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篇•经验交流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
张晓菊
(宁夏平罗县回民初级中学,宁夏平罗)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领教学方向,并且有利于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
围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观念;生命;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的生物教学以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主。
然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学以智慧课堂为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构建核心素养为主的生物课堂,进行生命观念、科学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融入生命观念教育
兴趣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彩的视频、图片、挂图等材料,给学生直观介绍生物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基本的物质能量观:人体中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人体生命活动也需要物质能量。
在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中,要着重讲解血液成分的变化。
在组织细胞的组成中,必须通过有机化合物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身体结构和功能量,心脏结构和功能量相适应,例如,心房的收缩,通过血液向心房泵的向心室,进行心室的收缩,将血液流向心室泵和全身的各个地方,心房是和心室壁与心房壁这一结构相适应;由左心室的开始出发的体循环路径与右心房出发的肺循环路径相比,前者更远一些,并与左心室壁最厚的这一结构相适应,以防止血液倒流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建立生物体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另外,平衡稳态观,如,通过血液循环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环境的稳定性。
二、利用科学素材,构建学生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观念中,一般指将观察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抽象概念,是经过证实后的想法和观点,便于学生理解较大范围的生物事件和现象。
学生必须要在深入理解生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认识生命的观念,如,结构和功能,进化和适应等方面。
同时,学生要以生物的观念看待生命世界,解释生命活动。
所以,老师必须不断探索并利用科学教材,给学生直观地展现多彩的生命世界和生命现象,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例如,在教学“人的生殖”这一课程时,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每个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学生有的说:“妈妈说是路边捡来的,你呢?”随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人体的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分娩等方面知识。
最后,老师可以创建一个情境演示的环节,给学生一个标题:“宝贝,如果你活着,要记着妈妈爱你”。
内容是:唐山地震中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失去生命,留下遗言的故事。
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认识了人类孕育新生命是通过生殖系统受精完成的,也了解到生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等。
情境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母爱的伟大,学会了感恩,体会到生命教育,构建生命观念。
三、通过科学论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命的存在和人们的思维是开放性和生成性的。
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奠定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创建科学的论证过程和学习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性别与性别决定”这一课程时,在上课前,老师可以提出“母亲是决定生男孩还是女孩的关键”这一民间观点,并问学生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环节对这个观点进行求证:首先,人类的性别取决于什么?学生可以根据人类的染色体图进行讨论。
其次,根据学习过的人类基因遗传关系图,让学生写出关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图解。
最后,让学生根据性别染色体遗传图解论证“母亲是决定生男孩还是女孩的关键”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解释缘由。
学生一步步地分析学习,是一个科学论证的过程。
对有关生物的社会议题,老师可以根据科学的论证过程去帮助学生解释其中的奥秘,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科学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着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并可以通过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方法发现生命的奥秘。
四、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认知能力的形成是在有序的探究学习中获得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并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构建生物知识框架,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所谓生物探究,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对生命活动进行探索。
生物探究只要包括:提问、假设、计划实施、总结论证、表达交流等。
对于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和科学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绿叶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什么?”这个课程时,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这节课的实验目的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随后,让学生提出假设,并分组进行问题研讨。
最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引导,指出实验步骤和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答案,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并结合系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自主研讨来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要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物教学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永平.生物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教育价值[J].生物学教学,2016(5).
[2]蒋桂林.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7(10).
[3]江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11).
•编辑高琼
26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