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的批评艺术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苦了点,但能治病,劝说
的语言难听了点,但有利于错误的改正。
批评作为一种否定性的说服,能够引起
当事人强烈的心理反应,但是正确的方式方法能够起到遏制错误的作用。
在教学中,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教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难免批评
他们,如何让批评以完美的结局收场,教师需要掌握方式方法,讲究艺术,方能
起到批评的正效应。
一、善理解,忌挖苦
批评者并不是胜利者,发现错误之后,非要“置之于死地”。
老师在批评学
生时,应从心理上宽容,理解学生,这是达到批评目的的前提。
一位年长的教师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呼呼大睡,他是这么处理的:他脱下
衣服披在打瞌睡的学生身上,睡觉的学生被同桌推醒,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小
心莫着凉了,我知道你昨晚没有休息好。
不过,教室里睡觉很容易感冒,不能让
老师总是为你操心啊!”教师的宽容与理解似乎平实,实则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批评者,首先要摆正态度,批评并非“挑毛病,找错误”,用挖苦、讽
刺的语言批评使学生感到难为情、窘迫,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僵持;相反,教师
的宽容与理解就是一剂良药,能够很好的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二、善一针见血,忌喋喋不休
很多老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事无巨细,喋喋不休。
用一张“婆婆嘴”,与学生“促膝长谈”,“苦口婆心”的去“感化”他们。
如此的“旁征博引”,
列举不少的例子,阐述不少的道理,其实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
我常常发现,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虽然很多学生低着头,表现出很虚心受教
的样子,但是当他们“受教”完之后,笑逐颜开,精神焕发,把老师的话抛到脑后。
反思自己的做法,体会到:批评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或含蓄或直露,力
求切中要点,一针见血。
批评的语言只有简明精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悦
诚服,思索警惕。
三、善运用语言,忌方式单一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能压服,只能说服;不能专制,只能讲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要注
重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不求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但愿语言中肯,措辞恰当,
深入浅出,使其心服口服。
批评和表扬一样,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压服,而是体现
在方法多样化,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显教育的效果。
四、善选择场合,把握时机,忌伤自尊
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同龄群体中的形象,把
同龄伙伴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态度更为重要,而且处
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还有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他们喜爱在异性面前表现
自己,而不愿在他(她)们面前受到批评。
教师针对批评的对象与学生所犯错误的
性质来确定批评的场合和把握批评的时机,顾忌学生的自尊,在合适的场合,把
握批评时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也彰显着艺术。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下才能达到批评的功能;批评作为一种否定性评价,教师要
增强批评的有效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讲究技巧与艺术,方能起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