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二首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结合朗读,认识“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欣赏优美的江景图片,营造意境。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
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学习活动。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提炼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着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
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学习活动。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倦飞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倦鸟背驮夕阳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
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归家的喜悦,在这虽“倦”犹“驮”的强烈映衬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掉落江面,铺洒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3)预设三:“妆”。
①理解“妆”的意思,想象夕阳余晖洒在芦苇上的画面。
②细读诗歌最后一句,体会“头白”与“红颜”在“一瞬”间的奇妙变换。
点拨:诗人的笔下,芦苇也有了生命,在晚风中摇曳生姿,一抹红妆分外妖娆。
③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二节。
4.学法小结。
同学们,我们抓住了诗人写得精妙的词语,就更亲近诗人描述的景物,更亲近诗歌铺展开来的画面。
(四)描绘画面,体会情感
1.根据阅读任务三,开展学习活动。
(1)简介刘大白。
(出示简介)
(2)听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4)交流画面并说说诗人表达的情感。
2.小结。
面对秋晚迷人的江景,诗人陶醉其中,表达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迷人的江景,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五)初识“花牛”,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注意“罗”“眠”“霸”“占”等字的读音。
2.朗读《花牛歌》,完成阅读任务四。
3.学生交流,随机点拨。
(1)预设一:第一节。
花牛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走着,走着,悠悠地在草地上坐了下来,压扁了身子下那绽放着的剪秋罗。
(2)预设二:第二节。
花牛更加放松了,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盹儿。
天上白云悠悠,似乎也是轻松极了,整片天空都是白云飘荡的乐园。
(3)预设三:第三节。
花牛醒了。
刚刚自在的酣眠,带走了原先的倦乏,于是,它在草
地上漫步。
看它的小尾巴,正甩得起劲呢!
(4)预设四:第四节。
花香夹杂着草的味道,让花牛在这片草地上幽幽地做起了美梦……它梦得香甜,全然不知此时的太阳也渐渐落下了山头,慢慢地隐入西山的青峰,消失不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六)品味“花牛”,感受悠闲
1.出示阅读任务五,开展学习活动。
2.集体交流,随机点拨。
(1)预设一:这是一头可爱的花牛。
花牛一边走,一边甩着自己的小尾巴。
“滴溜溜”这个词,把花牛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
(2)预设二:这是一头悠闲的花牛。
花牛在草地上酣眠、做梦,连太阳落山了都不知道。
(3)预设三:这是一头自在惬意的花牛。
花牛只管自在地坐着,丝毫没有在意身下的剪秋罗。
3.朗读指导。
这是一头自在的花牛,在草地上随意地走动、坐眠,惬意地做着梦。
(板书:悠闲的花牛,惬然之意)让我们读出花牛的那份悠闲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发挥想象,仿创诗歌
1.自由朗读《花牛歌》,挑战阅读任务六。
2.交流诗歌用韵的特点。
简介徐志摩,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押韵并非作者疏漏,而是有意为之,表现了作者创作时如同花牛一般自在无拘的惬意心情。
(出示徐志摩简介)
3.仿创诗歌。
(1)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2)学生交流仿写的诗句。
(3)引导品读诗句。
在画面创设上契合花牛悠闲可爱的形象,在意境营造上与原有的诗歌风格相接近,在语言表达上尝试押韵。
4.朗读指导。
花牛的悠闲自在、可爱惬意,就在我们的吟诵中呼之欲出。
(八)总结课堂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教学的环节。
2.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抓住了景物以及描摹景物的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
在平常的阅读中,也可运用这样的方法。
附板书: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迷人的江景热爱之情
《花牛歌》——悠闲的花牛惬然之意
地上漫步。
看它的小尾巴,正甩得起劲呢!
(4)预设四:第四节。
花香夹杂着草的味道,让花牛在这片草地上幽幽地做起了美梦……它梦得香甜,全然不知此时的太阳也渐渐落下了山头,慢慢地隐入西山的青峰,消失不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六)品味“花牛”,感受悠闲
1.出示阅读任务五,开展学习活动。
2.集体交流,随机点拨。
(1)预设一:这是一头可爱的花牛。
花牛一边走,一边甩着自己的小尾巴。
“滴溜溜”这个词,把花牛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
(2)预设二:这是一头悠闲的花牛。
花牛在草地上酣眠、做梦,连太阳落山了都不知道。
(3)预设三:这是一头自在惬意的花牛。
花牛只管自在地坐着,丝毫没有在意身下的剪秋罗。
3.朗读指导。
这是一头自在的花牛,在草地上随意地走动、坐眠,惬意地做着梦。
(板书:悠闲的花牛,惬然之意)让我们读出花牛的那份悠闲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发挥想象,仿创诗歌
1.自由朗读《花牛歌》,挑战阅读任务六。
2.交流诗歌用韵的特点。
简介徐志摩,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押韵并非作者疏漏,而是有意为之,表现了作者创作时如同花牛一般自在无拘的惬意心情。
(出示徐志摩简介)
3.仿创诗歌。
(1)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2)学生交流仿写的诗句。
(3)引导品读诗句。
在画面创设上契合花牛悠闲可爱的形象,在意境营造上与原有的诗歌风格相接近,在语言表达上尝试押韵。
4.朗读指导。
花牛的悠闲自在、可爱惬意,就在我们的吟诵中呼之欲出。
(八)总结课堂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教学的环节。
2.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抓住了景物以及描摹景物的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
在平常的阅读中,也可运用这样的方法。
附板书: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迷人的江景热爱之情
《花牛歌》——悠闲的花牛惬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