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先生练的拳为什么很多式子身子都不是中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澄甫先生练的拳为什么很多式子身子都不是中正的?
看了杨澄甫先生许多身形不是现在所谓的立身中正的架子,大家知道自己练的那种所谓立身中正的套路是错的了吗?
错了,你真的错了。
因为你错了,所以你练了一辈子的杨式太极拳,练的是那么的立身中正,可你就是练不出一身过人的功夫。
无论你能找出多少的理由证明你没有错,杨澄甫先生的拳照都可以毫不留情的将你打回原形。
我们中国人上小学的时候基本都在正式课本当中学过一篇叫做《皇帝的新衣》的文章。
这篇很浅显的寓言进入小学课本的含义就是让我们从小养成无私无畏,敢于揭露假象的赤子之心。
所以,无论你的目的是为了练出一番纯正的太极功夫,还是想通过最为正确的练习方法得到健康方面的保证,都请好好的进行一番深思吧!
到底什么是立身中正呢?实际上,在杨氏传抄的老谱当中并没有这种显著的要求。
你查是查不到的。
立身中正这句话实际是来自于武式创始人武禹襄先生。
却不知何时被借鉴到了杨式太极拳架子当中。
最起码杨澄甫先生乃至吴鉴泉先生本人及他们的弟子的拳姿拳照都不是像现在所谓的立身中正的。
我们从杨澄甫的著名弟子:陈微明,董英杰,褚桂亭,牛春明,李英昂等等的身上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为什么他们都不是现在这样的立身中正?就是因为他们的姿势才是最为符合发力的原理。
这就犹如我们推一个重物,按照现在立身中正,身体标板溜直的去推与杨澄甫先生那样的姿势去推,哪个会真正用上劲还用多说吗?
为什么?就是因为杨澄甫先生这样的姿态所发出的力是向前和向上的两个方向的二力合一。
这样的力必然会把人像杠杆一样给撬起来,搓起来。
另外,杨澄甫先生的拳照有一个算一个大腿和小腿在膝窝的夹角
都远远大于直角。
而现在练杨式太极拳的人则有太多的做不到。
为什么?就是不懂得什么叫做节节贯穿。
太极拳所发出来的劲来自于脚下,运行于腿部,再依靠腰部的承接而从后背传递到手上。
这就是“劲起于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指”。
这个腿就是大腿顺着胯关节的向上带动。
这样就形成了大腿和小腿在膝窝处的角度加大。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变化以及造成的身体前倾就失中了,拔根了。
这就是现代太极拳传播和学习当中的悲哀。
盖楼的塔吊伸出那么长它也没倾倒。
就是因为它的底盘沉,有一个向后的chen(四声)劲加以平衡。
向前上形成的斜姿是我们看得见的,这叫做阳,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向后下方的chen劲。
这叫做阴。
由杨氏直接发展过来的吴氏太极拳都是这样的原理。
这也叫做斜中寓正。
有形之阳的出和无形之阴的收在运动与运动完毕所形成的正比,这才是阴平阳秘的太极。
这就是杨澄甫先生所练的拳照身子不正的真正原因。
而你与他不一样就意味着你在整个的运动过程当中缺少了这一块。
缺失就是有不合理之处。
运动的不合理就不会形成你身体健康,功夫上身的理想与目的!你要想获得健康,体验太极的功夫而不至于白白的浪费了光阴,那么就请将练法改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