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单元期末复习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单元期末复习综合模拟测评
学能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据科学检测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这说明()A.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B.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露西”化石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更粗壮,此化石证明了( )
A.她能直立行走B.她能制造工具C.她会用火D.她产生了语言3.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年代进化来的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类人猿(精编版)》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高度相似。
下列有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C.现代类人猿将来会进化成人
D.现代类人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人完全相同
5.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叶猴B.猕猴C.森林古猿D.狒狒
6.下列关于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中,正确的是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盘→母体→脐带→胎儿D.脐带→母体→胎盘→胎儿
7.有关人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B.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阴茎发育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D.乳房发育属于女性的第一性征
8.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
B.精子与卵细胞在子宫内完成受精作用
C.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分别是睾丸和附睾
D.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
9.下列是胎儿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途径,其中正确的是( )。
A.胎儿→胎盘→脐带→母体B.胎儿→脐带→胎盘→母体
C.脐带→胎盘→胎儿→母体D.胎盘→脐带→胎儿→母体
10.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
A.睾丸B.输精管C.附睾D.精囊腺
11.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其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12.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患什么病()
A.夜盲症B.脚气病C.坏血病D.佝偻病
13.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
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
A.维生素A B.胡萝卜素C.维生素C D.维生素B1
14.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是食物中缺乏
A.含磷的无机盐B.含钙的无机盐C.含铁的无机盐D.含碘的无机盐15.在学习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A.Ⅰ﹣细胞质Ⅱ﹣线粒体Ⅲ﹣叶绿体
B.Ⅰ﹣动物细胞Ⅱ﹣液泡Ⅲ﹣细胞壁
C.Ⅰ﹣无机物Ⅱ﹣水Ⅲ﹣蛋白质
D.Ⅰ﹣细胞膜Ⅱ﹣细胞质Ⅲ﹣细胞核
16.如图为测量食物中的能量的装置和操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实验前,要先用托盘天平测量出花生的质量
B.实验时,要给锥形瓶加罩、让花生充分燃尽
C.测量时,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并接触瓶底
D.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17.某同学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探究活动中,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 1234 千焦、1239 千焦、1238 千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A.1247 千焦B.1234 千焦
C.1238 千焦D.1237 千焦
18.在“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活动中,小明采取了许多措施减小实验的误差,其中不科学的做法是
A.点燃花生仁后立即将它放入热量测定仪中
B.将温度计取出后进行读数记录水温
C.将花生仁充分燃烧,直到变成不能再燃烧的灰白色的灰
D.等燃烧结束后立即记录温度计的数值
19.如图是比较花生仁、核桃种子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所取的两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20.下列有关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中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B.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C.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营养物质的来源
D.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能量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__________,它能对__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_________,分泌的胆汁对____________的消化起作用,其消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消化。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_。
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___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它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
(5)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
(6)消化道中消化液种类最多的部位是[ ]__________,在其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胆汁、____________。
22.图一表示食物“金字塔”,参照食物“金字塔”设计食谱,有利于人们均衡摄取营养物
质。
图二表示食物消化、吸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1)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图一中第________层食物摄入量不足。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图一的第三、四层食物中获得。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______ 内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__被吸收。
(3)图二表示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最终消化吸收的过程。
食物的营养成分中,除了蛋白质外,糖类和_______也需要经过上述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
(4)下列是几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A.牛奶、煎鸡蛋、牛排、水果 B.鸡腿汉堡、油炸苗条、可乐
C.炒青菜、西红柿蛋汤、米饭 D.肉片炒青椒、鲫鱼烧豆腐、青菜、米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人类和黑猩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A.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而来的,黑猩猩不是人类的原始祖先,A错误。
B.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是由森林古猿,B错误。
C.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D.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
【分析】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露西是一具40%完整的骨架,生前是一个20多岁的女性,根据骨盆情况推算生过孩子。
露西的脑容量只有400毫升,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露西”化石的结构特点和价值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C
【分析】
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人类和黑猩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们是与人类血缘最近的动物,黑猩猩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动物。
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可以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但无法证明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以及人类是黑猩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等观点,也无法说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也跟人类和黑猩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的说法无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人类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
4.B
解析:B
【分析】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A错误。
B.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正确。
C.现代的类人猿不可能进化成人类。
因为,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古猿是我们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现代类人猿与能变成人的古猿存在着许多差异,而且生活的环境与原来有很大不同,所以现代类人猿不能再变成人了,C 错误。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的智力相差很大,D错误。
【点睛】
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多以填空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5.C
解析:C
【分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一部分下地生活,经漫长的历史年代进化为人,另一部分生活在森林中,逐步进化成现代类人猿。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熟记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6.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因此,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解析: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因此,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名师点睛】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
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
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7.A
【分析】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分析】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2.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乳腺发育等,并出现月经。
【详解】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同时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B错误。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并首次出现遗精。
睾丸发育属于男性的第一性征,C错误。
青春期女孩乳房增大,属于第二性征,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
8.D
【分析】
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受精作用在输卵管内完成,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详解】
A、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故
解析:D
【分析】
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受精作用在输卵管内完成,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详解】
A、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故错误;
B、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错误;
C、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有贮存精子的作用,故错误;
D、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故正确。
【点睛】
由于经常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疏忽对男性生殖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应引起重视。
9.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详解】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
解析: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详解】
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和脐带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胎儿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途径,正确的是胎儿→脐带→胎盘→母体血液→体外。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胎儿的发育。
10.A
【详解】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符合题意;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通道,故B不符合题意;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故C不符合题意;精囊腺和
解析:A
【详解】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符合题意;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通道,故B不符合题意;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故C不符合题意;精囊腺和前列腺能分泌利于精子活动的黏液,这些黏液与精子共同组成精液,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1.A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符合题意;脂肪主要在肉类中的肥肉和部分油料作物中
含量丰富,B部分题意;蛋白质主要在肉类的瘦肉和豆类、奶类中含量丰富,C不符合题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
12.A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的缺乏症。
13.B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
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但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故A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易患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等,维生素A主要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胡萝卜和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们在人体肝脏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
这是因为有些蔬菜中含有胡萝卜素,故B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分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故选D。
15.A
【分析】
观图可知:I包括II和III,II和III是并列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动物细胞无液泡和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蛋白质是有机物,无机物中不包括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点睛】
仔细观图,掌握图中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C
【分析】
(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是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
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无机物。
【详解】
A.实验前要先用托盘天平测量花生的质量,好计算单位质量的花生释放的热量,A正确。
B.实验时,花生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花生应该燃尽,这样才能最准确测得称好的花生释放的热量,B正确。
C.测量时,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不能接触瓶底,否则测量的数据不准确,C错误。
D. 要排出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D 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测定某种事物中的能量。
17.D
【分析】
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详解】
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即(1234千焦+1239千焦+1238千
焦)÷3═1237千焦。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的目的。
18.B
【详解】
点燃花生仁后立即将它放入热量测定仪,防止热量散失过多,造成误差,A不符合题意;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一定要和水银柱的下表面相平,防止出现误差,B符合题意;
将种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灰,证明了种子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等燃烧结束后立即记录温度计的数值作物末温,否则冷却过长,热量散失越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B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
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两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A正确。
B、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掉一小部分热量,B错误。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C正确。
D、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实验所得的数据和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有差异。
20.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中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A正确;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如肉类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馒头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B正确;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营养物质的来源,C正确;
氧气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是氧气来自空气,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不是来自食物,D。