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在思政课程基础上做出的延伸,从单一思政课堂扩展至其他学科教学内,全方位开展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旨在提升整体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需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坚持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切实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修养品质。

基于此,本文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索
引言
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完善的人格修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而随着思政教学的深入,传统思政课堂已经无法满足立德树人任务教学要求,因此需借助专业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充分发掘更多思政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其综合品质。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实践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贯彻思想政治内容于学科课程当中,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人文道德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

课程思政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各项教学内容与活动均围绕学生而开展,在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积极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打造出协同育人价值更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充分发挥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而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高校应重视的任务之一。

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思政课程是针对学生所开展的集中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些差距,制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而开展课程思政则可以让思想政治渗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及挖掘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构建最优价值观念引领路径,让学生从中切实获得意识形态的指导,进而有助于促使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从思想政治发展过程中可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开展课程思政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而为让学生准确把握其思想价值内涵也会进行一些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更易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认可与接受,从而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传播[1]。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专业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主要依靠于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指导,其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高校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因而专业教师需积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把握好课程思政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价值,从基础上巩固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需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主动思考当下社会主义发展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提出的要求,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前提下完成思想政治的引导教育。

其中需重视一个问题,即不能将专业课完全思政化,思想价值引导只是专业课教学目标之一,不能忽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而是做到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二)制定合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要求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各种教学条件可允许范围内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质的提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立德树人为根本,其教学最终
落脚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教师要认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内容,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去引导学生树立新思想、新理念。

此外,对于
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需重视专业课教学规划,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要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关键点,并将
其体现在教学目标当中,以此为基础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
全过程贯穿。

同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时也要关注到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
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进行考虑,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涵,确定高校人才专业
教学目标,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2]。

(三)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工作的推进要求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以往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且思政内容缺失,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因而从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目标。

专业课教师对专
业课知识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结合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内容探究专业知
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凸显其与专业教学的联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与此
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需根据时代发展
变化准确把握好时代思想理念,有效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序推进课程
思政的落实。

另外,课程思政教学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其教学内容的设计
需注重层次性,按照专业课教学深度的递进逐步融合相应的思政元素,保证课程
思政教学的质量,更易于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3]。

(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
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落实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课
程思政教学的需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率和效果,让学生切实获得全面性的成
长和发展。

对于课程思政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学习热情,
利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当代高校
学生的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因而在课程思政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
势设置课程思政教学任务,通过搜集大量思政资源为学生进行思政知识推送,在
专业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思想政治认识。

(五)构建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中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因而需据其实际教学情况构建更加完善的课
程思政评价体系,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价。

在之前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只集
中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而开展课程思政后应实行全面评价,增设对学生情感
以及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而评价方式也不能只简单采用考试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考核评价方式,如在专
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与思政相关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
现反馈做出评价,发现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后续课程思政教学中
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高校应积极做好课程思政教学
工作,充分认识课程思政之于学生综合发展和成长的意义,坚持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切实贯彻到各课程教学实践当中。

为落实好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工作,专业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主动探索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
制定科学且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同时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法进行创新,并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切实强化
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促进其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学,2021(20):34-37.
[2]蒙裕青.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及实践路径的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
学院学报,2021,40(04):37-39.
[3]孟旭琼.高校课程思政的关键点位思考和现实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2021(08):52-55.
[作者简介]杨玉英(1978.09-),女,汉,籍贯:甘肃省永登县,硕士研究生,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