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效
果
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迟发性胆漏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腹腔
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14例,就其采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最终治疗
效果予以分析。
结果:所选取患者中胆囊管残端胆漏为4例(其中2例外院转入),肝总管漏1例,其余9例迷走胆管漏,均放置鼻胆管实施引流操作,治疗2~3周后,对患者实施造影检查,均未发现造影剂外溢;观察夹管,均未发生不适症状;而后将鼻胆管拔除,均全部顺利出院。
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迟发性胆漏患者,对其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均具有
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迟发性胆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25-02
胆漏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而迟发性胆漏
则为其中一种特殊类型表现,危害较大且处理棘手,对其治疗刻不容缓[1]。
本研
究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
患者14例,对其采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
漏患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为5例,女性为9例,其年龄区间为31~70岁,平
均为42.8岁,其中2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余12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均
于择期实施手术操作。
术前对患者实施肝肾功能、CT及腹部彩超等检查,对患者病症状况予以考究,对影响手术治疗相应禁忌症予以排除。
所选取患者均采用腹
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前及中未发生转开腹病例,其中2例患者在手术操作中
放置腹腔引流。
患者于住院期间,其胃肠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生较为明显
性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及发热等状况,住院时间平均为3~7d。
出院后患者出现
突发腹部疼痛伴高热时间区间为3d~10d,且疼痛感明显表于右上腹,出现剧烈
疼痛患者为4例,其最高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区间为(17.9~22.2)
×109/L,另具偏高中性比值,临床症状均显著表现为胆汁性腹膜炎。
1.2 方法
就手术录像资料给与细致观察,对患者病情状况予以深入了解。
患者均于住
院当天,便实施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操作,其中发生胆囊管残端相应造
影剂外漏为4例,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漏则为9例,剩余1例患者则胆囊管残端稍
上方肝总管渗漏造影剂,损伤直径约为2cm。
所选取患者均未发生诸如胆总管横
断伤等重大并发症发生,当将患者病因明确后,均对其实施鼻胆管放置,实施引
流操作。
针对胆囊窝积液,则对其基于CT或彩超下,实施穿刺引流操作,其中
出现较多积液1例,对其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予负压引流,且留取少量积
液送检,证实其为胆汁样液。
此外,对患者在营养及抗炎方面实施后续支持治疗[2]。
2.结果
当将鼻胆管放置2~3周后,予以闭合,观察患者病情,未发生明显不适症
状,对患者实施胆道造影检查,均未发现相应造影剂外溢,予拔除鼻胆管。
所选
取14例患者均治愈后顺利出院,且对其开展为期3个月~4年随访工作,期间均未发生复发状况。
3.讨论
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所发生的迟发性胆漏病症实质又名为继发性胆漏,
且于术后1周左右较长发生。
本研究发生此症最长时间为10d,造成此偏差的主
要原因可能为:管焦痂出现脱落状况,在实施LC手术中密闭腹腔“趋肤效应”、高
压火花放电及单极高频电钩等此外,在相应机械传导及热电效应作用下,还易导
致组织出现延迟损伤状况。
通过相关研究可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其发
生胆漏的几率仅为0.2%~3.3%,尤其是迟发性胆漏病症,其在临床中更为少见,
对其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首先,腹腔引流处理,主要形式为在手术操作中,放
置腹腔引流管,或经皮实施腹腔穿刺,并置管引流;其二为ENBD;最后便为手
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3-4]。
我国于1973年首次运
用ERCP,其手术成功率得到实质性发展,而ERCP在整个胆漏诊治当中所具有的
作用也日益突出。
采用内镜开展胆道引流操作,可致使肠道压力和胆道压力处于
对等之中,当对胆道实施减压引流操作之后,其中较多数胆汁便可通过胆道内所
设置的引流管,向体外予以排出,对于胆漏愈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
当完成LC 手术后,其发生迟发性胆漏具有相应特点表现,即
(1)完成手术后,采用纱布对创面予以擦拭,无相应胆汁黄染,且于术后
未发生腹腔引流管胆汁样液体引出,患者机体未出现发热,且于术后早期具有恢
复较好,大多患者于出院后1周左右便发生腹痛。
(2)其临床表现多为穿孔性胆管损伤,患者发生腹痛特点表现为突发性,
于右上腹位置出现相应撕裂样疼痛,疼痛感向肩背部反射,一些患者疼痛为持续,逐渐转为全腹疼痛。
③胆漏症状多于1周左右出现。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所选取14例患者当中,9例患者实施ERCP造影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的造影剂外溢,可能由于分离胆囊过深,或迷走胆管漏等,对肝脏
表面造成损伤,致使术后出现胆汁渗漏状况。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迷走胆管在胆
囊床间隙当中可能有1~3支,其直径为1~2mm,且发自肝相应实质,通过胆囊床,较多在胆总管、右肝管及胆囊予以汇入,通常发生几率为20%~35%。
若对
胆囊床间隙出现分离过深状况,则易导致迷走胆管出现损伤状况。
在LC术中要
求在具体胆囊床间隙分离时,应与胆囊壁尽可能贴近,且遵循宁浅勿深原则,如
若存在不易被推开的条索状结构,则其多数为迷走胆管,一般情况下,针对直径
较细迷走胆管,对其电切或电凝操作,便可给与闭合,而对于较粗迷走胆管,则
需对其给与施夹闭合。
所选取患者中有4例为胆囊管残端漏,通过对其手术录像
给与回放并分析可知,造成此状况原因可为放置不当或施夹不全所形成,而在实
际操作中,由于反复推挤局部组织或牵拉,此外,在具体的胆囊管离断时,与残
端距离过近,均可致使残端出现回缩状况,最终导致胆漏状况,当对ERCP术实
施造影操作时,可见细线状造影剂,且从胆囊管残端出现渗漏状况[6]。
此外,所
选取患者中1例患者为肝总管损伤,其原因可能在对胆囊三角分离时,所使用电
切及电凝使用不正确所导致,还可能由于电凝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肝
总管管壁灼伤,导致胆漏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迟发性胆漏患者,对其采用经内
镜鼻胆管引流术,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建兴,梁宏霞.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B11):157-158.
[2]郝君,刘璐,范克锋,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治体会[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2).
[3]王瑞官,李为民,郑方,等.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7):763-765.
[4]刘培万,保红平,李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215-217.
[5]詹世林,陈建雄,彭林辉,等.经内镜胆管造影及鼻胆管引流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8-39.
[6]丁雄,李生伟.内镜鼻胆引流术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
消化内镜杂志,2005,2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