劳动服务体系。

1.2.3评价体系方面:劳动教育评价是对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一个直接反馈,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的难点是量化的指标体系,即具体的量化标准、权重、评价方法。

学校日常管理的劳动教育,比如值周、寝室卫生、班级卫生等,都有相应的评价
标准,并最终纳入到评优评先中。

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相关
事实材料都会被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当前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
2.1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理念,理性的劳动价值判断和平等的劳动就业
观念
从表格所收集罗列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认可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于劳
动的看法:劳动不仅仅是个人获取生活资源、赖以谋生的手段,而是个人进步、
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梯。

87.4%的学生表示认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87.4%的学
生认同“劳动无贵贱之分”的理念;而对于“只要有钱就可以不劳动”这样世俗化、浅薄化的理念仅有6.2%的学生表示认同。

“劳动活动能给你带来哪些认识或
价值意义”这一主观题设置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在以劳树
德这一方面,多数学生能回答出劳动活动能“丰富自己精神,培养劳动精
神”“帮助树立助人为乐观念”“培养自强性格增强意识,提高素养”“培养谦
虚节俭、坚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认识到劳动艰辛不易”“珍惜现在美好
生活”等;在以劳增智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收获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劳动知识”“增强生活经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等;在“以劳促体”方面,学生认为劳动能“增强自身身体素质”“更加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在以劳育美方面,学生认为“幸福生活是通过劳动不懈奋斗创造
的”“劳动能培养团队精神,集体和谐需要每个人努力”“尊重各行各业劳动
者”“从劳动中收获快乐,有劳动实践的快乐”等,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劳动能
“培养人全面发展能力”。

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认
为劳动教育不仅能增强劳动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高中生劳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锻炼意志品质等,能充分认识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这对于劳动教育的展开、劳动课程的创建、劳动教育的实践创造了极为便利和优越的条件,使劳动教育拥
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在这样劳动观念的引导下,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劳动教育的理念,更乐于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更希望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家长也会倾向于
配合学校有关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

2.2当代劳动教育中,学生存在“眼高手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
将表1和表2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对于劳动教育,学生存在着眼高手低,
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对劳动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成,87.4%的同学对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学生却缺少劳动知识与
技能的学习,缺少劳动实践的历练。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3.4%的学生表
示会经常关注劳动知识与技能,而64.1%的学生表示平日里偶尔关注,这意味着
学生劳动知识匮乏,而劳动技能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和锻炼而无法熟练掌握。


在了解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渠道中,占比最大的是互联网,占调查总数的12.4%。

而互联网这种方式和其他方式相比,也存在着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无法提供实
践机会的弊病。

可见,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给学生创造劳动实践机会迫不
及待。

2.3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劳动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仅限于学校的;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离
不开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离不开家校之间的通力协作,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协
力配合。

学校负责树立劳动观念,教导劳动技能;而家庭则负责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巩固劳动教育成果。

但在这一点上,当前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

仅有25.8%
的同学表示平时会主动做家务,大部分同学缺乏家务劳动的积极性;而部分家长
缺乏劳动教育的意识,偶尔教家务技能和从不教的比例高达56%。

2.4学生更加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从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到受学生欢迎的劳动课程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
具备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动手去做,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快感。

因此,在19题中,两个包含实践因素的课程选项以活动为主的学生动手实践和教师授课与学生
动手实践相结合分别获得了46%和42.6%的支持率。

二是频率适中,既不影响
现有的学习生活,也不至于感受不到劳动教育的效果。

在调查劳动教育课程的频
率时,每月1次的选项以47.6%雄踞榜首。

三是自由灵活,凭个人兴趣。

大多数
同学希望将劳动课程放到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中,这两者分别获得了52.3%和
46.3%的支持率。

3.未来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发展方向
3.1注重劳动技能与水平培训,为学生充分创造劳动实践机遇
我们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线上教学、劳动课程等
方式增加学生对于劳动知识的了解,设置内容丰富、紧跟潮流的劳动课程;同时
既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平台,通过值周班制度、餐监会制度、参与美化校园等方
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校园的管理与维护,同时探索校内新颖劳动形式,增强趣味性,组织社会场景如班级法庭、公证会等,学生代表不同职业参与其中,增加劳动体验,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加强与社区及地方
资源的合作探究,将校园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完美融合。

3.2注重家校联动,让家长在劳动教育中承担自己的角色
在接下来的劳动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既要通过家长学校和
家校讲座等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要通过家长会议、家校合作研讨会等方式交流彼此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看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的劳动教育态度及学生在家的表现,倡议学生在家自觉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家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扫地拖地等日常家务劳动做起,为父母做顿饭等家
务技能,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分享在家做家务的场景,开学后组织学生展示
在家的劳动成果。

努力形成家校携手、合力并肩、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3.3打造富有实践特色、充满趣味性的精品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课程建设要从宏观出发,从大局着想,注重劳动课程体系系统化、层次化,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在劳动课程内容方面,要努力提
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兴趣;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授课
内容具备时代性;也要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以中国传统文
化与传统手工技术为主要内容;而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上,要注重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YB1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王国卿(1970.09-),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教学、教研。

2.吴燕(197
3.08-),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教学、教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